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

  • 原名: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 地区:美国
  • 语 言:英语
  • 首播:1977-11-16 周三
  • 制作公司:
  • 类型:剧情/科幻/冒险
  • 翻译:暂无
  • IMDB:7.6分/195264人评  tt0075860
  •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編劇: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哈尔·巴伍德 / 杰里·贝尔森 / 约翰·希尔 / 马修·罗宾斯
  • 主演:理查德·德莱福斯 / 弗朗索瓦·特吕弗 / 特瑞·加尔 / 梅林达·狄龙 / 鲍勃·巴拉班 / J·帕特里克·麦克纳马拉 / 沃伦·肯梅灵 / 罗伯茨·布洛瑟姆 / 菲利普·多德斯 / 卡里·加菲 / 兰斯·亨利克森 / 麦瑞尔·康纳利 / 吉恩·戴纳斯基 / 诺曼·巴托德 / 约瑟夫·索默 / 卡尔·韦瑟斯 / 马修·罗宾斯 / Bob Westmoreland / Galen Thompson / 老本内特·韦恩·迪恩 / J. / 詹姆斯·基恩 / Basil Hoffman / Amy Douglass / Roger Ernest / Justin Dreyfuss / 约翰·丹尼斯·约翰斯顿 / 乔治·第桑佐 / Alexander Lockwood / 哈尔·巴伍德 / Luis Contreras / Bill Thurman / Eumenio Blanco

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海报

影片采取多线平行发展的结构描述数名不同年龄背景的人在多个地方接触到不明飞行物体的异象,最后聚集在沙漠迎接外星人的降临。

获奖记录

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1978)  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梅林达·狄龙
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1978)  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1978)  奥斯卡奖-最佳摄影  维尔莫斯·齐格蒙德

一句话评论

一部人物与特效并重的大师级电影。

——DVDTown.com

《第三类接触》是人文主义的后现代杰作。

——TV Guide's Movie Guide

幕后制作

  几经周折的剧本
  年少时,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和父亲一起观看新泽西的流星雨,从那一刻起,他就产生了创作《第三类接触》的想法。1964年,年仅18岁的斯皮尔伯格自编自导了科幻长片《火光》,他在16岁时完成了该片剧本,而拍摄经费只有区区600美元,该片让斯皮尔伯格第一次取得了商业成功,在一家影院上映之后,斯皮尔伯格净赚1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火光》中的很多场景与《第三类接触》如出一辙。1970年,斯皮尔伯格完成了一部名为“Experiences”的短篇小说,小说中讲述了有关不明飞行物的奇特经历。1973年末,正在忙于《横冲直撞大逃亡》后期制作的斯皮尔伯格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签约拍摄一部科幻片,制作人是迈克尔·菲利普斯和朱莉娅·菲利普斯。
  斯皮尔伯格起初想拍摄一部关于UFO信徒的纪录片或者小成本电影,但他后来决定拍摄一部依赖于技术水平的电影,并且认为250万美元的拍摄经费远远不够。他借鉴了《怪人》结尾的一段话,将影片命名为“Watch the Skies”,他重写了故事起因,让故事围绕美国蓝皮书计划展开。斯皮尔伯格找到了威拉德·赫依克和格洛丽亚·卡茨,卡茨回忆说:“飞碟居然降落在西好莱坞的罗伯逊大道,我对他说,‘史蒂文,这是我听过的最糟糕的想法。’”1973年12月,斯皮尔伯格找来保罗·施拉德编写剧本,并计划在1974年末开拍,后来因为要筹拍《大白鲨》,斯皮尔伯格推迟了《Watch the Skies》的拍摄。
  《大白鲨》不但创下了1亿美元的票房纪录,而且还赢得了如潮好评,哥伦比亚公司决定让斯皮尔伯格放开手脚,任凭他随心所欲。不过,看到施拉德剧本的斯皮尔伯格抓狂不已,因为负罪感深重的剧本故事与UFO毫无关联。在施拉德笔下,故事主人公保罗·范·欧文是一名45岁的空军官员,负责嘲讽和戳穿飞碟的假相,一天,他果真遭遇了飞碟,于是他威胁政府要将真相公诸于世,双方花费15年时间才达成和解。斯皮尔伯格与施拉德产生分歧,随即找到约翰·希尔重写剧本,可希尔的剧本后来也被斯皮尔伯格回绝。哈尔·巴伍德和马修·罗宾斯提出了绑架儿童的建议,斯皮尔伯格开始亲自动笔创作剧本,他的写作风格深受电影《木偶奇遇记》主题曲《星星祝福歌》(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的影响。在筹拍阶段,影片片名被改为“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曾与美国空军携手致力于蓝皮书计划的J·艾伦·海尼克(J.Allen Hynek)博士任本片科学顾问。海尼克认为,尽管本片故事纯属虚构,但其中很多内容都源于确实发生过的神秘事件,勿庸置疑的捕捉到了真实可信的UFO现象。斯皮尔伯格希望《第三类解除》能像《大白鲨》一样席卷票房,于是在筹备过程中背负了巨大压力,不过,美国空军和海军都拒绝协助影片拍摄。

