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关于李玟:蓝台事件的三点“泼凉水”式总结

关于李玟:蓝台事件的三点“泼凉水”式总结
全民声讨,然后呢?

上周末,一段长达九分多钟的录音炸开了舆论的锅,关于李玟之死的猜测与悲痛也再次弥散开来。谁也未曾想到,从七月初到现在,一代巨星陨落带来的余震竟然如此连绵不绝。

最先被骂的是前夫Bruce及其两个养女,停留于家庭纠纷和情感拉扯,这一次轮到蓝台及其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所涉及范畴已扩大至综艺内幕、艺人话语权和省台公信力。


(资料图片)

一位过逝艺人的控诉或许不是百分百真相,但终究以沉痛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光鲜亮丽之下的冰山一角——

“哦,原来老牌大明星都能被这么欺负啊!”

“哦,原来绚丽的音乐梦想真的可以明码标价。”

“哦, 原来我们看到的果然是人家想让我们看到的。”

虽然一个星期以来,浩浩荡荡的舆论还是习惯性将矛头指向了某些个“大魔头”,作为魔头代言人的导演柳骊和那氏姐妹也不得不迫于压力相继“认怂”,该解释的解释,该道歉的道歉,该请病假的请病假,貌似打算以退为进捱过一劫,直到下一个群众狙击目标的出现。毕竟,热闹总会散去,头条交替更迭。

但在热点逐渐冷却、情绪慢慢熄火的过程中,作为一整个事件的围观者,我们总还是可以学到点什么引以为戒,至少减少自己的生活被罪恶魔掌一举倾覆的概率。

时间有限,我就简单说三条:

第一,你能够批评的通常不过是允许被批评的人。

这个瓜最震撼我的地方在于,明星居然可以那么被欺负,明星居然可以如此被动!

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又并不觉奇怪。他们本就是普通人,只是长期以来,职业的光环稀释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局限性。

明星处于大众举目可见的最前端,他们的荣耀、错误、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所以渴望被关注的是他们,拒绝被过度关注的也是他们,被捧到天上的是他们,一旦有犯错的端倪立马坠落悬崖的也是他们。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明星一旦口碑欠佳,代言立马掉,稍微严重点,职业生涯立马终止,可蓝台呢,涉及生命安危的负面,不止一次出现,节目却依然照常播出。谁更硬,一目了然。

高以翔

人人皆可堂而皇之地对明星扔烂菜叶、吐口水,并非因为他们是绝对的罪大恶极之辈,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最招摇、最显眼,导致其往往是系统性问题的显示器,所谓幕后大佬的挡箭牌,有时还会成为社会情绪的垃圾桶。

就好像电脑坏掉,你一定不会第一时间去砸主机、砸键盘,而是会冲着屏幕发泄怒火,狠狠砸一下,裂缝就清晰可见,解气。

要么怎么说,明星挣的钱,有一大部分是用来挨骂的呢?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社会功能和职业风险。

从被讽为“太子”的易烊千玺,到“背靠黑社会”的大小S,再到“只手遮天”的那氏姐妹,明星就是这样,总能被轻而易举地推到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仿佛他们有通天的法力和最恶劣的秉性,

可事实上,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或某种成分复杂的土壤里所开出的一颗不那么可口的果实而已,他们非但没有凌驾一切的特权和布局一切的手段,还得在某些时候为五斗米折腰,甚至被一些工作人员指着鼻子骂。

虽然我常常会带领网友吃吃贵圈的瓜,但此刻很想在此提醒大家,切莫高看了明星。

都是肉体凡胎的,你凭啥觉得他手眼通天呢?真·手眼通天的,能让你轻易地发现、轻易地骂?我们能在茶余饭后吃明星的瓜,并非因为这些瓜最为劲爆,而是因为它们对外开放、触手可及,而已。

娱乐,主打一个氛围,本质上不承担也承担不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职责。

吃个瓜当然无伤大雅,但揪住几个明星狠狠批斗属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这件事的难度系数不高,真要去撼动根基、擒贼王清贼窝,不靠键盘侠,不靠你一眼我一语的唾沫星子,有更具素质的专业人员顶着呢。

就好比两年前的燕子,那不是一夜之间就被封了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哎,吃瓜群众的注意力和热情甚至还没从吴亦凡那里切换过来。

所以你看,真要办谁,自有人狠话不多的主儿出手,网络只是提供了唠嗑的场域、一定程度上传递了群众的呼声,却毕竟不是法庭,捕风捉影哪里比得上专业的取证路径?

