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由一部纪录片《铁西区》想到的……

前一阵追完了《漫长的季节》这部剧,实在是太火了,网上全是关于这部剧的评说。

你别说,群众的眼光的确是雪亮的。好就是好。在此向大家强烈推荐。

这是近些年来我看过的独一无二的,在剧情、角色、表演方面没有短板的剧集。

因为这部剧,背景是东北,所以又被书友推荐看了纪录片《铁西区》。今天我更想推荐大家看完《漫长的季节》后再来观看一下,这部二十年前的纪录片。我是在B站找到的资源。

王兵导演拍摄于2003年的记录片《铁西区》,耗时18个月拍摄,素材带有300个小时。

片中,导演站在镜头后面,不加任何评论,不与拍摄对象互动,用DV以最原始的方式,记录了1999年至2001年间铁西区这个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没落。

《铁西区》正片长达9个小时,分为《工厂》、《艳粉街》、《铁路》三个部分,时而琐碎时而连贯,不能说扣人心弦但却充满震撼。

我观看这部影片的初衷一是书友推荐,二是因为我的父辈还有我自己和家人都曾经在纪录片中工厂非常一样的地方工作。

我小时候就常到父亲工作的工厂去时尚。当时工厂这个地方对我来讲过于神秘,到处都是铁路,烟筒,管道,机器轰鸣,直到我技校毕业进入到这个体系里,好奇心才终于被熄灭。

我们家也曾经纪录片中那样的工人居住区居住过,度过了我自己几乎全部的人生。看纪录片勾起了我的的许多回忆。

虽然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不可同日而语,但童年的记忆里面,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室的房子里。现在早已被夷为平地,重新盖起了高楼大厦。

小时候那样的房屋,嘎石灯照亮黑暗中家。小伙伴在街巷里玩耍,那时候一点也没有痛苦的回忆,反而觉得那些时刻很快乐。带来的记忆也跟随着我的一生。

我在实习的时候,曾经乘坐过纪录片里描述的蒸汽火车,现在的工厂里面大都是内燃机车了。蒸汽机车已经被淘汰送到博物馆展览了。

这部纪录片震撼到我的除了那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画面,再就是纪录片的导演,拍摄者王兵说的一段话“我们这些人生活着,真的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怎么活的,是什么样子的。现实是混沌的一团,我们在电影里与自己猛然相遇,一定会激发强烈的自我意识——我原来是这样的人,这个社会原来是这样的社会。”

我本来就在钢铁企业工作了三十多年,纪录片中的环境太熟悉不过了,铁路线、燃煤火车是我当初每天上、下班必须见到的。

至于剧中的东北话,那更是我的二语言,出生在农村的我,小时候肯定是河北话,我是上小学,才来到父亲所在的北方边疆城市的钢铁企业。

我们钢铁企业是一个大的系统。有自己独立的各机构。包括学校,医院……,我们的生活区里都是本系统内部的职工以及家属、孩子。成立之初的师傅们都是从鞍钢老工业基地过来的。

所以,在以东北鞍山人为多数的企业,我从小听到的都是大碴子味的东北话,夹杂着少数的其他地方的方言。虽然我的东北味不太正宗,但是在外地人听来,我就是东北那旮瘩的没跑了。

剧中全程的东北话,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部片子看得我几乎窒息,冗长,缓慢看不出高潮,但是就能能给人足够的震撼。

当我随着镜头再次看到曾经工作过的工厂时,我感觉又回到了最初的工厂上班时的情景。生产现场旁边的休息室里,夹杂着卷烟的气质,混合着重体力劳动者的汗味儿。

工人们行走在粉尘弥漫的车间中,人除了牙白,都是黑的。没有真正在这样的工厂工作过,很难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工作环境。现如今的工厂比起以前那是好了不知多少倍。

作为曾经的国企员工,我现在的同事们,已经都在享受当下有除尘器的环境了。

纪录片中的东北这些企业最终都走向了没落。我只希望我们的企业挺起钢铁的脊梁,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