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热映新片《深海浩劫》:美式主流文化下的成熟灾难片

抛开艺术不谈,一部成熟的商业片往往离不开套路化的情节,而其成熟不仅可以建立并体现在华丽的外表上,例如引人注目的主题框架和视效上,还可以塑造出一个细腻丰富的里子给“成熟”加上二层保险。对于导演来说,将电影变得成熟的道路上,是商业手法的不断完善和缺点的无限缩小的过程,也就是使中规中矩的作品变得更加中规中矩,不给观众留下可供琢磨和深究的大瑕疵之处。

作为一部热点新闻延伸出来的影片,《深海浩劫》显然拥有着异于他者的商业精华,且不说建模的恐怖之处,就顶级的好莱坞特效就足以撑起这部灾难片,又加之真实事件的热度和余温形成的大IP,使得影片在如此乏力的年代里便一跃成为成功的商业电影。但这股冷了许久的余温明显无法波及大洋彼岸的神秘天朝,其在北美洲的“兴风作浪”最终也变成了亚洲电影市场中的“一朵小水花”。

就影片而言,灾难前冗长无力的剧情着实令观众无法投入进去,可后续的持续发力如同给影片打造了一个新纪元,精湛的爆炸特效,以及标准好莱坞化的灾难场景,无不都是一部成熟好莱坞电影的必备要素。而人设的塑造和刻画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平民英雄臆想显然是不可缺少的元素,美式主流文化下的家庭文化更成为了作用人设感情线的串联,不得不说导演彼得·博格完美的塑造了一群标准的美利坚精英民众。

产品的伪劣植根于它的视觉表面,而作品的伪劣则植根于它的本末倒置,当伪纪录片过于注重现实的还原和提升终将会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既不是个人传记片的《深海浩劫》,也不是岁月打磨出的纪录片,漏油事件伊始和结束的高度还原使得影片拥有了极高的可信度,但其极为清晰的事件故事脉路作为大众脑部的存储信息,外加高超运作的商业手段,剧情的透明和模式让影片里子变得极为干净空洞,灾难下的人性和心理变化都被剥离而去。

在大量石油行业术语充斥的电影文本下,平淡安静的铺垫这一作派相较于大多数改编电影来说,前者很容易使得观众完全脱离影片播放的时间线,但不得不说的是,若想对真实事件有着高度的还原,安静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总而言之,仅仅还原了事件本身的《深海浩劫》,其成功完全是建立在成熟的拍摄手法和表现方式上,虽然有着那差强人意的表达,但最终以完美视效和美式主旋律博得了观众的认可。

好莱坞集成式的电影工业链,成就了商业片的高度发展

从特效的出现到泛滥成灾式运用,俨然呈现出了一场电影工业史的浪潮运动,而好莱坞的大户地位又加之其坐拥的强大资本,令其顺利的划分了利益蛋糕的绝大部分。除了以假乱真的CGI技术之外,庞大的资金线更是带动了设备性能的提升,以及极具真实还原的人工场景,在线上,这种集成式的产业发展给予商业片搭建了一个完善的拍摄和制作环境,线下则保证了资本的回流和壮大,无疑不是一次资本家工业滚利的运动。

不言而喻的是,电影《深海浩劫》就是一个成熟的好莱坞集成工业下的产品,抛开市场向的演员阵容不说,CGI技术和人工建模的高度融合使得电影有了极致的真实,高超的设备性能完全让观众沉浸在了影片的视听层面。无论是远景,还是近景,机位的数量决定了不同的镜头画面和角度,在视效高潮部分的大量镜头切换,较为轻松的把控住整个观影气氛的走向,与其说电影工业的发展成就了商业片的市场地位,不如说资本造就了商业片的市场空间和格局。

个人评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