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网剧《漫长的季节》与原著小说《凛冬之刃》比较,各有所长

  • 这段时间来,网剧《漫长的季节》热播,也有很多网友在聊该剧的原著小说。

    有人说这部剧根本就没有原著小说,都是编剧原创的。实际上,这部剧确实是改编自于小千的长篇小说《凛冬之刃》,网剧的字幕上没有写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但是有写原创故事和编剧是于小千。

    如果你看了原著小说,你就会知道,该剧确实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甚至前一部分的主要情节包括对话都是一样的。

  • 但是,小说的后半部分几乎与网剧完全不同了,也有很多观众吐槽原著不如改编的好。在某瓣上,原著小说的评价也不是很高。

    话又说回来,网上的评价也只能作为参考,平心而论,作为该剧的原著小说,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瑕疵。

    下面就将原著小说与网剧作一下对比,看看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注意,下文有大量剧透,请谨慎阅读。

    1、套牌车事件

    在网剧和小说中,故事都是由套牌车事件引起的。

    在剧中,被套牌的是龚彪,在小说中,被套牌的是王响。

    至于龚彪买了一台被泡水的二手车这个情节,原著中根本就没有。我觉得还是原著的情节比较合理,龚彪那样的老司机应该不会上当买泡水车的吧。

    在剧中,开套牌车的是沈辉,也就是沈墨的大爷之子,而在小说中,开套牌车的是曲波,就是王响的儿子王阳的高中同学,也是沈墨的校友。他为什么要套王响的牌撞人?后面会讲到。

  • 2、替身的诡计

    在网剧和小说中,女性死者都是殷红。在剧中,沈墨是以殷红的身份活着,在原著小说中,沈墨是以傅卫军的身份活了下来。

    一个女人以男人身份活着,用男人的身份证,甚至她还多次整容,变成傅卫军的样子,那性别也改不了啊,这有点让人不能理解,但是原著就是如此。

    在剧中,沈墨杀死殷红,傅卫军被判刑入狱,沈墨利用殷红的身份独自逃到了远方,生活了很多年。

    在原著中,她并没有利用这个身份,而是和傅卫军两个人一起逃跑了,用的是傅卫军的身份,傅卫军一直躲在暗处,直到身患绝症,策划了一场自杀的闹剧。

    至于她为什么不利用殷红的身份?可能是因为殷红和傅卫军也有暧昧关系,对她来说心理上过意不去吧。

  • 3、沈墨与傅卫军的关系

    在网剧中,他们是姐弟,而在原著小说中,他们是情侣关系,就好比《白夜行》中的雪穗与亮司,他们根本不是姐弟,他们是在儿童医院里认识的,傅卫军一直保护着他,也可以对标一下《坏小孩》中的普普和丁浩的关系。

  • 4、卢总之死

    在原著和网剧中,都有一个港商卢总,他对沈墨垂涎三尺。在剧中,他迷奸了沈墨,但是在原著中,沈对自己保护得很好,卢总一直没有得逞。

    沈计划出逃,这需要很多钱,她就策划了绑架勒索卢总的计划,傅卫军和王阳是她的帮凶。他们从卢总的妻子那要来了20万元,这也是日后沈墨和傅卫军逃亡的基金,并不是剧中的80万元没有兑现的汇票。

    5、傅卫军之死

    在剧中,傅卫军去银行取汇票的钱,被抓了并判了刑,一直关了很多年,在狱中去世。

    在原著中,傅卫军和沈墨一起逃了出来,逃到南方去了,但是沈墨已经“死”了,他们只有一个身份证,就是傅卫军的。所以傅卫军躲在暗处,沈墨以他的身份抛头露面,盘下了一间店铺,经营建材生意。

    由于长期被建材侵蚀,在那个年代,环保材料的相关政策没有那么完善,很多建材都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傅卫军得了绝症。沈墨也给他治疗了,但是由于不能用身份证,也不能去大医院,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绝望地策划了一场闹剧,表面上是他杀沈墨未遂,实际上是自杀了。

    6、沈墨回桦城的原因

    在剧中,沈墨回到桦城的原因是她大爷用傅卫军的骨灰引诱她回来。

    在原著中,沈墨以傅卫军的身份回到桦城,一是为了完成傅卫军的遗愿——回桦城看一看,二是为了找当年害他变聋哑人的那个人报仇。

    7、沈墨大爷之死

    在剧中,沈墨的大爷是20年后被她杀死的,细节没有展现出来。

    在原著中,沈墨的大爷在她刚到桦城医大读书的时候,死于一次意外,实际上是沈墨指使傅卫军杀的。

    8、尸块中的手指

    在剧中,沈墨切下自己的一根小指,放在尸块里,让警方误认为死者是她。

    在原著中,尸块中有一根男性右手的大拇指,指纹被毁了,书中没有明确说明是谁的。我分析这是卢总的手指,因为没有别人了,而且留下指纹就会查出他的身份。

    沈墨是让警方误以为这是凶手的手指,当时傅卫军就少了一根右手的拇指,他的是陈旧性伤痕,是他杀死沈墨的大爷时候留下的,这也成为他无罪的一个重要证据。后来警方还真的给他放走了。

