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杨梅清香又来 热闻
乡人发微信圈,“晚稻杨梅熟了,今年是大年,管饱”,并配了图,杨梅颗颗紫黑,相当诱人。顿时,一股甜酸味肆意漫上舌尖,我禁不住咽了咽口水。家乡舟山的晚稻杨梅乌黑、甜糯、汁多、微香、肉柱易与核分离,为浙江省四大杨梅品种之一,因其成熟期比普通杨梅稍晚,从前杨梅红时又正值播种晚稻,故称之为晚稻杨梅。
少时,岛上水果种类不多,杨梅算得上主打水果,每年6月中旬左右,菜场、路边摆起了杨梅摊,街上常有贩子挑着担子或推着手推车叫卖杨梅,还特意强调是晚稻杨梅。杨梅上市,家家户户都吃杨梅,串门时吃,聊天时吃,看电视时吃,夜晚乘凉时吃……每一颗入口,舌尖先触到柔软平滑的“刺”,上颚略略施压,丰足的汁水无处可藏,偶尔从嘴角溢出,留下一抹梅红。口腔被满满当当的甜占领,转而又泛出点酸味,酸得恰到好处,正可谓“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
素来,舟山民间有“杨梅医百病”之说。晚稻杨梅成熟季正是伏夏之始,江南之夏,潮湿闷热,不少人神情恹恹,食欲不振,谓之“疰夏”,人们发现,食用酸甜可口的新鲜杨梅能止渴解暑,提神开胃等,大伙心照不宣,这么好的果子总要多吃点。
自小吃过那么多杨梅,便以为杨梅司空见惯,到处都有,谁若说不知杨梅滋味,我是怎么都不信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弟弟上了四川的一所大学,谈了个四川的女朋友,有一次放假回家,弟弟跟我们讲,原来四川是没有杨梅的,他女朋友从小到大没吃过一颗杨梅。我甚为惊讶,四川有那么多山坡和田地,咋就不种些杨梅树呢?我自说自话,殊不知栽果树是要受气候、土壤等条件制约的。
弟弟当时想的是,怎么样才能让女朋友吃到杨梅。新鲜杨梅肉柱嫩,易出水,贮藏和运输都特别难,别说20多年前,即便现在,每一颗远送外地的杨梅无一不得经受快递保护力度、快递时效,乃至采摘经验等多重考验。所以,在那会儿,想吃鲜果子,除了杨梅季时,人亲自过来,其他均是异想天开。假期过后,弟弟带了几瓶杨梅罐头回四川,据说女朋友欣喜得不得了,也算是吃到杨梅了。
杨梅到了成熟期,山坡上,连片的杨梅树苍翠如濯,点点红紫色缀于其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绿叶凝碧流翠,红果乌亮烁紫”,让人心醉。只是,这样的场景并不能维持多久,杨梅一旦熟了,得尽快摘下,不摘很快就烂掉,摘了不尽早吃也要烂掉,本地市场鲜销毕竟有限,罐头加工厂便应运而生,更多的杨梅被做成了杨梅罐头,销往各地,给吃不到鲜杨梅的人们解解馋。
舟山好多人家,仗着有大量的杨梅,每年必酿杨梅酒。趁价格便宜时,购进一批,以白酒泡之,加冰糖。久之,杨梅洇红了酒,却悄悄汲取了酒之精华,表弟小时候偷食酒里的杨梅,五六颗的样子,过后,双颊通红,两腿发软,睡了一下午。好些北方人也都着过道。他们尝杨梅酒,觉得并不浓烈,甚至有点淡,便毫无防备之心,豪爽地喝下几杯,结果,后劲上来了,醉得东倒西歪,直呼阴沟里翻了船。
对于我们而言,杨梅酒不只是酒,还是药。家里常年备着杨梅酒,谁拉肚子,吃上一两颗泡过酒的杨梅;中暑了,喝点杨梅酒;胃口不好,还是杨梅酒。不得不说,杨梅酒这味土方子还挺管用的。
大三那年一放暑假,弟弟带了女朋友过来,平生第一次,她终于吃上了新鲜的杨梅。母亲说,亏得是晚稻杨梅,还能勉强赶上,也算有口福。可能女朋友不大适应海岛的酷热,身体不适,喝了点杨梅酒后,竟很快恢复了精神。我想,这些对她后来下决心嫁过来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吧。
除了酿杨梅酒,乡人们又有了个留住杨梅的法子——冷冻鲜杨梅:选成熟的上好的晚稻杨梅,洗净后迅速冷冻在冰箱。每次过年回老家,亲戚朋友会以冻杨梅招待,颗颗圆润,透着晶亮,仿佛果子上落了霜,夹一颗含在嘴里,最开始,口感冷而硬,紧接着,熟悉的甜酸味冲出包围,那股清香久久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