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与龚澎:一对珠联璧合的外交家恩爱夫妻
在人们的印象中,乔冠华与章含之的婚姻非常恩爱,他们成为忘年之恋。但其实,乔冠华与前妻龚澎的婚姻更可称为楷模。他们俩人在27年的婚姻中,工作上配合默契,事业上齐头并进,家庭生活上和睦幸福,被人们称赞为“才子与才女的绝配”、“一对杰出外交家的最佳组合”。
乔冠华与龚澎,在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成为耀眼之星,而在家庭生活上也不失浪漫和温馨,成为恩爱夫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恩爱故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共同领略一对杰出外交家的家庭生活。
上篇:
浪漫而温馨的外交之家。
乔冠华和龚澎于1943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相识并结为夫妻。
乔冠华与龚澎结婚照
在他们认识之前,龚澎曾有过一段婚姻。前夫是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的秘书,叫刘文华,是一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很有才华的博士生。他们俩人是在一同工作中相爱并结婚的。但婚后第29天,龚澎即奉命调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从事外事工作,成为我党早期的新闻发言人。一年多之后,刘文华在太行山部队转移途中,患肠膜炎不幸病逝。龚澎得知消息,十分悲痛,很长时间处在怀念和悲伤之中,被称为“断肠人”。而乔冠华在香港新华分社工作时,也有过一段与美丽的“钢琴之花”姚锦新的生死之恋,后来姚锦新前往美国嫁予他人,对乔冠华打击伤害很大,也被称为“断肠人”。
因此,两位“断肠人”相遇、一对才子和才女,他们在共同的工作中,相知、相爱,最后走到了一起,被人们称为“断肠人”遇上了“断肠人”。
乔冠华与龚澎结婚后,由于两人工作性质相同,才华学识相当,相处得十分融洽。龚澎政治上比较成熟,善于和人打交道,乔冠华则是学者型人才,为人耿直质朴,两人形成互补,更是被同行们称为“绝配”。
在乔冠华和龚澎的婚姻中,最难得的,是那一份心灵契合,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他们两人既是生活上的恩爱伴侣,又是工作上的好搭档。在重庆、香港时是如此,建国后在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中,他们更是如此。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中,他们两人作为外交部的重要领导成员,许多时候都是一同陪同国家领导人参加外事活动,在此过程中总是互相商量、互相提醒,把各自负责的工作做到最佳,成为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主要领导的左膀右臂。
乔冠华与龚澎
当然,龚澎与乔冠华也有性格上和思维上的差异,但他们能够做到互补。乔冠华在政治舞台上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唇枪舌剑,被称为“山鹰中的山鹰”。但他情绪容易激动,有时考虑问题不够细致和周全。为此,政治上更加缜密、沉稳和成熟的龚澎,总是不失时机地提醒丈夫。而乔冠华总是感觉到妻子的提醒非常及时、准确、到位。所以,乔冠华后来形成了一个习惯,在遇到一些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时,总爱征求龚澎的意见和看法。为此,很多领导都开玩笑说:乔冠华被龚澎领导。
龚澎虽然在工作上支持丈夫,但决不与丈夫争风头,愿意甘居夫后,总是在各种场合维护丈夫的形象。在五六十年代的外交部,龚澎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她的知名度远高于乔冠华,据说当时领导层考虑先提拔龚澎做部长助理,但是她谢绝了,并推荐了自己的丈夫。因为她不希望自己的职位高于丈夫。
