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古相思曲》:“5%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

《古相思曲》:“5%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

今年暑期档的剧集市场,虽然一众S+偶像剧纷纷抬了出来,但鲜有全民爆款和口碑佳作。反而是B站上播出的一部小成本的《古相思曲》,在豆瓣上斩获8.5分的高分。

跟那些S+剧集相比,《古相思曲》没有大投入,没有狂轰滥炸的宣发,更没有什么所谓的“顶流”,但它却是真正的口碑之作。归根结底,《古相思曲》以剧本的创新和鲜明的女性表达,一扫偶像剧千篇一律、中规中矩的萎靡之势,也为古偶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的创新

如今的偶像剧市场之所以让人提不起劲来,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平庸。它们大抵是数据主导下的产物,平台根据后台的数据情况总结出一套偶像剧生产模式:什么样的人设更讨喜,什么样的主题最保险,什么样的情节讨论度高。缺乏话语权的编剧团队,只能依照资方的指令去编写一部又一部的“配方剧”。所以,很多S+偶像剧虽不至于烂,却让人感到乏味、无趣、单调、重复。

可见,剧本上的创新非常关键。创作过《太阳的后裔》《黑暗荣耀》等多部爆款剧的金恩淑编剧有个“5%的创新”理论。她说一般的类型剧,观众只能接受“5%的创新”,如果剧情太具颠覆性,就会失去大众性;但如果剧本连“5%的创新”都没有,它同样很容易就“泯然众剧”,观众缺乏非看不可的理由。

《古相思曲》从一众偶像剧脱颖而出,首先就是它的“5%的创新”。

剧情讲述的是,来自现代的历史畅销书作家沈不言(郭迦南 饰),穿越邂逅一代“妖后”陆鸢(张雅钦 饰),一场双向奔赴的千年爱恋由此发生。

单看这个梗概确实不新奇,穿越剧十余年前也曾泛滥成灾。可《古相思曲》在穿越模式上就做了“5%的创新”:沈不言的六次穿越,是逆向时间穿越。

这也就意味着,他每一次穿越后遇到的陆鸢,年纪是越来越小;他每一次穿越后,对陆鸢的爱意都越来越深。然而,陆鸢的时间是正向流动的,她不断成长,对沈不言的爱意也越来越深。

这时,他们对彼此的爱意,就形成了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错位:沈不言第一次穿越时,正是陆鸢从城楼上跃下的时刻,也是陆鸢苦苦等待二十年,再次见到她此生最爱的男人;然而,第一次穿越的沈不言却对这陌生的一切一脸茫然,他自然也无法辨识出陆鸢望向他的双眼里那炽烈的爱意……与之相对,第六次穿越的沈不言早已洞悉了他与陆鸢的结局,在他对陆鸢怀有最深切爱意的时候,陆鸢却只是一个懵懂的六岁女孩,对眼前这个陌生的成年男子一无所知……

沈不言的逆向时间穿越,让他与陆鸢的爱情从一开始就陷入宿命的怪圈:他们双向奔赴,却始终在背道而驰;他们竭力想要改写历史的方向,让幸福停留在他们知道彼此也深爱彼此的某时某刻,然而历史的洪流还是不由分说地裹挟了他们,浩浩荡荡走向它原本要去的方向……

这让《古相思曲》不仅在一众偶像剧中显得耳目一新,它浓烈而澎湃的BE美学也给人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沈不言与陆鸢虽然无法抵抗宿命,但宿命不曾有一刻让他们停止相爱。爱始终是抵抗虚无的关键词,也是人生珍贵的主观能动性。

女性叙事

单单“爱情”又不足以概括《古相思曲》。

在早前的一众穿越剧中,几乎都是现代女性穿越到古代去,见证和参与了男性创造历史的过程。女主角哪怕已经清楚地知道历史的走向,往往也只是历史的“局外人”。《古相思曲》则是男性历史研究者,穿越到他所研究的历史年代中去,在历史潮流中乘风破浪的是女主角。这样的视点转换,也是一种创新,拓展了女性在历史中不同面向的书写空间。

千百年来,陆鸢一直被后人称为“妖后”。甚至作为历史研究者的沈不言,也一度认定了这一结论。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穿越,随着对陆鸢了解的加深,沈不言才看清了被历史遮蔽的真相,看清了所谓的“一代妖后”的真实面孔。

