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中国最大电音节老板:深处风暴中心,线下演出如何腾“云”自救?

武汉加油共渡难关

向白衣天使抗疫英雄们致敬

大年初七,亚洲星光娱乐创始人&CEO马乐从老家赶回北京,此时的他也没有把握,“宅家”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复工之期又远在何时。

因为,在行业集体承压之时,他所从事的线下演出市场可谓在今年的开年压力重重。

蝴蝶效应就这么开始了。

曾在北京求学之时就遭遇过非典的马乐知道,这将是一场持久战,而他和他的星光娱乐就处在这场风暴的中心。

“疫情对公司整体的影响都很大,演唱会、音乐节一些在上半年就已经规划的项目都已经停掉了,星光娱乐主要还是以线下的大型活动为主,所以这些都停掉了,对我们现金流影响也是蛮大的。”马乐原本的计划几乎都已经被打乱,不得不慢下来的他,也开始重新审视线上的机会和市场,尝试在花椒直播“IMF宅电音”。

线下演出“急刹车”

如何“自救”迫在眉睫

音乐节在近几年也处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中,星光娱乐2018年投资执行并孵化的首届ISY三亚国际电音节曾吸引近10万人涌入三亚,拉动当地消费近十亿左右,之后的IMF厦门超级音乐嘉年华2019现场观看人次也达到8万人以上。拉动消费近6亿元,为中国内容引流为主的文旅消费市场提出了新的思考。

亚洲星光娱乐创始人&CEO马乐

星光娱乐并非个例。

由于前期垫付成本高,现金流是线下演出行业的命脉。筹办一场大型的电音节所耗费的成本在4000万-5000万,筹办一场明星演唱会也是千万成本,即便是中小型的演出也在百万级别,演出取消对行业的打击不言而喻。

从根本上来说,线下演出集体停摆是因为物理空间受到限制,同样被限制的还有消费群体,但消费需求并没有被限制,“宅经济”应运而生。“云+”的形态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阻隔,“宅经济”又扩展了“云”上的消费空间。

消费群体在哪儿,机会就在哪儿。

“云蹦迪”仓促救急

但想平步青“云”没那么容易

“我们去录影的那个影棚,因为疫情还没法完全复工,音响师、灯光师都不在。我们就得去琢磨、去研究,最后能出画面了,灯能亮了,慢慢摸索。”但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容易,再加上疫情期间,人员、场地等各方面的准备也不是很方便。

百大DJ之一MartinGarrix(小马丁)

“以前的演出大家不会去考虑到观众怎么样,反正他是艺人、他是DJ,他就自己打自己的,去调动整场的气氛。”说白了,线下的high点是氛围,身边有自己熟悉的朋友,周围的陌生人也都趣味相投,没有一次“开火车”带不动的现场,即便偶尔有歌手唱跑调,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行业在摸索中的“自救”,逐渐开始有了起色。

把“云蹦迪”做成“云live”

把“避难所”变成“多元空间”

“云蹦迪”只是个开始。

因此,尽管实际收益并不足以弥补损失,但马乐并没有否认“云+”长远发展的意义和可能性。在他的设想中,“云蹦迪”的概念太垂直,“我们更想把它规划成‘云电音’、‘云音乐’,或者是‘云live’这样的一种形式。”

未来,借助线上直播平台基因加速内容扩散,再以线下演出完成沉淀和变现,可能会成为线下演出更为主流且风险更小的发展模式。彼时,“云蹦迪”也将不再是行业一时的“避难所”,容纳多种线下演出的“云live”,将开启多元场景互补共生的新空间。

实际上,相较于音乐节、演唱会等大型现场娱乐项目,相声、脱口秀、话剧等语言类小规模、多场次的线下演出受到的冲击更大。

在马乐的规划中,花椒直播等平台也是星光娱乐未来布局线上的重要伙伴。目前,星光娱乐已经专门成立了针对线上业务的独立部门。该部门将尝试线上内容产品开发,并完成线下业务和线上展现的嫁接,把DJ主播化、线上化,使电音的展现形式更适应线上快节奏的传播。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习惯忙碌的马乐闲了下来,也让整个线下演出行业慢了下来。

艰难的现状是大家都不得不面对的,但行业一时的停滞不前,也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