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红楼梦》:坠儿盗镯,其实是替一个人背了黑锅

《红楼梦》中有一段被争论了很久的“滴翠亭事件”,这起事件的演员有三个,一个薛宝钗,另外两个是宝玉房里的丫头小红和坠儿。事情的经过是坠儿在滴翠亭帮着小红和贾芸私相传递信物,被窗外的薛宝钗听了个一清二楚,为了避免尴尬,薛宝钗把偷听的责任推到了林黛玉身上。

  • 大家之所以对这件事争论不休,无非是一方认为薛宝钗栽赃陷害,心机过深;一方认为薛宝钗是万般无奈之下的灵机一动。这件事薛宝钗究竟是什么动机,三顺此文不做讨论,三顺只分析一下,这件事有没有后续呢?也就是说,这件事究竟有没有给小红或者坠儿带来什么麻烦呢?无论如何,私相传授男女信物,是那个年代的大忌,司棋就是因为这个被撵的。同时,根据作者的写作习惯,这件事没有下文,是不科学的。

    那么,这件事情,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告一段落呢?

  • 滴翠亭事件之后,小红就被王熙凤要走了,从此成了王熙凤的得力干将。到了第五十三回,坠儿也再次出现了。不过,这次她的出现并不光彩,她是因为被认定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而被晴雯责打了一顿而撵出去的。

    坠儿盗镯,这件事情看似清清楚楚——坠儿趁着平儿吃烤鹿肉的时候,偷走了平儿放在旁边的镯子,被怡红院的婆子宋妈发现,拿了赃物,去回王熙凤,半路被平儿拦了下来,为了贾宝玉的面子好看,平儿把这件事瞒了下来,只悄悄告诉麝月,让她们想法子把坠儿打发出去就是了。

  • 有赃物,有罪犯,有人证,看似一件严谨的盗窃案,可以宣布结案了。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坠儿从来没有亲口承认过,就是她盗走了虾须镯。平儿知道这件事,是听了宋妈的一面之词;宝玉知道这件事,是因为他偷听了平儿和麝月的墙根;晴雯知道这件事,是宝玉告诉她的。整个过程,直到坠儿被撵,没有一个人去问过坠儿,这件事究竟是不是她做的。

    坠儿此时,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如果她在洋洋得意的欣赏自己偷来的镯子的时候,被宋妈抓了个现行,拿了镯子去回二奶奶,她难道不应该有点反应吗?或者,她会哭哭啼啼的跟过去,求二奶奶饶了她;或者她会求大一点的丫头,替她求求主子;最不济,她都已经被抓了个现行了,难道她还不去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要大祸临头了吗?

  • 可是,当晴雯责打坠儿的时候,坠儿似乎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了;当坠儿的娘被叫进来,带走自己的女儿的时候,她也不知道女儿犯了什么过错。如果坠儿真的犯了这么大的错,还被抓了现行,她能表现的如同一只无辜的待宰羔羊吗?

    而且,无缘无故的,作者为什么非要整一出“坠儿盗镯”?把这么大的一个罪名,安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角色身上?所以,坠儿盗镯,绝对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整部《红楼梦》中,坠儿只有两出重头戏,一出是在滴翠亭帮着小红传递贾芸的物品,一出是盗镯。这两出戏之间,难道真的没有任何联系吗?

  • 我们不妨来推理一下,小红成了王熙凤的得力干将,贾芸也是王熙凤的得力干将,不仅承包了大观园的种树工程,还有可能揽下“正月里烟火灯烛那个大宗儿”。所以,小红和贾芸在王熙凤的房里偶尔碰面,是不可避免的。两人早就两心相悦,见面难免会露出一些苗头,难道精明的王熙凤能看不出来?

    如果王熙凤对小红严加盘问,小红难免把所有事情的经过都老老实实的交代出来。这时,王熙凤就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撵了小红不用;二,留下小红,并且帮她把事情处理干净。以王熙凤对小红的喜爱以及人才难得,恐怕王熙凤只会选择第二条。这时,对小红的事情一清二楚的坠儿,就成了不得不除去的对象。

  • 于是,在王熙凤的导演之下,一出“坠儿盗镯”就这样完美呈现在众人面前。也只有这一幕是王熙凤导演的,她才会在平儿的镯子“丢了”之后,颇有信心的说:“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王熙凤之所以这样说,一来是不想影响群芳们作诗的心情,二来是想展现自己的能干,却成了作者故意留给我们的破绽。

    所以,坠儿盗镯,就是一场冤案,是她为了自己曾经帮着小红和贾芸私相传递付出的代价。这口黑锅,其实是她替小红背的。(推理文章,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