原来,陆鸢所谓的“嗜权如命”,是她一次又一次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搁置了儿女情长,勇敢决绝地投身于家国大义;原来,陆鸢所谓的“谋权篡位”,是彼时的王朝遭遇外军入侵,城楼里的百姓认为自己被抛弃,决定弃城而逃,陆鸢只能拿出皇上曾赐予的凤牌自称为“皇后”,以稳定慌乱的民心;原来,陆鸢所谓的“铲除异己”,是皇帝被毒“傻”,皇储尚年幼,权臣一直伺机谋反,陆鸢不得不步步经营、深谋远虑,并在关键的宫变中一举消灭野心家;原来,所谓的“除掉妖后”,陆鸢众叛亲离、凄惨地从城楼跳下自杀,是她为家国、为天下的主动选择……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吗?不,如果胜利者是个女性的话。准确地说,历史是由男性书写的,是由胜利的男性书写的。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格局之下,女性是不被允许参与社会生活的,遑论男性念兹在兹、疯狂追逐的政治和权力。所以,时人恐惧于陆鸢的能力,更恐惧于她对政治的参与。因为,这威胁了男性在政治中的垄断地位,也威胁了男权社会的根基。把陆鸢“污名化”是最直接的选择,让她成为时人和后人唾骂的“一代妖后”,以此警示所有试图参与政治的女性,或者有野心的女性——女性不安分守己,下场就是遭人唾弃。

如果说爱情是《古相思曲》的主线,那么为“妖后”立传则是它最重要的副线——它经由“妖后”的制造,让观众窥见历史的真面目,由此看清“红颜祸水”的虚妄,也看清女性在历史中被压抑、被否定、被湮没的不平与痛楚。这是鲜明的女性叙事。

《古相思曲》呈现不平,却也没有任何的怨天尤人,因为“鸢”就是“鹰”。固然历史的绳索一直试图牵绊女性的步伐,但鹰终究要自主地翱翔于广阔天地。

古偶方法论

《古相思曲》是一部成本非常低的古偶,它的瑕疵也主要是制作层面上的“捉襟见肘”造成的。有意思的是,它的整体观感却好于一些S+制作的古偶剧。S+制作将成本的大头用来支付顶流演员的片酬,片场也需要一堆人为顶流服务,给到后期制作的费用不会太高。可剧集又要显示出S+的“格调”,需要各种大场面、大特效撑腰,却因为经费的不足,反而显露出“五毛特效”的质感,令观众嗤之以鼻。

反观《古相思曲》,成本虽然不高,却激发了主创者“变通”的创造性——做不出大场面,就通过视听语言上的精心布局来彰显效果;没有钱“写实”,就通过视听语言来“写意”。很难想象,剧中的不少重要场景是用微单拍出来的,但不说的话,观众确实也看不出它们与S+古偶同类场面的差别。

这是《古相思曲》给古偶的一个新的方法论:更多的投资当然是好事,但也别一味拿“穷”为自己的粗制滥造找借口;小成本有小成本的拍法,S+就得有S+的气度。如果请来了顶流却是粗制滥造的观感,那比小成本还不如。

还值得一提的是,《古相思曲》的剧本创意,来自B站UP主的脑洞混剪。之后B站购买了创意,编剧团队再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做剧本的筹备和打磨。

如今一些S+古偶难看,有时也是IP的先天不足——网文本身就单调、套路、乏味,编剧团队也只是走流程把它改编成“配方剧”。可很多时候,创意在民间,网友的某个脑洞有可能就是绝妙的idea,可以用来做剧本开发。从这个角度,《古相思曲》为古偶剧本创作提供了方法论:不要再一窝蜂地去网文里找一些二三流的IP了,不妨认真去考虑一些网友的原创脑洞。

今年暑期档S+偶像剧的纷纷哑火,甚至出现“特别出演”的热度碾压主演和其他S+偶像剧主要角色的“奇观”,都足以看出观众苦无聊的偶像剧久矣。《古相思曲》收获的好口碑给偶像剧创作提供了方法论——闭目塞听只会遭遇群嘲,兼听则明或有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