  关于拍摄与上映
  本片于1976年5月16日开拍,斯皮尔伯格原本打算放弃实景拍摄,全部采用棚拍,但最终还是一改初衷。影片取景地包括华纳兄弟制片厂的15、16号摄影棚、魔鬼塔国家纪念碑、一个废弃的二战机库和一个铁路仓库,其中机库的占地面积足有世界最大摄影棚的6倍。在影片拍摄期间,斯皮尔伯格遭遇了层出不穷的技术和经费问题,他称本片的糟糕经历和拍摄投入都是《大白鲨》的两倍。在哥伦比亚公司深陷经济危机之后,影片拍摄更是雪上加霜。斯皮尔伯格在1973年的原定预算是270万美元,而最终耗资竟高达1940万。哥伦比亚制片主管约翰·维奇(John Veich)回忆说:“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影片耗资如此巨大,肯定不会同意拍摄,因为我们根本支付不起。”出演本片的弗朗索瓦·特吕弗称影片的严重超支应该归咎于制作人朱莉娅·菲利普斯的决策失误。
  在阿拉巴马州拍摄期间,影片剧组不但饱受飓风天气折磨,而且摄影棚也被雷击毁坏过半。曾经拒绝为《大白鲨》掌镜的摄影师维尔莫斯·齐格蒙德抱怨说:“史蒂文每晚都会观看电影,那些电影激发出源源不断的灵感,于是他加拍了很多镜头,拍摄周期也就一再延误。”一位剧组人员曾说道:“史蒂文,如果你愿意停止观看那些可恶的电影,我们肯定会如期杀青。”后来,制作人朱莉娅·菲利普斯在回忆录《You'll Never Eat Lunch in This Town Again》中对斯皮尔伯格、齐格蒙德和特吕弗大放厥词,她将斯皮尔伯格称作完美主义者。在后期制作期间,朱莉娅因吸食*********被制片方解雇。
  本片视觉特效耗资330万美元,这在当时可以再拍一部电影。任视觉特效总监的道格拉斯·特鲁姆布在片中尝试摸索了运动控制摄影术,由于本片是变形宽银幕电影,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35mm胶片,摄制组选择用70mm胶片拍摄视觉特效画面。在拍摄UFO镜头时,剧组曾尝试使用CGI技术,但斯皮尔伯格发现这种70年代的新技术过于昂贵,所以未予采用。片尾场景中身材矮小的外星人由阿拉巴马莫比尔(Mobile)当地的女童改扮而成,斯皮尔伯格之所以会选择女童,是因为他觉得女孩比男孩的动作更优雅。剧组曾考虑制作外星人人偶,但后来以失败告终,只在片尾外星人与拉康姆交流的画面中使用了人偶。
  影片原定在1977年年初上映,但因拍摄受阻而推迟至11月。不过工夫不负有心人,影片的北美票房超过了1亿1600万,海外票房也高达1亿7170万,就当时而言,本片是哥伦比亚公司出品的最成功的电影。尽管如此,影片仍未达到斯皮尔伯格的预期效果,他说:“哥伦比亚公司当时正经历一场经济危机,所以他们急于用本片拯救公司挽回败局。我原打算再用半年时间完善影片,在1978年夏季上映,可他们告诉我急需影片立即上映。在《第三类接触》取得商业成功之后,我要求哥伦比亚公司让我完成导演剪辑版,他们同意了,但前提是要我展现出外星人母船的内部画面,从而谋取卖点。”1979年,哥伦比亚公司支付给斯皮尔伯格250万美元重新发行《第三类接触》,斯皮尔伯格随即添加了7分钟画面,但《第三类接触:特别剪辑版》比最初的影院版缩短了3分钟。最终,特别剪辑版赚取了1570万,影片全球票房总额由此超过了3亿美元。

花絮

·为了让扮演巴里的卡里·加菲做出见到外星人的惊讶表情,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让分别穿着小丑和猩猩服装的两名剧组人员藏在摄影机旁的箱子中,在正式开拍时,两人相继一跃而出,斯皮尔伯格随即小声下令摘掉面具,惊讶不已的加菲于是转惊为喜。
·片中的云层特效其实是由注入盐水池中的白漆打造而成。
·卡里·加菲的表现非常出色,以致斯皮尔伯格特地为他印制了一件写有“一条过加菲”的T恤衫。
·本片是著名剪辑师迈克尔·卡恩与斯皮尔伯格的首次合作,也是他剪辑的第一部特效电影。
·有11位摄影师参与拍摄本片,《第三类接触》由此开创出启用最多摄影师的影坛纪录。
·斯皮尔伯格曾考虑由史蒂夫·麦奎因、达斯汀·霍夫曼、吉恩·哈克曼或杰克·尼科尔森扮演罗伊·涅瑞。
·斯皮尔伯格看过特瑞·加尔的咖啡广告后决定让他出演本片。
·斯皮尔伯格根据约翰·威廉姆斯率先完成的配乐剪辑本片。
·斯皮尔伯格在本片拍摄期间曾反复观看约翰·福特的《日落狂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