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陈晓卿越来越像李安,面相软但心底硬

《十三邀》采访陈晓卿,是这一季中的高光时刻。

陈晓卿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美食家,他拍出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这种形式,走下神坛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这一期《十三邀》让我们看到了离开央视后的陈晓卿,先说总结,刚柔并济。既是导演也是老板的他,一边追求梦想,也要一边面对现实,接受市场的考验磨砺。

在他与许知远的聊天中,越来越觉得他像一个人,李安。或者说他和李安是一类人,表面很柔和,但内心却很坚硬。

  • 喜欢看他和许知远逛菜场,许知远一看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也不认识菜,也不经常买菜,估计也很少做菜,但陈晓卿连老板都混得很熟,对菜市场所有的食物乃至于人,他都熟悉的不行。

    以前他《拍舌尖上的中国》,是真喜欢美食,喜欢研究、喜欢吃、喜欢与食物有关的人打交道,无论是菜场的摊贩,还是小饭馆的老板,他都自来熟,一来二去成了朋友。

    这时的陈晓卿,不像一个搞文化的人,只是一个懂美食的人,到哪儿都能交到朋友。

    面对不管什么阶层的人,他都没有架子,这样的文化人在百姓看来没有距离,不是央视的导演,只是一个拍片子的食客,他混迹在人群中,所以才能拍出人们爱看的片子。

    其中一个细节很有意思,陈晓卿带许知远去温州小饭馆吃饭。许知远眼尖,看到了墙上老板贴着与陈晓卿的合影照片,就让摄影师来个特写。

    陈晓卿这才发现,居然羞红了脸,直接跑到店外去,一边跑一边说:别拍了!别拍了!然后转头跟老板笑着说:你摘下来、摘下来。

    像极了被人现场抓包的小朋友,老板笑着回他好的,但我们都知道他不会摘,这是一种名人广告效应,会让他的小店生意更好,大家都是朋友,陈晓卿不会因为这个而翻脸,还会来吃饭的。

    这让我们看到了陈晓卿脸皮薄可爱的一面,他面对镜头,面对朋友始终是微笑着的,像一个温暖的大叔。

  • 镜头一转,来到了办公室的陈晓卿和同事们开会,一秒一秒一帧一帧的审着片子,看着片子中的旁白和画面,提着疑问和建议,整个过程眉头紧锁、表情严肃,几乎一个笑容都没有。

    坐在他对面的下属和同事也是表情凝重,现场气氛非常的紧张,这让坐在一旁的许知远觉得不自在,终于忍不住打断说,我可以采访一下同事们吗?

    陈晓卿借机离开办公室,明显感觉到大家都松弛下来,开始有了笑容。

    陈晓卿对待工作是极其严格的,达不到标准他这一关绝对过不了,跟着他很多年的同事,都知道他的脾气和性格。

    这方面他和李安很像,具有人的两面性,在普通人面前他们是温和的,礼貌的,得体的,甚至是有一些腼腆害羞的。

    但是在专业面前,他们就会变得无比的苛刻,高要求高标准,与他们一起共事,有前所未有的压力。

    看过李安采访的人,都认为他是个谦谦君子,温和内敛,人畜无害的样子,但与李安合作过的演员,都觉得他作为导演时很可怕。

    章子怡拍《卧虎藏龙》时,6个月的时间,听不到李安一句赞美和鼓励,看到的都是导演的严格。

    得不到李安的肯定,章子怡只有自己逼自己,将那份倔强和要强融入角色,最终成就了玉娇龙这个角色。

  • 梁朝伟说李安在片场骂人不多,但一次就够了,梁朝伟至今忘不了李安发火的样子,不拐弯抹角,谁都不给面子,直指要害。

    不行就翻来覆去拍,一个镜头梁朝伟拍了13条,快要崩溃,李安才罢手。他说《色,戒》拍完,犹如被李安剥了层皮。

    演员们都怕李安,但又都想与他合作,因为他拍出的片子有质量保证,跟他拍一部电影的收获胜过和别人拍十部。

    陈晓卿和李安,这方面有点异曲同工,生活中做老好人,面慈手软让人觉得亲近。在工作和事业上,就像换了一个人,态度认真标准极度苛刻。

    他们一个拍纪录片,一个拍故事片,可以说在中国人中达到了业界翘楚的位置。他们都是拿作品说话的人,那是他们交出的答卷。他们是同类人,他们心底硬,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陈晓卿年轻的时候很黑,这次出镜白了许多,头发有些花白,人也平和了很多。有人说,那是因为这么多年拍美食节目拍的,心宽体胖,锋芒隐于人间烟火之中。

    其实陈晓卿的坚持都留在了他的片子里,你看他的电影镜头、旁白,甚至是留白,就那么静静的画面,什么声音都没有,向你展示他想要表达的内容。

    不用说教,不告诉你人生的道理,就是让你去体味,他眼中的人间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