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保护东北黑土地 保护东北黑土的建议 东北的黑土地是什么资源

  保护东北黑土地 保护东北黑土的建议 东北的黑土地是什么资源?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保护东北黑土地不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十四五”时期黑土地保护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已然将保护东北黑土地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采取综合措施全面保护东北黑土地,夯实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的根基,将成为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所作的重要贡献。

保护东北黑土地  保护东北黑土的建议 东北的黑土地是什么资源

  一是深刻领悟新时代黑土地保护的丰富内涵。加强黑土地保护,应全面、系统、深刻领悟“耕地中的大熊猫”的丰富内涵,以及所具有的重大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2020年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的连绵发展与黑土带重叠,一些林地、草地、湿地被大量开垦,黑土地的承载力面临透支,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有着现实需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新时代黑土地保护的重要实践原则。从2018年省出台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到近期国家层面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黑土地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保护黑土地成为深入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

  二是全面认识东北黑土地的珍贵与特殊。东北黑土地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因其性状优、肥力高、适合植物生长而闻名世界。黑土地的形成极其不易,需要200—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左右的黑土层。黑土层其实也是黑色腐殖质层,是地表大量枯枝落叶等融入土壤后,在自然的作用下历经千百年演化的形成物。一般情况下,黑土层有机质的含量可以达到黄土的5—10倍。作为大自然的馈赠,黑土地不仅形成非常不易,同时还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其珍贵性自是不言而喻。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东北黑土地既有经济地位的特殊性,又有生态地位的特殊性。其一,东北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据统计,东北黑土耕地约815万公顷,2019年粮食产量为6132万吨,占黑龙江、、辽宁3省粮食产量的44.4%,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2%。其二,东北黑土区还分布着两个全球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扎龙和向海,以及查干湖、莫莫格、三江、洪河、三环泡等国家自然保护区,黑土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系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精准识别东北黑土地保护的挑战。新发展阶段,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两大因素的相互叠加,可能会增加黑土地占用的风险,加速东北黑土地面积的递减。东北黑土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更会伴随着质量的下降。一方面源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常年连作的耕作方式,导致黑土地腐殖质层变薄,土壤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源于黑土地重利用轻养护,导致黑土层变“瘦”乃至消失,土地生产力降低。此外,黑土地质量的下降还源于以化学投入品为主的施肥结构、过多的地膜使用,导致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恶化,黑土层板结,土壤有机物减少。

  四是开展东北黑土地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保护东北黑土地,厘清黑土地资源的现状,并准确研判其未来变化状况至关重要,举措就是开展东北黑土地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对东北黑土地的分布和使用现状进行详细登记,运用新型地理信息技术在空间上精准标记,从而为保护黑土地提供科学、系统而准确的依据。就当下而言,对东北黑土地进行全面普查有其必要性。普查可以考虑采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普查组成员兼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全面弄清东北黑土地资源状况提供智力支持。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对东北黑土地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新发展阶段保护东北黑土地提供有效支撑。

  五是制定东北黑土地保护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东北黑土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城乡统筹发展、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诸多领域。在《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及《方案》基础上,尽早制定东北黑土地保护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谋划到2035年、205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的目标。遵循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原则,依据普查资料,将黑土区划分为保护区、保育区、恢复区等,依据不同类型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地制宜确定保护的总体思路,提出精准的保护措施及政策保障。此外,基于东北黑土地的珍贵性、特殊性,充分考虑黑土地的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优化东北黑土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更加合理配置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等关键指标。

  六是因地制宜采取有利于东北黑土地保护的耕作模式。对于东北黑土地保护而言,保护性耕作同样非常重要。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当前与长远利益的高效耕作方式。要根据东北黑土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区域粮食生产的地理布局,采取因地制宜的轮作制度,比如适当延长休耕期等。同时,通过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料的还田,不断提高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进而持续改善东北黑土地的土壤质量。此外,还可以建立种养结合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统筹东北黑土地畜牧作物的养殖状况,合理评估黑土地耕地的消纳能力,采取重建种养结合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让东北黑土地真正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七是注重东北黑土地保护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基于高寒气候特点,围绕着东北黑土地保护中基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科学问题,对已有相关技术进行集成,并开展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为东北黑土地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创新推广适宜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技术及模式。针对东北黑土地保护,基于长期试验总结出有效的应用技术及模式,并将这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在适宜区域进行推广,以解决东北黑土地变“瘦”、变“薄”、变“硬”问题,持续改善黑土地质量。

  八是建立与完善东北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首先,建立黑土地耕作层土壤剥离长效机制。严格审批与黑土地相关的工程项目,建立健全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机制,逐渐实施与此相关的黑土地土壤剥离、存储、维护、交易与利用等全链条工作流程。其次,科学确定东北黑土地的评价机制。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协同建立东北黑土地评价的动态指标监测体系;上述监测数据,可以为采取“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和“后果严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建立东北黑土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方式、主体以及对象,提升黑土地保护的主观积极性,高效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这一宏大工程。

  九是将黑土地保护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自2016年中央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以制度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黑土地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等相关问题的督察力度。

  十是将东北黑土地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需要有效的法律提供保障,严格执行已有法律法规中与耕地保护有关条款。基于为国家粮食安全夯实根基的战略考虑,依据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与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东北黑土地保护中的法定职责,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将不同利益主体纳入黑土地保护的法律框架范围之内,并为处罚破坏东北黑土地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东北的黑土地是什么资源

  黑土地是我国的东北平原。具体分析如下:

  1、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地球上一共有四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我国东北地区,这里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生产约225-250亿kg的商品粮。以弯月状分布于黑龙江、两省的黑土地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

  2、东北平原四周为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台地,海拔200米左右。其中北部台地形状保存较明显,南部强烈侵蚀呈浅丘外貌。

  3、平原西南部风沙地貌发育,形成大面积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平原东北端循松花江谷地与三原相通。

  4、东北平原土地肥沃,东北四省粮食产量占中国总产的三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钢铁、机械、能源、化工基地。

东北黑土地有多少亩-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