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白校长迎接新老师时面无表情,他为何表现得如此冷漠?
在近期的剧情中,从厦大毕业的高材生郭闽航因听过陈金山县长的讲座,一早就听说过闽宁村的发展史,对这里的风土人情都充满了兴趣,因此可谓是有备而来,放弃了在县里教学的机会,主动来到村里的小学。
众所周知,闵宁村的小学教师只有白校长一人,他的老家在浙江,是当年上山下乡留在闽宁村的知青。
因此观众都认为郭闽航的到来会让白校长十分喜悦,但是白校长却并不开心,他对郭闽航说:“我需要的是带编的正式老师,能够一直留在这里的,而并非是一个支教老师。”
但此时的白校长却是面无表情,完全违背了闽宁村菇民们的待客之道,也有悖于白校长平日里的为人处世之道。
那么白校长为什么对这个新来的支教老师如此冷漠呢?
这一细节引人深思,不少观众表示,白校长对于新来的老师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是因为村里的女孩春玲还没有念完小学,便被父母谎报年龄而送去福建电子厂打工。
白校长三番五次去家访,都没能改变春玲父母的想法,因此十分苦恼,才会表现得如此冷漠,将情绪带给了新来的老师。
但其实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之处便是,郭闽航在没来村里之前,县里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来到闽宁村之后,好好帮帮孩子们排练大合唱,足以看出,在以前,白校长带领孩子们在合唱比赛等活动中表现得并不是很好。
但是巧合的是,郭闽航到来之后,孩子们迎接新老师的节目就是大合唱。
他们的合唱声音洪亮,没有跑调,可以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合唱已经是非常成功了,那么为什么教育局里面会认为以往闽宁村的合唱排练得不好呢?
其实这一个细节真的引人深思,这些年来,大学生志愿者比比皆是,支教一度盛行,但其实短暂的支教真的能对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有所帮助吗?
其实并不会,反而村里还要特意去招待支教老师。
而这些支教老师,比起真正设身处地为山区孩子们做些什么,他们更在意的反而时支教的经历能够为他们的个人简历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这种看似做志愿服务的善举,其实对于贫困山区的人们而言,却成为了一种麻烦。
正如白老师和郭闽航一起去小川的家里给他补课,小川在面对新来的支教老师之后没有任何反应,后来经白校长解释,郭闽航才知道,此前村里来过一个从广东来的老师,小川非常喜欢他,但是没过多久,这个老师就离开了,小川的魂都要跟着老师走了,所以自此以后,小川对支教老师就不再有什么好感了,因为他们迟早会离开。
真的不得不说《山海情》这部剧反映出了社会的本质,真正的志愿者应该是像白校长这样,无怨无悔地扎根在戈壁滩上,在漫天黄沙里孤独地坚持一个教书育人的梦想,而不是来了又走,仅仅为了在自己的履历上贴金的人。
白校长让一年级的孩子听二年级的课,郭闽航认为这是拔苗助长,不符合规律,但白校长却表示:“我们这里的情况你不了解,因为你不知道哪个孩子在哪一天因为什么情况就突然不能来上学了,因此不管是几年级的内容,都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多学一点就多学一点。”
白校长虽然出镜的机会不多,但却令人为之感动,不过从剧情的发展来看,郭闽航最终很有可能也会像白校长一样,扎根在闽宁村,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