眼下,出来力挺李玟的圈内人很容易被封为正义之士,比如金星,比如甄妮,甄妮甚至已经开始指名道姓地揭某些同行的黑料了。

我们不去恶意揣测别人的动机,可其一,区区几行字,未必是绝对真相;其二,人是主观的动物,不排除携带个人恩怨的可能性;其三,谁是资本商,谁道德有亏,谁身家不清白,跟李玟的控诉、蓝台和《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内幕有直接关系吗?

吃瓜,也要有敢于质疑和保持焦点的能力,否则,不仅抓不到重点,还很容易糟人利用。本来啃到嘴边的就已是筛选加工、浮皮潦草的食材,到头来还要被这些食材牵着走,那未免太可悲了吧?

第二,凡欲望膨胀的地方必有人手持镰刀。

一周以来,已经有不止一位《好声音》学员在网上公开爆料黑幕。我看了一圈,总结下来有这么一个点是重复率比较高的:

这边厢开始海选,那边厢节目录制却已开始,省赛冠军都未必有直通节目现场录制的资格。才华、能力、综合素质等并不是唯一通关券,想要往上冲,傻傻地唱是不够的,如果不能背靠经纪公司和赞助商,那么也要购入一些类似于充值点券的东西给自己刷票刷人气。

一位自称是前选手的女士回忆说,本来自己在深圳区的名次是靠前的,突然之间别人的票数就超了自己很多,眼看成功一步之遥,她不甘心被比下去,况且之前已经花过了一些钱,就干脆忍下了内心的不适感,咬牙接受规则。

与此同时,身边的父母和男友似乎也陷入了一种癫狂,为了铺起她的成名之路不顾一切。

直到后来不对劲的地方越来越多,她才悬崖勒马,停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也停止了填充无底洞的不归路。

如上,知道的以为在说唱歌比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深陷诈骗圈套了呢。

其实本质还真是一样的。反诈骗电影《孤注一掷》里有句经典台词:人有两颗心,一颗贪心,一颗不甘心。放到这样的歌唱比赛中,不也是一样么?

贪心,总想要得更多,天真地相信一步登天、一夜成名,想着只要跨过了某个槛儿,就能迎来一片坦途,所以干脆堵上这一把,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别人能赢我为什么不能赢?别人能凭唱歌红遍全国,我为什么不行?

不甘心,已投注的沉没成本越高,越是不甘于就此打住。

人总是难以接受自己的付出没捞着预期好处的现实,所以干脆继续投注更多的成本来召唤梦想,好让其快快照进现实,然后也就一步步走入了别人布下的局——梦想依然遥遥无期,钱倒是越花越多。

嘴上说的是为音乐梦想奋力一战,其实已经渐渐成为了欲望的奴隶。音乐是单纯的,获得音乐的快乐无须过五关斩六将,大部分人紧握号码牌想要争取的无非是一个斩获名与利的机会,一个轻轻松松赚大钱、轻轻松松被全国人民喜爱的名额。

凡欲望膨胀之地,必会出现不只一把收割韭菜的锋利镰刀,唱歌逐梦也不例外。在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当你特别想要什么的时候,必会有人殷勤主动地为你制造一个“即刻轻松拥有”的假相,比如杀猪盘,比如学播音轻松月入过万,比如买个包成为上等人……

