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的好搭档,师承侯宝林,“捧哏之王”于世猷为何没落好下场?
如今的相声艺术,德云社一家独大,于谦就被社粉们叫成“捧哏之王”。但实际上,于谦自己都不敢认这个称号。
在相声界,真正的“捧哏之王”只有一个,他就是于世猷。
1940年,于世猷出生在辽宁新民。他一出生父母就发现这孩子浓眉大眼,好看得很。
于世猷慢慢长大,先天的优势更是显现出来。
五官端正,气宇轩昂,高鼻梁和厚嘴唇的自然搭配给他的长相加分不少。
于世猷这人特别喜欢表演。在家里他会做搞怪动作逗父母开心。
亲朋好友来家里,于世猷会主动带上面具扮猴子,表演的灵巧生动,常常逗得满座大笑。
13岁那年,在父母支持下,于世猷参加了辽宁市的业余表演队。他成功登台演出,成了队里年纪最小的“演员”。
于世猷在队里待了五年,学到了一身演艺本领。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迷上了语言魅力十足的相声。
18岁那年,于世猷因为表演功底深厚,被组织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工作。
小小年纪便能一步登天,让人羡慕。少年傲气的他自恃才高,刚进团的时候谁也不放在眼里。
那时候说唱团成立没几年,但已经汇聚荣建尘、侯宝林、刘宝瑞和孙书筠等各业大家,发展迅猛。在工作中,于世猷发现自己是小巫见大巫,赶紧转变态度,虚心求教。
于世猷的表演功底打动了诸多相声大师,他们决定用心培养这个年轻人。
相声对于世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兴趣和天赋的双重带动下,于世猷学的特别快,短短两个月就能上台表演。
侯宝林慧眼识珠,认为这个年轻人可用,于是破格把仅有19岁的于世猷收作弟子。
得到了相声宗师的青睐,于世猷进步飞快,并和侯宝林等大师一同参演了名噪一时的相声主题电影《游园惊梦》,在荧幕前崭露头角。
不仅如此,于世猷还接连受到郭启儒、刘宝瑞和郭全宝三位大师的指导,学到了相声表演的纯熟技艺。
不久后刘宝瑞大师病重,郭全宝退休,团里相声栏目一时大乱。
有天休息之余,侯宝林看到了坐在台子旁吃饭的马季。于是一拍脑门,就把马季和于世猷搭在了一块。
马季也是当时团里重点栽培的对象,相声功夫也是一绝。同为小鲜肉的马季和于世猷站一块就具备新时代的气象,合适的很。
后面马季专做逗哏,于世猷专做捧哏,两人搭档,正式同台演出。《哭的艺术》、《哥俩好》和《反正话》等作品都成为经典。
1959年,马季于世猷第一次去中南海说相声。
那天他们被从长安西苑用专车接进演出地界,表演的节目是《装小嘴儿》。
年轻的两人第一次见这么大排场,不由自主地紧张。为了展现更好的效果,两人在长褂上加穿了件黑坎肩。
首长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穿,马季解释:“想改革下服装样式,看看效果”
首长拍了拍马季的肩膀说:“你们不是耍杂技的,不要短打扮,长衫才有幽默的味道。相声要做的是歌颂新社会,赞美新生活,但好的传统不能丢。”
他们把这些拿到集市上去演,农民特别爱听,连连鼓掌。
于世猷是相声界难得的捧哏人才,在表演中他擅长根据马季的说话风格作出回应。对于段子内容他也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迅速做出反应,及时烘云托月,一点不拖泥带水。
于世猷作为捧哏,不抢话不乱接茬,虽是配角角色但总能发挥出奇特效果。马季作为主角,发挥亮眼,一次又一次的演出让两人声名鹊起。
到了70年代初,马季和于世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
令人惋惜的是,两人爆火没多久,于世猷就被逮捕入狱。
至于其中原因,无人知晓。
有人说被人威胁做了什么违法的事,也有人说喝酒喝多出的事。
不过有一点很肯定,于世猷这个人脾气不好,在台下的时候经常和师兄弟吵架,心态调节能力不行。
之后,于世猷被中广团开除,辗转去了天津市曲艺团。
在那里,于世猷和马志明组了搭档,改编创作了很多作品,但效果远比不上和马季搭档的好。
马季也一样,换姜昆和赵炎搭档之后不太得心应手。他说:
尽管搭档不成,马季和于世猷私下关系依旧不错,时常还会互动。
侯宝林大师也一样,当初一气之下把于世猷逐出师门,后又将他收作义子,去世前力排众议把于世猷列为记名弟子。大师的爱徒之心可见一斑。
于世猷尽管有一身好本领,但缺乏好的搭档。
在天津曲艺团渐渐沦落成陪衬,新人的崛起又让他失去演出机会,慢慢消失在演艺台。
晚年的于世猷,染上了酗酒恶习。
不知是对怀才不遇的怨恨还是对生活现状不满,于世猷整天靠喝酒度日。
后来于世猷独自去了养老院打磨时光。
回看于世猷的一生,天赋异禀的他本应风光无限,却因自己原因落魄消退,不免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