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知识和眼界,是母女追求爱情突破枷锁的源动力
《穆斯林的葬礼》里有四个女性形象,分别是梁君璧、梁冰玉、姑妈和韩新月。梁君璧和姑妈是虔诚的教徒,一辈子谨守交规,但是梁冰玉和韩新月这对母女却不然,他们追求极致的“爱情”,不惜任何代价,甚至突破教规的束缚。
她们虽然紧守着生活习俗,但思想上已经发生改变,还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徒吗?
梁冰璧和梁冰玉是相依为命的亲姐妹,韩新月是梁冰璧从小带大的孩子。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梁冰玉,以爱之名
梁冰玉从小丧父、丧母,由姐姐一手拉扯大,师兄三年学艺之后,回家娶了姐姐并执掌家门。随着师兄把事业做大,梁冰玉有条件去上学。冰雪聪明的梁冰玉不负众望考取了北京大学。
在大学,她深爱着杨琛,一个帅气而又才华横溢的人。但这个“伪君子”伤害了他,破坏了她美好的爱情憧憬。
我躲避战乱,她偷偷地跟着姐夫避祸英国,并考入牛津大学深造。房东的儿子奥利佛深爱着她,但她因为害怕而拒绝了。
希特勒对伦敦进行大轰炸,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奥利佛因为要为梁冰玉买“糖炒栗子”被炸死。自责和害怕让梁冰玉到了痛苦的边缘,濒临崩溃。
心死了,而在大轰炸里,肉体也即将被毁灭。梁冰玉开始直面心底最真实的感情,她最爱的人不是杨琛,也不是奥利佛,而是从小养她长大,撑起破败的家,供她读书,而且名满京华的玉王,现在她唯一可以依靠的男人,她的姐夫。
但是,伊斯兰教有规定,女人不能偷情,而一个男人也不能同时娶亲姐妹为妻。他们无论谁要面对这样的感情都是违反教规。
在两个人因为大轰炸而抱在一起的时候,谁也没有考虑太多,“爱情”就在那一刻发生了,而且结了果。她们有了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韩新月。
为什么要违反教规?因为爱情,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内心的真实,而且要为自己的“爱情”负责,所以,义无反顾。
韩新月,以爱之名
韩新月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是觉得“妈妈”和自己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隔阂。为了让妈妈开心,她自立、自强、克己复礼,用最好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生命之花。而后,她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她亲生母亲的学校。
长久以来“妈妈”和她的距离感,敏感而又聪明的韩新月不可能不知道,但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爸爸和哥哥对她无微不至的爱,让她无法怀疑。
能考入大学,短暂地离开家,她反而有种轻松感。
更为关键的是,韩新月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她也更向往广阔的天地,“走出圈子,进入更大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进校门,把自己的班主任误认为是同学。他太年轻(与哥哥同龄),太随和,自然而然地为自己搬行李。当得知他是自己的班主任,一路上交谈所展现的学识、涵养和气质让17岁的韩新月彻底折服。
他没有想到的是,她朝思暮想的人,对她也有一样的情感。本来,这些情感都该被压抑住,但韩新月生病了,这股可以维持生命的“爱情”提前迸发出来了。
因为心脏病,韩新月休学两年,几次濒临死亡。为了给她活下去的勇气,班主任楚雁潮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两个人终于可以赤心相见。
但,楚雁潮是汉人,韩新月是穆斯林。不说他们有结合的可能,连爱的权力都没有。
切断他们爱情的还是“梁君璧”,她的大姨,恪守教规,一丝不苟的一个人,18年前也掐断了她妈妈的爱情。
韩新月没有像她妈妈那样以远走高飞来反抗,她脆弱的生命不允许。当她知道不能和她心爱的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她放弃了生命。
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都需要为自己的“爱情”负责,“无有爱,毋宁死”。
知识和眼界,是母女追求爱情,突破枷锁的源动力
梁君璧和姑妈一辈子坚持五拜、斋戒,她们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从出生到死亡都照着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处人做事,一生恪守着自己的分际,勤勤恳恳。
做一个合格的教徒就是她们一辈子的追求。
但梁冰玉和韩新月不同,她们从小读书,而且出类拔萃,都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有知识,有眼界,有目标,有追求,她们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优秀而又漂亮的女性来说,寻找完美的爱情也非常重要。
梁冰玉母女和梁君璧、姑妈的区别很明显,前者读了书,有知识,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而后者则因闭塞和愚昧而不自知。
梁冰玉和韩新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突破枷锁,但因为千百年的封闭太厚重了,都没有成功,一个走了,一个死了。但未来肯定还会有人不断尝试。
大着肚子的陈淑彦跳上汽车参加送葬队伍而没人反对,虽然是小小的突破,但毕竟向前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