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专访《极限挑战5》总导演施嘉宁综艺节目要探究内心真正的纯粹

“不管成功与否,是不是被网友批评,这对我来说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有收获,每一天都是在收获的,每一天都是在进步。”

工作中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真正的“极限挑战”:不同类型节目同时操盘

采访施嘉宁导演时,已临近深夜。自接手《极限挑战》以来,从最开始的“兵荒马乱”到逐渐的“得心应手”,忙碌似乎就一直与他相伴。

内核一样,工艺不同。两档节目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在采访中,施嘉宁特别阐述了《极限挑战》与其他节目的不同之处。“首先,《极限挑战》的难度系数不同,不同于舞台上的喜剧,是一档户外的喜剧节目,因此必须重视各个环节。在游戏的设计、反转、意外上都要保证节目的喜剧性;第二,《极限挑战》是游戏化的剧情节目。这也是它跟其他户外节目最大的区别之处。节目中有起承转合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发生在游戏的框架中,这其实有很高的难度;第三,《极限挑战》是一个‘做人’的节目。通过剧情的设置和游戏的推进,来展现人物在其中的性格和个性。”在施嘉宁看来,这三个层面是《极限挑战》备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三者缺一不可。

面对着如此巨大的挑战,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施嘉宁在摸索的状态中接手。“整体状态就是去接触一个完全新的门类,我要自己一步步去摸索。户外综艺的剧本诞生、执行、完善,对我而言都是一个未知的过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高效团队缔造者:摸索综艺节目“方法论”

在采访中,当谈及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施嘉宁形象地用踢足球来比喻。“如果你是一个教练的角色,要组建这样的足球队,在足球队中必须有前锋、中场、后卫,每一个位置大家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施嘉宁看来,做节目和踢足球是相通。作为教练有整个团队战术的思想,作为导演亦是如此。当这个团队对某个门类越来越有积累,每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分工也就越来越明确。

“从现在的综艺发展来看,成功是有方法的。”施嘉宁在采访中曾提到,成功节目的内核都是一样的:清晰的顶层设计、很强的执行团队、寻找观众的痛点。而他也坦言,现在的电视媒体,在方法论上的实践还是不够的。“我一直觉得,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在内容创造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在于对观众痛点的分析,其实也就是受众需求。现在的受众是一个泛人群的概念,无论是音乐类、喜剧类、还是户外类真人秀节目,其实都在努力扩大受众面。而对于互联网媒体,由于数据的可分析性,受众需求分析要更加精准。”

生活中提升:综艺导演的成长之路

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几年,通过《欢乐喜剧人》,施嘉宁已经逐渐将喜剧节目做到了一个相对顶峰。处在舒适区的他,偶尔也渴望突破一下自己。而在此时接手《极限挑战》,也许恰逢其时。“新”导演必须要有新的改变。第五季节目阵容做出显著调整,老搭档和新朋友势必引发人物关系的变化,也多少带来节目风貌的革新。

在施嘉宁看来,“我不认为这是换血,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扩容,因为工作繁忙暂时缺席的老搭档还是会回来,新鲜组合的伙伴还是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以期给大家带来更好的表现。调适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上海录制的首期,可以看成是全新一季的‘试水’,接下来去到重庆之后,我们在节目中纳入了职场的概念,让‘新老员工’通过团建的方式,敞开心扉,直面压力,互相打气。从目前已经录制的情况来看,大家在经历了最初的适应过程后,磨合一期比一期好。其实这就是人生的常态,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团队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永远有新进的员工、成长的员工,这是一个现实生态的反映。改变本身,就是对极挑精神的呼应。”

以前,施嘉宁想过多尝试不同的节目;现在,他发现能把一档节目做到极致也非常不容易。“在一个门类里能够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地占领领头的位置,其实也是不容易的。”但从个人的角度讲,施嘉宁坦言他愿意去尝试其他门类的节目,就跟他此次接手《极限挑战》的心态一样,越去尝试不同的节目,思维和眼界会打开,在那时将之前的积累融会贯通,可能会产生质的提升。

从量变走向质变,这是每一个导演、每一档节目都需要经历的过程。作为曾经东方卫视最年轻的独立制作人,作为一个“过来人”,施嘉宁讲述了他对年轻导演的要求和期待。

“优术”“明道”“取势”“正心”,在施嘉宁看来这个是每一个优秀导演成长的过程。就像是一级一级地通关,越到上面的层面,“取势”和“正心”的能力越强。“同级别的节目之间的竞争,有时候不是技术上的竞争,而是源于你对趋势的判断,以及你内心真正纯粹的东西是什么。”

在用作品说话的时代,从一个节目往往就能看出一个导演的风格。也正如施嘉宁说的那样: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做出的节目就会有怎样的气质。导演成就作品,作品亦成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