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豆瓣评分6.5,有些差强人意,这样的影片应该多拍些
我其实挺抗拒看战争片的,不是说拍得不好,是怕直面那些一起却真实的场面。在现在看来,那些真实的近乎到虚假的残酷,让人难以置信。被火烧、堵工具眼、被冻毙于风雪等等,哪一个是虚假的?哪一种是我们能想象出来的?那种顽强不屈的意志,是我辈之人拍马都赶不上的坚定信念。
若干年后,会不会有人再跳出来否认,那些都是假的,就如同国外至今都不承认的南京大屠杀一般,那该是多么地可悲。
那么多为革命牺牲的人,至伤都默默无闻。一寸山河一寸血,现在所有的安宁与幸福都是来之不易的。
相比较而言,我是那么地懦弱又渺小,告诉自己看一看《金刚川》吧,看一看淹没在历史中的那些过往。
《金刚川》豆瓣评分6.5分,影片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志愿军在主战场金城发动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了在指定时间到达金城,志愿军被阻在了金刚川,为了过河,一遍遍地修被一遍遍轰炸的桥。
影片没有描述主战场的激烈战况,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一座桥上。说实话,我个人看起来有些凌乱,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这座木桥,衔接有些不顺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过桥、炸桥、护桥、修桥,因为角度不同,所以画面再三反复,让我本有的热血渐渐冷却。
突然被一句台词击中内心:“战场上就是这样,你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叫个啥,只知道他们是战友,是护着俺们过桥的。有些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着了......俺们心里都清楚,除了牺牲,还能有啥呢?”突然就忍不住落泪了。
因为这句话太真实了,许多人都是那样默默无闻地,或者就留在了那片焦糊的土地上,这辈子真就见不到了。
好点的,也许还能有一抔黄土、一支香烟、一个姓名,留在异国他乡。袅袅的青烟,也无法将离魂带入故乡亲人的梦里啊。
许多志愿军战士当时也就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把国外人打回去,这一仗打赢了,得来的就是老百姓的安宁,没有一个怕伤的。
我们总说意志,总说钢铁般的意志,我们没有,却真的不能说明它不存在。与其在网上抬杠,不如向英雄致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盛世繁华。
至今,我们已经从国外迎回了七批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战争带给人类太多灾难,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
影片中的战士们物资匮乏,弹药都是一发一发数着打。关班长让张排长匀十发炮弹给自己,也算是心疼自己,张排长想了一下,坚定地说:“能成。”没有那么多矫情的借口,虽然他自己的炮弹也不多了。
有网友说:“这一战很短,日落到天明。这一战很长,挥手待来世。”从日朗到星稀,从薄暮到晨曦,这是一场胜利的战役。
许多战士可能不懂“苟利地方生伤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不顾生伤。
轰炸机飞行员不相信,半小时前才炸过的桥居然又恢复通行了,怎么可能?原来是——人桥,已经来不及修复了,人在桥下,顶着桥板让大部队通行。水那么寒,那么冷,许多人就倒在了那里。虽然他们不信神,但他们却创造了神迹。就像我们国歌所唱:“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们做到了!
为什么这部影片的效果如此差强人意,我却希望能再多拍些这样的影片呢?
对于军事盲的我的来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榴弹炮,什么是喀秋莎,但是从这部影片里,我知道了它们。我也从不知道金刚川这场战役,同样,这部影片告诉了我。
电影不一定非要有多大的场面,重要的是有意义。
许多战役可能如金刚川一样,鲜有人知,但拍出来了,知道的人就多了。我们不该遗忘,就让它们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其实也不算遗忘,因为,许多战役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所以,感谢导演愿意拍出这样的影片,尽可能还原曾经有过的苦难。只有伤过痛过,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有人说票房不好,有人说糟蹋了爱国情怀,耍嘴皮子或许轻松,而拍出一部这样的影片,我相信,绝对不轻松。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