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千里相望的因缘

千里相望的因缘

佛塔源自古印度的窣堵坡,原是佛祖涅槃后安放、供奉舍利的大圆冢,在犍陀罗贵霜王朝时期发展出带有多层基座的造型。传入中国后,佛塔与华夏本土的楼阁形式相结合,衍生出各种类型的中国式佛塔,又称浮图、宝塔,因其体量崇高,往往成为所在城镇和郊野最醒目的标志性建筑。

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常以宝塔作为主景,如苏州虎丘的云岩寺塔、无锡锡山的龙光塔、杭州西湖的保俶塔和雷峰塔。清代的皇家园林中也大量兴建佛塔,如清漪园后山花承阁和香山静宜园宗镜大昭之庙所建琉璃塔,玉泉山静明园南峰所建玉峰塔、北峰所建妙高塔,避暑山庄平原区所建永佑寺舍利塔,均为御苑里的经典建筑。其中最具特色、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顺治八年(1651)在北京西苑北海琼华岛上所建的白塔。

北海白塔属于藏传佛教覆钵式喇嘛塔性质,与元代来华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的大都妙应寺白塔和五台山塔院寺白塔是同一类型。这座塔高约36米,由正方形基座、三层圆台、形似瓶钵的塔身、十三层相轮以及顶部的华盖、塔刹六部分组成,通体洁白,比例匀称,造型优美,位于琼华岛假山之巅,使得延续金元明三朝的“仙山琼阁”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资料图片)

乾隆帝南巡期间,热衷于图写江南名园胜景,回京后在各大御苑里加以仿建,其中也包括江南的著名佛塔,如静明园玉峰塔的造型就仿自镇江金山寺的慈寿塔。他非常喜欢杭州的六和塔和江宁(今江苏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曾下旨以这两座佛塔为原型,在清漪园万寿山延寿寺和北海大西天各建一座类似的高塔。不料乾隆二十三年(1758),两座高塔都发生了重大事故——万寿山塔坍塌,大西天塔失火被焚毁,原址后来改建佛香阁和琉璃阁,这可算作两次未遂的写仿。

值得一说的是,江南名城扬州的瘦西湖畔也有一座白塔,却以北海白塔为原型而建,这是南方园林模仿北方园林的罕见特例。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西郊,原名保障湖,是由历代城壕串联而成的带状水系,与京杭大运河相通,碧水悠悠,沿途亭台、寺庙、桥梁宛转相接,风景美不胜收。在五亭桥南面的一个岛上,坐落着一座佛寺,本名法海寺,传说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时造访,赐名“莲性寺”。

这座佛寺的山门之内有大殿,其中供奉三世佛像,所有佛像均出自苏州名匠之手。白塔建在大殿后的一个高台上,周围松柏交荫,苔藓苍然,乾隆帝曾作诗曰:“一朵花宫结净因,周环绿水漾波新。歌台画舫何妨闹,恰是亭亭不受尘。”

至于白塔的始建时间,并无明确记载,本地文史专家根据相关诗文,推测应在乾隆十八年(1753)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间,也就是乾隆帝第二次南巡之前,是扬州盐商为了迎接皇帝临幸特意集资建成。

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了此塔兴建时的一则逸闻:“高宗巡幸至扬州,时江某为盐商纲总,承办一切供应。某日,高宗幸大虹园,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塔耳。’江闻之,亟以万金贿近侍,图塔状。既得图,乃鸠工庀材,一夜而成。次日,高宗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即之,果砖石所成,询知其故,叹曰:‘盐商之财力伟哉!’”

按照这个说法,乾隆帝南巡至扬州,途经莲性寺所在的小岛,随口说这里很像北海(不是南海,《清稗类钞》写错了)的琼华岛,只是缺了一座白塔。盐商江某听闻此事后,以重金贿赂皇帝身边的侍从,请他画出北海白塔的图样,然后紧急召集工匠,搬运材料,连夜在岛上建起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帝又过来,看见巍峨的白塔,相当诧异,以为是假的;近前一看,居然是用砖石砌筑的真塔,他询问了一下事件的经过,感叹道:“盐商的财力真的是太大了。”

这则逸闻过于戏剧化,如此规模的白塔绝不可能一夕建成,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史实依据——文中提到的盐商“江某”名叫江春,字颖长,号鹤亭,安徽徽州府歙县人,执掌广达盐号,长期担任两淮盐业总商,富甲江南。乾隆帝六次南巡,在扬州地区都由江春组织迎驾,他捐献、募集的资金总额超一千万两白银,令龙心大悦,曾当面亲赐荷包,两次临幸其所居别墅,并先后诰授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光禄大夫等头衔,赏顶戴花翎,荣宠无限。这座白塔是江春和其他盐商为乾隆帝精心奉上的礼物,工程量不小,至少需要数月才能完成。

民间还传说盐商为了赶进度,耗时一夜,先用盐堆出一座白塔,好让乾隆帝远远看一眼,然后再用砖石重砌。这个说法就更靠不住了。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有个产盐区确实用盐来建房子,但工艺特别,需要先行制作结实的盐砖,而且所建房子的规模有限。江南地区并未掌握此项技术,用盐直接堆出一座高塔,这就好比聚沙成塔,纯属神话。

清代文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对瘦西湖白塔有详细的记载,注明此塔“仿京师万岁山塔式”,又载“中建台五十三级,台上造白塔,塔身中空,供白衣大士像。其外层级而上,加青铜缨络,鎏金塔铃,最上簇鎏金顶。寺僧牧山、开山,年例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燃灯祈福”。顺治帝曾下旨,每年十月二十五日,北海琼华岛从山下到白塔塔顶全部燃灯,夜间观之恍如星斗,大队喇嘛在此诵经祈福,吹大法螺,击鼓,直至深夜。瘦西湖的莲性寺也有类似的燃灯习俗,定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

瘦西湖白塔高27.5米,相当于北海白塔高度的四分之三;下承底座台基,两侧设五十三级台阶,之上为折角十字形平面的须弥座,每面雕有三个佛龛,再上为三层圆台、宝瓶塔身和相轮,最上为华盖和塔刹。整体轮廓较为瘦高,塔身偏小,更显秀美,符合南方园林的气质。对此,著名园林学者陈从周先生评价道:“(瘦西湖白塔)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从东面的湖上看过来,瘦西湖白塔与水中央的五亭桥一竖一横,相得益彰,堪称整个瘦西湖最著名的景点。

此外据《扬州画舫录》,瘦西湖白塔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行修缮。当时,莲性寺的住持传宗敏锐地发现此前于正午时分从一间房屋左窗第二道缝隙投入的塔尖的影子,现在却从右窗第二道缝隙投入,由此担心塔身不直,让工匠调整了一下。

如今,北京的北海和扬州的瘦西湖都是旅游胜地,两座白塔远隔千里,金顶相望,血脉相连,为中国园林史谱写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