    多年以后,沈墨也切下了自己的右手拇指,是“还”给傅卫军了。

    9、王阳之死

    在剧中,王阳是被沈墨用激将法骗着跳下河的。而在原著中,沈墨是骗他一起吃下了安眠药,然后沈墨又把药吐了出来,把昏迷中的王阳推下河里淹死的。

    实际上,王阳并没有杀人,对他们的罪行也很反感,沈墨看出来他们不是一路人,但是王阳也参与并了解他们的罪行,所以不能留着王阳。实际上,沈墨她真正爱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傅卫军,王阳只不过是她的工具人。

    10、龚彪的离婚

    丽茹和宋厂长的事,全厂都知道了,他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厂职工大会宣布下岗名单之前,他还告诉工友要和丽茹办婚礼,在二食堂请客。后来他知道了真相,厂长也被纪委带走了,丽茹流产了,那时候他们已经登记了。——这个情节网剧和原著是一致的。

    在原著中,龚彪在案发的当年就和丽茹离婚了,并不像剧中那样一直过了二十多年。龚彪很仁义地照顾了丽茹一段时间,后来她身体恢复了,也没有脸在桦城呆下去了,就和龚彪办了离婚,去了外地。

    龚彪离婚了将近二十年,才和药店的小露好上了,甚至有了结婚的打算。

    龚彪死了,丽茹正好和她的男人在桦城串门,就来送了龚彪最后一程。

  • 11、龚彪之死

    在剧中,龚彪是意外死于车祸,还有被郝哥害死的阴谋论。在原著中,根本没有郝哥这个人,龚彪实际上是被沈墨杀死的。因为沈墨害了小露,龚彪要为小露报仇。那天本来王响、龚彪和马德胜三人组定好了计策要生擒沈墨,龚彪却自己单独行动了,由于疏忽,被沈墨扎了麻醉药,吊死在桥上。

    12、王响的原罪

    在剧中,王响有一个完美的人设,他是老工人之子、劳模、积极分子,是优秀工人的典型。

    在原著小说中,他也是一个有原罪的人。

    他在1988年有一次出差去外地,吃饱喝足之后,自己在外面逛,误入风月场所。实际上,他什么也没做,碰巧听见窗外别人家传来女孩被虐待的声音。这时警察来了,他被带去公安局。隔壁家被虐的女孩也被带去了,女孩就是沈墨,她让王响作证,但是王响碍于面子,坚决说什么也没听到,警察又把女孩送了回去。

    如果王响说了实话,沈墨的大爷也许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沈墨也许就不会黑化。

    这个情节我觉得有点牵强了。

  • 13、剧中没有的一个人物

    在原著小说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吴文慈,剧中没有这个人,她是当年桦城福利院的院长,那时候傅卫军在福利院,由于她的玩忽职守,导致发高烧的傅卫军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变成了聋哑人。

    后来,沈墨回到桦城,为傅卫军报了当年的仇,杀死了大病初愈已是风烛残年的吴文慈,并拿走了傅卫军的出生档案,是为了出国办手续用。

    14、小说中没有的一个人物

    在剧中有一个叫巧云的女人,是王响的工友刘全力的妻子,下岗后在夜店工作过,开过按摩店,后来刘全力去世了,巧云和王响走到了一起。

    实际上,在小说中根本没有叫巧云的这个人。刘全力是有妻子的,但是作者没有给她起名,刘全力后来也没死,而是开了一家小吃铺子。

    15、王响养子的身份

    在剧中,王响的养子叫王北,是他在儿子和妻子死后从铁道旁边捡的,王北也成了王响生活的寄托。

    在剧中并没有交代王北的身世,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弃婴。

    在原著中,王响的养子叫王将,真实身份是卢总的儿子。

    卢总被沈墨勒索,他临产的妻子蒋林从南方带了20万来给他赎命,交了钱之后,沈墨没有放人,反而杀害了卢总,并指使傅卫军去抛尸。蒋林的产期已到,就住进了桦城的医院,在生产的时候,被潜入的沈墨杀害。

    这件事王响是知道的,他主动领养了蒋林生下的男孩,取名叫王将,将和蒋同音,是为了纪念蒋林。

    在网剧热播的时候,有一些自媒体胡编滥造说王北是沈墨的儿子,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16、小人物曲波

    在原著小说中,曲波是一个变态,他偷偷进了沈墨的寝室,偷女生的内衣被傅卫军抓住了,为了惩罚他,废了他的身子。所以多年之后他一直对傅卫军耿耿于怀,套了王响的车牌去撞人,也不是真想撞死他,只是为了让王响和傅卫军斗,达到他自己报仇的目的。

    17、一段小插曲

    在原著中,在2008年的时候,根据当年被傅卫军打过的小混子小峰提供的线索,马德胜去南方抓傅卫军,差一点就抓到了,还是被他跑了。这个情节网剧中没有拍出来。

    18、不存在的一首诗

    网剧中,王阳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漫长的》。在原著中,根本没有王阳写的那首诗,据说那是编剧班宇写的。

    结语

    网剧《漫长的季节》的原著《凛冬之刃》,是一部精彩的悬疑小说,作者运用了多种技巧,采用了当前与过去交替展现的手法,也被网剧所运用。

    从原著中还可以看出来,作者深受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幻夜》,宫部美雪《火车》等日系推理作品的影响,还使用了叙述性诡计。

    作者很可能是一个东北人,小说的年代感十足,展现了当年的社会和工厂的精神面貌。

    虽然这本小说的评价远不如网剧那么高,有些情节过于生硬,巧合的成分太大了,但是作为原著小说,也是有一定水准的,为改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还算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