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日子:看见改邪归正的流氓,才明白污点无法被抹去
《我们的日子》一开播,导演就送来了一组强烈的人生反差,让观众在剧后第一时间开始思考人生。一边是复员军人王冼平规规矩矩的生活正能量,一边是野蛮流氓杨大山肆意的嚣张跋扈,两个对立的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实在是看多了。
杨大山早年是个混混。虽然他娶了媳妇方慧后改过自新,但在大众眼里,他黑帮的名字永远不会被抹去。因为即使他变成了好人,他的混混精神还是能让人敬而远之。
作家们用对比的方式强烈地表达了这一点。按照正常的思维,大众对军人的服从度可能会更高,但是把军人和混混放在一起,就会变得更服从混混。原因很简单,因为军人是保护人民的好人,混混做的事情看起来也很合理,因为混混流氓已经是一个贬义词了。
机械厂下班的时候,一群单身男吹口哨,冲着门口的姑娘们大喊大叫。第一个到达的王冼平开始劝这些人回家,但他们得到的只是一阵爆笑。
然而,当杨大山走到那几个人面前时,他连话都没说,那群人的脸一下子僵住了,然后一哄而散。
这时,还没有注意到杨大山到来的王冼平以为是自己劝说成功了,当他转过身时,发现有人来了。那么你对改过自新的混混有什么看法呢?他没有打任何人,甚至没有说一句话,但威慑力却远高于复员军人王冼平。
而杨大山也知道自己有这种威慑力,否则他也不会选择在杨宪萍抓到小偷后痛殴一顿并松口。他知道自己流氓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就像一个赤脚士兵横着走在这个地方,远比彬彬有礼的正面人物王冼平有用。
但这种“好用”的威慑是不提倡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王冼平说把被偷的孩子送到派出所解决问题,就是“法治社会”的落实,法治社会中“观念”的培养很重要。杨大山的行为更像是以暴制暴,但毕竟不是一种和谐友好的解决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认为“只有我比其他人更残忍才叫做坚强”。
甚至观众会开始担心,杨大山和方慧的孩子出生后,会不会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还是杨大山有自己的一套流氓教育?
虽然杨大山的黑帮生活在他和方辉结婚后就结束了,但在邻居们的口中,他就是黑帮,不会因为他婚后改邪归正就一笔勾销。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杨大山婚前当混混的经历恐怕要用他的余生来证明他变得更优秀了。
杨大山确实在改变。比如他只在偷孩子的时候撞了头,或者他想竞选保卫处的处长给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自己做烫发帽,自己做实验,让他媳妇以后不用去理发店就能在家实现烫发的自由。
不过这些变化和之前的混混比起来还是太小了。一大桶白颜料不一定能让一滴黑颜料变白,但只要一滴黑颜料就能让一桶白颜料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