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张国立:人在饥饿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尊严的,看到别人吃东西就想要

马未都请好久不见的张国立吃饭,张国立看起来面黄肌瘦的,刚吃两口大米饭,眼泪就下来了,马未都不解:“兄弟,是不是遇到困难了?”没想到,张国立说:“我终于能好好吃顿饭了!”

1993年,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出版后不久,王朔就把这本小说推荐给了冯小刚,希望他拍成电影。

刘震云听说后很惊讶:“谁会看这么悲惨的故事啊?”

中国人向来缺乏悲剧精神,对于悲剧我们一般都是回避,只向往皆大欢喜。

对于中国人来说,苦难可以战胜,却不愿意直面和回忆。

《1942》讲的是1942年河南大旱,千万民众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忍饥挨饿一路上受尽磨难的民族灾难电影。

可以说是个十足的悲惨故事。

因为题材原因,一直拉不到投资,所以这个电影只能一再被推迟。

2011年,冯小刚拍了很多商业片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也被人扣上了“商业片导演”的帽子,为了一雪前耻,他决定筹拍《一九四二》。

  • 原本,葛优想演这部戏的男一号,但是冯小刚考虑到他演的喜剧太多了,不适合这种悲剧角色。

    于是找到了好兄弟张国立,冯小刚问张国立:“我看你胖了不少,你现在多少斤?”

    张国立当时刚拍完《青瓷》,剧组伙食挺好,就胖到了174斤。

    冯小刚一看这形象绝对不行,让他1个月的时间减重20斤。

    为了减肥,张国立只能硬饿,每天早上起来,一个白水煮蛋,顶多再加两片肉。

    中午一个小白薯,再来一点汤。晚上就硬挺着,实在挺不住了只能吃根黄瓜。

    张国立:“没有任何的科学方法,晚上不睡觉,喝水,喝咖啡,让眼袋鼓出来,然后整个人迅速就垮下来了。”

    但是导演觉得还是不够,还要继续减,不光是他要减重,剧组的所有主演演员都必须饿着。

    冯小刚认为,演出来的饥饿实在是太假了,只有真正觉得饿,才能由内而外地让人觉得逼真。

    在拍拖家带口逃荒的那场戏时,张国立要背着大锅、棉被什么的,大概有几十斤的行李。

  • 那时的张国立,每天都被饿得头昏眼花,整个人都发飘,他根本没啥力气背这么多东西。

    拍着拍着,冯小刚直接喊停,对他说:“你们别故意大喘气,声音太重了。”

    张国立一脸委屈,那是故意的,是真的背不动啊!

    因为太饿了,张国立看见刘震云写的那么一大段的台词就头疼,他跟刘震云说:

    “这个台词非常不合理。”

    刘震云问:“为啥?”

    张国立告诉他:“人饿的时候根本就不想说话。”

    刘震云道歉地说:“对不起,我是吃饱了写的,我马上就改!”

    有一次,张国立因为太饿了,整个人体力不支,上台阶时,直接向后倒了过去,幸亏被摄影助理拉住了。

    导演赶紧让人给他拿一块巧克力吃。结果旁边的徐帆看到后,就哭了:“我也想吃巧克力……”

    当看到群演在旁边吃烤玉米时,张国立馋得口水都快出来了,默默跟了人家一路。

    等到群演发现他后,张国立特别卑微地问:“看你吃的太香了,能给我吃一口吗?”

  • 采访时,张国立说:“那时候才真正认识到人在饥饿的时候是没有尊严的,看到别人吃东西就想要。”

    当年,《一九四二》拍了137天,演员们也饿了137天。

    当剧组杀青后,马未都请张国立吃饭,结果菜还没等上齐,刚吃了一口大米饭,张国立就哭了。

    马未都还以为他遇到什么难事了,张国立却说:“这么长时间,终于能好好吃一顿饭了!”

    当时,《一九四二》剧组辗转河南、山西、重庆、东北、陕西等多个场地拍摄,拍了10万多张历史照片用于还原当年的场景。

    整个剧组群演最多时高达600人,最少时也有300多人,投资高达2.1亿,算是一部鸿篇巨制了。

    可惜,这部电影上映时,票房只有3亿多,除去宣发、院线分成,至少赔了1亿多,被同时期的《泰囧》12亿票房吊打。

    冯小刚怒斥:“垃圾观众,不懂欣赏。”

    其实,这其中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谁愿意大过年的去电影看这么苦的故事呢。

    但票房不好,不代表《一九四二》这部电影拍的不好,反而这部片子拍的非常不错,口碑爆棚。

    凭借这部电影,张国立拿下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同时,这部片子还荣获15个提名,包揽了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华语电影等9项大奖。

    一部好剧,不应把一时的票房成绩以偏概全,决定优劣。

    反而,它经得起岁月的沉淀,每次拿出来看,都给人们带来新的感悟和深省。

    我们曾挨过饿,所以更要爱惜粮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