乔冠华与龚澎不仅在工作和事业上,相互扶持,相得益彰,而且在家生活中也是互相体贴,相濡以沫,为人们所羡慕。
乔冠华和龚澎在工作上都非常忙碌,有时在部里加班,有时在家里加班,忙的时候各做各的事,互不打扰。但只要一空闲下来,夫妻两人就说说笑笑,谈笑风生。他们两人都酷爱古典音乐,特别喜欢肖邦的《军队波罗乃兹》,所以,当他们放松心情的时候,就反复播放这首唱片,满屋子一片轻松气氛。遇到星期天,如果没有重大外事活动,他们夫妻俩会带着一双儿女去逛街,一般是龚澎领着孩子去商场买衣物之类,而乔冠华则会在附近浏览旧书摊。
全家福
在女儿乔松都的回忆中,父亲母亲永远是那么的相爱。乔松都说:从小时候起,就常常听爸爸喊妈妈“达令”,一直以为这是妈妈的小名,直到后来也经常听到妈妈这样喊爸爸,就很奇怪地问妈妈。龚澎对女儿说:“这也是你爸爸的小名。不过,这个小名只在我和你爸爸之间使用”。后来,乔松都专门查了字典,才知道“达令”就是英文里“亲爱的”的意思。为此,女儿就觉得父亲和母亲亲呢得就像是刚谈恋爱的小男孩儿、小女孩儿。这短短的两个字,包含了父母的爱情,也包含了他们走过的艰辛和风雨。
在家庭生活中,妻子龚澎同样是家中的顶梁柱,她把家里的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妥妥当当。尤其是对乔冠华的照顾非常细心周到。由于乔冠华肠部在重庆时做过手术,切断了一节,受到过比较大的创伤。所以龚澎一有时间就变着花样给他改善食谱。周末,还会指导家里的阿姨做一些养胃的或乔冠华喜欢的饭菜。在她精心照顾下,乔冠华的肠胃有了明显的好转。
乔冠华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十分感激,他曾对儿子和女儿说:“我与你们的母亲可不是一般的夫妻。”与此同时,乔冠华也把他一生的温柔,倾注到了妻子龚澎身上。
更难能可贵的是,乔冠华与龚澎共同经受了文化大革命的考验。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乔冠华作为外交部副部长、龚澎作为外交部部长助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两人都成了“走资派”,分别遭到审问、批斗、改造。乔冠华因曾有在香港工作的经历,龚澎因曾有在重庆工作的经历,被打成“特务”、“里通外国”、“三反分子”等罪名,要他们交代出卖情报、与国民党特务勾结的“罪行”。
在此过程中,乔冠华与龚澎互相鼓励,共渡难关。有一次,造反派轮番审问乔冠华,要他交代周总理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乔冠华悄悄打电话问龚澎:“现在压得很紧,问得很具体,要不要说?”龚澎很坚定地说:“坚决顶住!不要写任何东西。我永远是你的妻子!”
龚澎在被迫站在大字报前受批斗时,她也仍坚定地说:"你们讲了很多,也批评了很多,但是我不能从原则的立场后退一步。由于两人坚决不认“罪”,造反派抄了两次他们的家。还惩罚他们劳动,乔冠华被罚去王府井街头卖造反派印刷的小报,关地下室,扫公共厕所;龚澎也被罚到部办公楼六楼扫厕所。
乔冠华与龚澎
但回到家里,乔冠华和龚澎似乎回到了港湾,他们就乐观起来。女儿乔松都回忆说:一天下班后,母亲让我弹奏一曲《国际歌》,她和父亲并排站在客厅门前,神情庄重,跟着节奏轻声吟唱:“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曲子结束了,母亲深深吸了口气,说:“休息过来了,明天接着战斗!”
就这样,乔冠华与龚澎这对患难夫妻,共同携手,在温馨的家庭里,走过了风雨,经历了磨难,品味了爱情的甜蜜。
下篇:
丈夫在失去妻子的日子里。
文化大革命后期,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点将,让乔冠华和龚澎恢复工作,提前“解放”。在一次外事工作会上,周恩来点名让龚澎坐到前面来,并对与会者说:“龚澎同志怎么可能是特务和’三反分子’呢?”