让你觉得实现欲望只需一步之遥,其实却隔着千里万里。而当你清醒过来时,往往已被那虚妄卷走千金。

那么现实里,没有万贯家财也拼不了爹和娘的普通人就没有以小博大的逆袭机会,就活该平凡吗?有,但当机会来的时候,你通常意识不到。

因为它总是以风尘仆仆的模样而来,要么灰溜溜,要么不靠谱,并不会让你在第一时间察觉到由此可踏上什么灿烂的前程。

很多年前的娱乐圈就是这样啊,那么多家境普通、替父还债的漂亮年轻人入行当艺人不是偶然,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行还没有如今那么大的红利,能带来的钱和社会地位都很有限。

且行业发展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够,工作环境也谈不上多舒适,单纯贪靓的艺人根本扛不下来,可恰好穷家孩子的特长就是吃苦啊,所以很多人在几乎无退路的情况下凭着他们的天赋和韧性踏平荆棘,走出了一个璀璨星途,也走出了一个行业盛世。

而当一个行业显而易见满是热钱的时候,就意味着普通人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氪金玩家会带着装备赶来抢钱,不仅有本事操控游戏规则,还能在前台布局自己人。当你拿着号码牌傻傻等待时,搞不好人家已经把蛋糕分差不多了,能留给你的只有一些碎面包渣子。

第三,娱乐至死的年代,每一个笑料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这些天,除了好声音学员,我还留意到了一个前圈内人爆料,他说了一些综艺制作的内幕,像《中国好声音》那种,不只选手的人生故事是剧本,诸如身世如何凄惨啊、追梦之路如何艰辛啊之类的,连导师在具体节点惊讶和赞叹的表情也是写在台本里的必要环节。

后期剪辑就更是魔术手了,像亲子综艺,将A娃儿的懂事表现和B娃的哭闹表现剪在一起,强烈对比之下,观众所get到的讯息不言而喻,但其实这两个画面并非同时发生,并非两个娃儿对同一事件的反应。

可事实重要吗?小朋友的风评及成长重要吗?哪有节目效果重要啊!有冲突和波折才能增进节目效果啊。

以前,我曾坚定地认为:“真人秀”,秀虽然是本质,但秀的魅力在于真人,什么都作假那有什么好看的?

而且,我也曾是第一届《中国好声音》的观众,也曾被杨坤的“32场”和导师们的抢人大战逗得哈哈大笑,并打心眼里觉得,那必然是他们的临场真实反应,所谓的“剧本说”简直危言耸听!

但这一下子,我是彻底动摇了,节目组对于细节的干预程度大概率是要超乎我想象的。

其一,明星的优势是有表现力,但未必有相应的策划能力,再说,来到节目组,就是节目组的“打工人”,节目组不主导,难道要纯靠明星“自由发挥”吗?

其二,自由发挥可以,但那意味着效率的不可控,“我等你或引导你两场发挥五个梗”和“我直接给你安排36个梗”,哪个更节省时间,哪个更节省成本,哪个更能保证效果,一目了然。

所以,一旦接受这种设定,就会瞬间对所有综艺产生抗拒心理,你会非常直接地感受到自己不过是被别人耍得团团转的傻子,人家让你笑你就笑,让你哭你就哭,让你喜欢谁就喜欢谁,让你讨厌谁就讨厌谁。这种强烈情绪通通为人所操纵的感觉,真的糟糕极了。

所谓娱乐至死,大概就是一群疯子哄着傻子玩吧,或者说,本来也不傻,玩着玩着人就傻了。

但现实当中,哪有那么多一夜成名,哪有那么多高潮迭起啊!当人人都把真实的生活同无限量的奇迹、冲突和饱满的情绪混为一谈,那就真是“娱乐至死,时代沉沦”了。

所以最后的最后,给看到这里的大家提个小建议:少上网,多读书;少看综艺,多散步。现在不是流行city walk么?多出去走走吧,看看蓝天白云也比整日沉浸于那些虚假的剧情里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