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刘家良电影《少林三十六房》:你所不知道的幕后花絮

没有电影《少林三十六房》就没有之后的《少林寺》和《南北少林》。与以往的武侠片相比,本片更注重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影片和同时期的《蛇形刁手》一样,对后来的武侠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部由倪匡执笔、刘家辉主演的电影究竟有着怎样的幕后故事呢?今天,白羽就带你一探究竟。

一、刘家良导演

《少林三十六房》是刘家良导演的代表作之一。众所周知,刘家良出身于武术世家,正宗的南少林传人。他在采访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师徒联系:鲁阿财师从黄飞鸿,黄飞鸿教林世荣,林世荣收刘湛为徒,刘湛的儿子是刘家良,干儿子是出演这部电影的刘家辉。刘家良1963年开始担任武术指导,因拍摄《云海玉弓缘》而一举成名。

刘家良加入邵氏电影公司后,与大导演张彻合作。1966年,《边城三侠》一炮而红,随后又出演了《金燕子》、《马永贞》、《刺马》等多部影片,是邵氏不可或缺的武功课。

《少林三十六房》

入行十年,刘家良终于开始独立执导电影,但火爆的“邵氏”武侠片却开始走下坡路。拳拳到肉、硬桥硬武的设计让观众看得心累,票房开始大面积缩水。

结果,伟大的导演开始寻找新的方法来寻找新的创作来源。张彻大力改编金庸作品,成为正统武侠片的开创者。楚原深挖古龙的作品,成为奇葩武侠片的鼻祖。只有刘家良还在耐心地打磨传统的经典功夫片,让它们尽善尽美。

1974年,由刘家良和张彻执导的电影《洪熙官与方世玉》被认为是第一部少林功夫电影。接下来的《神打》和《黄飞鸿与陆阿采》票房大卖,也为刘家良定下了岭南武侠片的拍摄风格。1978年,《少林三十六房》票房大卖,再次掀起少林武侠风潮,为《少林寺》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刘家良打完《南北少林》的时候,他已经很熟悉了。

2.少林功夫示范

当时不管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还是张澈的《独臂刀》,都是以爆发力值的英雄形象出现的,而英雄的武功修炼过程也大多被冷落。说到刘家良,主角必须经过身体和意志的双重磨练,才能下山为正义而战。

《少林三十六房》的开场是和尚三德在雨中练拳的场景。据刘家良说,他在拍摄《螳螂》的时候,有一天他在一个池塘边,看到雨水打在发光的石头上非常漂亮,就拍了光头上的雨水美景回忆录,于是我想出了这部电影的灵感。

僧侣们闪亮的光头,清晰的肌肉线条,身上晶莹的汗珠,结合精湛的武术动作,营造出少林寺热闹的武术氛围,让观众与三德和尚一起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影片讲述了刘玉德成为一代显赫的三德僧人的故事。

练臂力,必须把水桶提到高处,手臂不能弯曲;

为了训练他的视力,他不得不不转头地盯着不断闪烁的蜡烛。

练头功,必须用脑袋砸碎一个结实的沙袋。

从影片结构上来说,《少林三十六府》更像是一场少林武术晋级赛,从拳头到兵器,从青铜到王者。每个房间的设计都别出心裁,从中可以看出老一辈电影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导师以三十五间房为框架,将少林武术动作分解开来,将轻功、铁腿功、铁头功等一一呈现,让观众对武术家的修炼之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其次,在兵器的选择上,导演还选择了长刀、弯刀、长棍、铲子、双柳刀、三节棍等搭配使用,让影片更像是一部兵器训练的百科全书。立体展示功夫的方方面面。

影片的结构和故事的推进简单明了,所有的情节都为接下来的打斗服务,每一个镜头都洋溢着导演对武侠的热爱。片中以传统的上下镜头为切入点,三德的武技很少以跳镜头的形式出现,可见连贯而扎实的武打功底。

3.电影录制

影片采用三段式结构。前三讲的是清军入关后,刘德裕全家被害,刘德裕到南少林学艺。中间部分,在少林寺学功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下半场,桑德三段棍断柳叶刀下山决胜负。甚至用不了五分钟。

这种弹性结构安排得恰到好处,与后来的武侠片20分钟杀不伤一个新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链接的后半部分,亮点更多。拳脚棒刀,短拳长拳,软硬武器,武术动作自始至终不重复,动作一气呵成,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

片中和尚三德只习武,未修禅。为了弥补这个漏洞,导演创造了慈悲为怀的方丈一角。在大家反对的情况下,为三德打开大门,不断提升三德的地位,让他一步步为他打好基础,在他懈怠的时候给他一些提示,让他不断进步。法门令他出寺下山,断因果。

尤其是三德遇到柳叶解刀的难关后,方丈让他砍竹子,三德受到启发,研究“三截棍”。佛家救世万法的宗旨,以“禅”“武”融合的形式表现出来,赋予了整部影片更深层次的文化质感。

前面说了,刘家良大胆把还是菜鸟的刘家辉当主角。刘家辉身材高大英俊,肌肉结实,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凛然的刚毅。

《少林三十六房》打斗真实,动作精良,剪辑流畅,剧情清新,画风随意。首映时即斩获300万港元票房,创下邵氏功夫片最高纪录,甚至超越同年3月上映的《蛇形刁手》。因此,很多海外观众甚至将其视为少林功夫的教育片。这部写于45年前的作品,即使在今天,依然精彩。

功夫片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我们只能追忆师父,从那些带有岁月痕迹的电影中寻找功夫片的过去。这些以我们武术为主角的功夫电影,用鲜血、汗水和生命,早已深入人心,代表了中华文化精神,将永远被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