周恩来的话,让龚澎和乔冠华思想压力减少了许多。两人都很快投入到了中美恢复关系等重大外事活动之中。
但是,天妒英才。就在龚澎以“解放”后的热情投入工作的时候,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过度摧残和工作中的过度劳累,她病倒了,原来的高血压疾病急剧加重,头晕眼花,不能正常工作。周恩来总理得到消息后,亲自到家里看望,并亲自为她把脉,批准她在家卧床休息,抓紧治疗。
但是,药物并没有缓解她的病情,并且急剧恶化。一天晚上,她独自起床去卫生间上厕所,却突然晕倒无法动弹,睡梦中的乔冠华被惊醒,立即把龚澎送去了301医院。
谁知当龚澎被送到医院时,主治医生正好又不在,导致了龚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等医生赶来替龚澎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脑动脉血管破裂。
消息很快传到了周恩来那里,总理立即指示成立了抢救小组。
一场手术过后,龚澎的生命虽然挽回了,但却失去了活动能力,说话也含糊不清,经常处于昏迷状态。
乔冠华自从龚澎住进医院,除了有重大工作上的事情,他几乎天天陪护在龚澎身边。他看着妻子满身的绷带和针管,望着妻子失去了美丽的面容,他异常悲痛。他常常在妻子昏迷时,在耳旁呼唤她的名字。有时当龚澎醒来,用含糊不清的语句尝试着向乔冠华谈及“走后”的话题,但每次一张口,乔冠华都会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安慰说:“达令!我们不谈这些了!你一定会好的!我们不会分开的!”
有一次,乔冠华和女儿在一同前往医院的路上,看到路边花店有卖龚澎平时喜欢的"仙客来",乔冠华买了几朵放在龚澎的床头。等龚澎醒来时,看到“仙客来”,两行泪珠滚了下来。乔冠华紧紧握住妻子的手,两眼也热泪盈眶。两人虽然无语,却胜似一切语言。
全家福
但是,尽管医院用尽了各种治疗手段,尽管乔冠华倾尽了一切情和爱,最终仍然没能留住龚澎的生命。1970年9月20日,年仅56岁的龚澎,在被病魔折磨了四个多月之后,还是离开了她热爱的事业,离开她留恋的这个世界,离开了她相濡以沫27载的丈夫乔冠华。
龚澎去世后,国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掉会,周恩来总理送了花圈,李先念副总理和邓颖超等领导人,前来为龚澎送行。乔冠华情绪几乎失控,他对前来为龚澎送行的老朋友,一遍一遍地说:“龚澎死了!龚澎死了!”许多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追掉会后,龚澎的骨灰本来应该在八宝山存放,但是乔冠华不忍心妻子冷落在这里,他坚持把龚澎的骨灰盒抱回家,他要在家陪伴妻子。
龚澎去世后,乔冠华多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下班后,拿着一个放大镜,对着龚澎的照片,一张一张仔细地观看,边看边哭,有时候甚至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
一天半夜,乔冠华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突然给外交部的老同事符浩打电话,他痛苦地说:“我很寂寞,我受不了了!老符,你若有空就来看看我吧!”说着,就泣不成声了。
乔冠华的左右邻居们都说,他们常常在夜里听到老乔的哭声。
乔冠华的女儿乔松都回忆到父亲在母亲去世后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在母亲去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仿佛着了魔一样,他常常独自一人书写苏轼的《江城子》,一遍遍写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边写边流泪,不知写了有多少遍。
另一件事是,父亲有一顶灰色小毛线帽,是母亲专门为父亲制作的,每当第二天有外事活动时,母亲就提前把小帽子准备好,让乔冠华睡觉的时候也戴着它,第二天保准头发一丝不乱。在儿女的印象中,父亲晚上只要戴上这顶帽子,一定知道第二天会有重要的外事活动。所以,女儿很喜欢父亲戴帽子的样子。可是,母亲去世以后,她再也没见父亲戴过这顶帽子,并且帽子也不见了。女儿也没有问,她揣想一定是父亲珍藏起来了,或许是为了纪念,也或许是怕睹物思人,引起自己的伤感。
当我们介绍到这里的时候,恐怕许多网友也不会相信,一个堂堂的国家外交部长,一位叱咤国际舞台的杰出外交家,感情竟如此脆弱,情绪会如此失控。但这是真实的,这才是那个有血有肉的乔冠华,这才是那位有情有义的乔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