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资讯:贺氏兄弟对左宗棠的栽培之恩
◎姚秦川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后来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与贺长龄、贺熙龄俩兄弟当初的鼎力扶持密不可分。
1830年,为了拓宽自己的眼界,学到更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18岁的左宗棠辞别亲人,独自来到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到了长沙后,左宗棠经常听旁人提起一位名叫贺长龄的学者,听说此人是位务实派官员,待人亲和,没有架子。求知心切的左宗棠听后不免有些心动。有一天,他大着胆子前去拜见贺长龄,他觉得就算自己吃了“闭门羹”,总比没有付诸行动要好。
当时的贺长龄因母亲去世回籍。清朝规矩,父母亲去世,做官的给假一年,回原籍居丧,名为“丁忧”。那天,当年纪轻轻的左宗棠拜见贺长龄时,贺长龄立即为其“经纬之才和赤子情怀”所激赏,他不仅热情地接待了左宗棠,并当场收其为门生。除此之外,贺长龄还慷慨地将自己所珍藏的图书任由左宗棠借阅。而每次左宗棠前来借书时,贺长龄都会亲自上楼找取,反复上楼下楼,不以为苦,也不以为烦。待左宗棠还书时,贺长龄还问其所得,并相互探讨。正是在贺长龄藏书的滋养下,左宗棠学问益增。
贺长龄居丧一年后,准备回原任去。他离长沙后,一直没有忘记这位杰出的年轻朋友,最后推荐其到担任长沙城南书院山长的弟弟贺熙龄处继续深造,同时勉励他:“你基础好,天赋高,切不可‘苟且小就,自限其成’。”有意思的是,贺熙龄在第一次见到左宗棠时,便直觉此生“卓然自立”,直呼孺子可教,同时像哥哥那样对左宗棠格外赏识。
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十分敬重贺熙龄这位自己一生中唯一的老师。左宗棠自称从学10年,实际上他只从读了一年。贺熙龄在长沙住了9年,左宗棠不常在长沙,却经常和老师通信,既讨论学习,也谈论国家大事,有什么学习上的成就,必向贺熙龄汇报;遇有牢骚苦闷,也向老师宣泄。十年如一日,二人之间感情深厚,既是师生,又如朋友一般亲和。
到了1839年秋天,贺熙龄准备返回京城时,左宗棠与同门师兄弟送别老师,贺熙龄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怀念左宗棠:“六朝花月毫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从此诗不难看出贺熙龄对左宗棠的称赞和褒奖。1846年,贺熙龄病危之际,欣闻左宗棠长子左孝威出生,贺熙龄开怀大笑:“此子该做我的女婿。”说完此话,贺熙龄病逝,左宗棠听闻噩耗,痛哭流涕。
当时求学中的左宗棠可谓贫困潦倒,对于天下而言,仍是默默无闻一书生,然而,却幸遇贺氏兄弟的悉心教导和鼎力提携,为他之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知遇之恩,也让左宗棠铭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