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家在草原上
身高体壮的巴特尔头戴棒球帽,身穿棕黄色套头卫衣、黑色束腿卫裤和大黄靴,看上去很有型。巴特尔有着一张饱满的国字脸,眼睛像高原的苍穹一样深邃,炯炯有神。两片稍厚的嘴唇,让他看起来多了些憨厚。脸是常年暴晒在高原阳光下的那种深红,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映得两块苹果肌非常明显。
见我们下车,笑容满面的巴特尔大踏步地迎上来,用充满热情的声音搭起一条无形的桥,引我们轻松穿过陌生的藩篱,进到他家:“欢迎欢迎,外面太阳大,大家进屋坐嘛。”
一进巴特尔家,我就不由生出感慨。虽然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上苍对人却是公平的,那就是,只要人勤劳肯吃苦,就算在出门就是泥巴和牛羊粪的牧场,也可以过上精致体面的生活。
巴特尔在草原上的家,完全按城市家庭的样子装修。入户铺着地巾,窗户擦得干净明亮,房子的天花板用了扣板,墙壁刷得雪白,木纹地砖一尘不染。客厅靠墙立有几门柜子,结实的木头沙发上,垫着柔软的布垫。大大的茶几上,陈有各式糕点和水果。惟有不同的是,屋内盘着一只铁皮火炉,长长的烟囱就是排气口,将燃烧时产生的尘灰悉数排到屋外。在无遮拦的草原,正午暴烈的阳光凌空倾泻,但在巴特尔家里,有着洞穴般的幽凉。他们早晚还得生火炉取暖。
1977年出生的巴特尔是海西州蒙古族牧民。曾就读于西宁警察学校,因父亲病重,身为兄弟姊妹中老大的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牧区,当起家里的顶梁柱。四个妹妹出嫁,巴特尔分别送上200头羊的体面嫁妆。如今弟弟妹妹都已成家立业。说着,巴特尔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七八寸大的玻璃相框,双手端端正正捧着。镜框里的相片是一个穿军装的年轻男子。巴特尔轻轻说:“这是我的爸爸。1970年在唐古拉山口当兵、守哨。退伍后回到牧区,2004年因病离世了。”
巴特尔的妻子外表柔婉,却吃苦耐劳又擅持家,是剪羊毛的高手,徒手就能抓住一只大羊,将其快速摁倒在地,干净利索地剪完羊毛,一天能剪五十多只。巴特尔还雇了一个牧羊人,一起管理500只半细毛羊和500只藏细羊。在哈日高勒和夏尔高勒7000多亩夏、冬两个牧场转场,“高勒”在蒙古语里意思为河流,它们像圣洁的哈达一样,缠绕在广阔的草原。去年巴特尔家收入二十多万元,是草原上生活蒸蒸日上的牧民代表。
好友问巴特尔,放牧是不是骑着马。巴特尔愣了一愣说:“我们骑摩托车嘛。”怎么不骑马呢?巴特尔哈哈笑了两声问:“马和车不都是交通工具吗?现在牧民条件好了,都以车代步。再说了,比起马背,摩托的座椅更加宽厚,也更加方便舒适。”巴特尔又向我们解释,早上骑着摩托将羊群送到草场,期间用望远镜远远地照看羊群,下午6点再骑着摩托将羊群赶回来。
虽然买上了车,放牧时巴特尔绝对不开。因为他第一次驾驶汽车去放羊,发现轮胎碾过的草皮被轧出了深深的印迹,这让巴特尔心疼得不得了。于是,他再也不开车去放羊了。在大自然中游牧的人,对一草一木的珍爱,就是这么认真和执拗。汽车他可以开着到镇上购买生活物资,还能把自家新鲜的羊肉运到街上卖。说罢,巴特尔一脸灿笑,两块苹果肌鼓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