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 】非遗项目宋江阵:承文袭武传两岸

纪念郑成功

收复台湾360周年

6月14日,

在郑成功陵园拜谒活动期间,

省级非遗项目宋江阵登场亮相,十分吸引眼球。

该阵法相传由郑成功改良并带入台湾,

如今吸收了各地民俗信仰、祀典庙会等演艺成分,

逐渐演化成为深受两岸人民喜爱的演艺阵头。

01

非遗项目宋江阵:承文袭武传两岸

  • 锣鼓点场,正副龙虎纛旗为前导,宋江阵起。近200名演员分为郑家军和宋家军不断对冲,在鼓点声中棍棒相击、喝声四起,行云流水般演绎着各种复杂的行阵。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演员

    瞿建华:

    我代表的人物是黑旋风李逵,这次表演的亮点是宋家军和郑家军的互动,郑家军和宋家军的对冲,他们在布袋阵里面有单练和对练这些。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总导演

    张延风:

    相传36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因为他的兵力不足,也就是郑家军兵力不足,他就把南安、翔安的农民组织起来,练了一个阵法叫宋江阵。宋江阵的人和打法,和郑成功一块收复台湾,立了大功。

  • 民间流传,明末清初,为抵御外敌入侵,闽南一带的百姓们模仿梁山好汉的妆扮,操练起团队作战的武术阵法。郑成功将此军事训练方法改良推广,它列阵丰富,打法复杂,其中的蜈蚣阵、五行阵、布袋阵等阵法各有玄妙之处。经过演化沿袭,宋江阵不断融入戏曲表演、踩街祭拜等文化元素,变为极具闽南特色的民俗表演艺术,在闽台和海外不断传承创新。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总导演

    张延风: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有一些人留在了台湾,这种打法、表演也留在了台湾。300多年来,两地的文化各有各的发展,我们这边表演的特色是阵法多,因为继承原始,是非遗的作品,台湾的表演是比较讲究仪式。

  • 自2015年开始,闽台两地多次举办宋江阵民俗文化节,宋江阵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在交融互动中深化着两岸的根脉情谊。

  • 宋江阵表现出一种

    以团结之心对抗恶势力的气势,

    棍棒相击之间传达着保家卫国的忠义精神。

    它记载着一段抗争历史,

    也传承着郑成功精神,

    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02

    共寻“成功”武魂

    忠肝义胆永相传

  • 宋江阵场中,演员们相互之间对打切磋,单练、对练、套路招式轮番上场,郑家军和宋家军在对抗之间逐渐合为一体,一同抗敌。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演员

    瞿建华:

    穿铠甲的是郑家军,他们代表的是郑成功的兵队;穿蓝色的是属于宋家军,扮演宋家军的都是小孩子,扮演郑家军的都是成年人,就是一个传承的精神。

  • 宋家军大多为儿童扮演,他们根据角色不同,脸上画着不同的脸谱,和大人一样,他们身姿矫健,眼神坚毅。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小演员

    罗嘉裕:

    我这还是第一次表演,差不多学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总导演

    张延风:

    有很多都是5岁的娃娃开始表演宋江阵,老的就像我60多岁了。

  • 宋江阵表演人数众多,阵法复杂,讲究礼仪,需要在空旷的地方进行训练,条件艰苦。练习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武术套路,更多的是在磨砺品质,在传承郑成功的精神。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演员

    瞿建华:

    该站好的时候,一手拿兵器,另一只手叉腰,就不能随意整理衣服,即使汗流到眼睛里面,也不要去擦,要吃苦耐劳,学习郑成功的精神。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小演员

    罗嘉裕:

    练习和表演中我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郑成功这个人是多么伟大。可以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郑成功这个民族英雄,让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下去。

    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总导演

    张延风:

    100多人在太阳底下排练,就是靠精神支撑下来,这种精神哪里来的,就是36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精神,这就是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国家的疆土绝不能让外国人或者是居心叵测的人占领一寸。

  • 转载来源:南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