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话剧演员月薪三千,影视演员片酬千万,这合理吗?

带艺考糊口,演话剧圆梦,是闫川毕业两年来的生活写照。

一边,他是初出茅庐的话剧演员,在剧团里干着拉幕、搬道具这些“打杂”的工作,另一边,他是教表演的艺考老师,在培训机构兼职的收入是演话剧的3倍。

“理想与面包”的问题,在初入行的年轻话剧演员身上,显得更加尖锐。

刘壮喜欢在舞台上表演。和影视剧相比,他觉得话剧的表演更加连贯、延续。“影视剧把表演的过程给切割了,不像在台上,你整个人都是在表演的状态里,我更喜欢(话剧)这种塑造人物的感觉。”

演出前,剧团排练了4个月,前2个月做的都是案头工作,琢磨人物,写人物小传。“说直白一点就是吵架,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吵着吵着就得有一个人站出来,综合大家的意见,拿定主意。”

吵完就能开始排练了,每天剧场、宿舍两点一线,从早上9点排到下午六七点。“有时候正吃着饭,还要跟人吵架,边吃边排、边吃边吵。”

“(在专业剧团),面对一些资历老的演员的时候,我们(年轻演员)是没有话语权的;在营利性的剧团里头,大家都把你当朋友,哪怕我是一个打杂的,只要参与的都可以提意见。”马艺卓说。

现实骨感

底薪、排练费加演出费,几乎是一个话剧演员的全部收入。

“家里人一直都想让我回到家乡,也比较支持我辞职。”刘壮觉得,现在的工作离家近、工资高,他已经很满足了。

戏剧为何“挣钱难”?

在魏嘉毅看来,在硬件上,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恨不得每个县都有一个剧场”,还都是千座以上的大型剧场,然而从软件上看,优质剧目供给跟不上、话剧生态不成熟也是客观事实。

另一方面,一些话剧也开始尝试融入商业性,但如果一味降低观赏门槛,又容易遭到业内诟病。

让开心麻花走红的《夏洛特烦恼》等电影都有着成熟的话剧基础,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反过来把观众带回剧场。但也有不少剧迷认为,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开心麻花为了迎合观众,放弃了对艺术的追求与表达,不是话剧,而是一种快消品。

这些年,闫川把对舞台的敬畏和热爱“藏起来了”。他还记得,大学时老师跟他们说,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但真正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后,以前排汇报演出、排毕业大戏的感觉,他反而找不到了。

还要不要坚持下去?闫川自己也很犹豫:“温饱都解决不了,我怎么去做话剧?”

(应受访者要求,刘壮、闫川为化名)

■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