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曹操“七十二疑冢”吗?-世界新资讯
今年五一期间,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博物馆,正式面向大众开放,这实在是个重磅新闻。实际上,早在2005年底,高陵就被盗过;2008年开始,考古工作者正式启动对高陵的抢救性发掘,荏苒十八载,高陵博物馆才呈现在大众面前。
(资料图片)一
曹操葬于高陵无争议
我们都知道曹操有“七十二疑冢”的说法,那么,高陵真的是曹操本人的墓葬吗?其实,历史上只有一座曹操墓,并不存在什么“疑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说曹操在218年时就下令为自己选择葬址,其中就提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看来,曹操生前就规划了自己的陵区,就是在西门豹祠的西原,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依靠高地为墓,不设封土和树木作为标志。
西门豹是战国前期魏文侯时的邺城县令,邺城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至河北邯郸一带。西门豹是著名的贤臣,所以邺城当地一直有对他的祭祀。邺城到东汉末年,本是袁绍的根据地,曹操攻灭袁绍后,邺城又成为曹操的大本营。后来曹操进封魏王,邺城便是魏国的都城。可见,邺城是魏王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到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才将帝国都城定都洛阳。所以在曹操去世前,愿意葬身于邺城,与先辈西门豹成为邻居。
220年,曹操去世,年六十六岁,遗诏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因为乱世尚未结束,所以曹操提倡薄葬。曹丕按照他的遗愿,将其葬于高陵,并举办了大规模的葬礼。后来,吴国释放了俘虏的魏将于禁,而于禁之前被名将关羽所俘。曹丕为了嘲讽于禁,让于禁去拜高陵,却让人在陵上祭殿里绘制了于禁降服关羽的图像。可见,高陵的位置在当时是很明确的。
不仅如此,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曹操高陵所在地都没有争议。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说西门豹祠在邺县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邺县西三十里。因为高陵在县西,所以也有西陵的称呼。唐代不少文人雅士也都有关于西陵的诗句。北宋类书《册府元龟》记录,唐太宗征辽,路过曹操墓作了祭文,这篇祭文收录在《全唐文》中。北宋地理书《太平寰宇记》也提到安阳曹操、曹丕和曹丕甄皇后三陵。可见,至少在北宋时期,曹操高陵不存在争议。
不过,也正是在宋代,流出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根据苏轼《东坡志林》,当时小孩在市场上听人说三国故事,听到刘备失败时,不少人皱眉甚至哭泣;而听到曹操失败时,不少人就会高兴甚至叫好。这表明,在大众观念里,刘备与曹操被赋予了道德标签。大概觉得曹操又奸又坏,加上邺城一带本来就古冢密布,所以也就有了“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其实,这不但不符合高陵位置确定的记载,也不符合曹操提倡薄葬的理念。
二
关于“七十二疑冢”的民间传说
在南宋初期的范成大《揽辔录》中,就提到“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周遭数十里。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说明当时有“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了。南宋俞应符更是写了一首《曹公疑冢》,说:“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掘尽冢七二,必有一冢藏君尸!”居然想把七十二冢都掘开,也不能放过曹操。宋室南渡偏安一隅,对刘备的蜀汉更有代入感,对曹操就极力贬斥了。
而就是这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居然被传来传去,变得煞有其事。后世流传不少曹操墓被盗的说法。清代王士祯《居易录》就说在明代正德年间,因为河北大旱饥荒,流民挖掘了曹操的疑冢十三处,都有尸体和银花烛台之类的陪葬品。其中一座墓有尸体卧在土床,没有棺椁,尸体穿着青巾黄衣,黄须黑发,好像生前一般,大概是用水银入殓,所以能够保持不腐。但作者自己也认为,这些到底是不是曹操疑冢,也无从查证了。
蒲松龄《聊斋志异》也有一篇《曹操冢》,说的是许县城外有一条河水汹涌,靠近崖岸的地方颜色深黑。夏天有人在这里洗澡,突然好像被刀斧斩过,身体断为两截,浮出水面。后来有个人也是这样。县令听说此事,派人截断上游流水,见到崖岸下有深洞,里面被放置一个转轮,转轮上布满利刃。拆除转轮进入洞中,见到一块小石碑,上面写满了汉篆。仔细看内容得知是曹操墓,于是击碎棺木散掉尸骨,而把殉葬的金银珠宝都取走了。
与《居易录》不同,这个“曹操冢”在许县,即今天的河南许昌。在曹操占据邺城之前,统治中心长期在许县。之后曹操迁徙到邺城,以许为汉献帝都城,所以许县也叫许都。但曹操本人的墓葬,明确记载在邺城,可见后世以讹传讹严重。清代戴名世《忧庵集》说康熙年间河南某地,有富户掘地为池发现古墓,众人进入发现一人坐于堂中,穿戴王者衣冠,有胡须。众人挥刀斩下头颅,又见到金银珠宝和若干枯骨,后来见墓碑记知道是曹操,于是相互称快。
至于邺城地区关于曹操墓被发掘的传说就更不胜枚举了。但这些故事都只能作为民间传说对待,即使有些故事有原型,但邺城还做过十六国的后赵、冉魏、前燕,及南北朝的东魏、北齐等政权都城,古冢多并不意外。但如果定为曹操疑冢,难免张冠李戴了。不少传说中都有墓志铭,显得似乎证据确凿。但秦汉史专家王子今先生指出:“在曹操时代,墓志铭并不构成通行葬式的主要内容”,“体现传闻编造者对于墓志铭发生与演变常识的无知”。
三
62块刻铭石牌是证明墓主身份的关键证据
时间快进到2005年底,当时因为曹操墓被盗,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关注,经过初步调查,确认是东汉晚期诸侯王级别的大型墓葬,推测很可能是曹操墓或高陵中的一座墓葬。考古工作者又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和收藏爱好者,见到一个大型板瓦、一个大型鎏金铜泡钉在内的一些文物。到2008年时,该墓葬再次被盗,犯罪分子被抓获。专家发现被盗的一块画像石是东汉晚期流行的“七女复仇图”,并确认这是东汉晚期的遗物。同年,联合考古队成立。
经过考古发现,早在西晋晚期,曹操墓就留下了盗洞。上世纪70年代,又有人打破了这个盗洞,通过这个盗洞进入墓室。到2005年底时,曹操墓已经是第三次被盗。自2005年到2008年,该墓又被多次盗,大量文物被盗走。但该墓葬整体保存还算完整。考古工作者在其中发现了一批文物,包括金、银、铜、铁、玉、云母、陶、瓷、木、石、骨、漆、竹器等,加上近些年陆续追赃,目前修复出来的文物已有近1000件之多。
那么,怎么证明曹操的身份呢?在出土的石器中,其中有62块刻铭石牌,石牌有圭形和六边形两类。圭形石牌均长10.8厘米、斜边长2.5厘米、宽3.2厘米、厚0.6厘米,尖部中间有穿孔铜环,以铜链串联在一起。这些石牌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铭文,这是证明墓主身份的关键证据。此外,墓中还出土了三具人骨,其中一具男性尸骨年龄正是六十岁左右;另外两具女性尸骨分别为五十岁左右和二十多岁,但曹操卞皇后享年七十一岁,似乎不符合。
除此之外,该墓位于西门豹祠遗址之西,而在1998年,西高穴村还出土了后赵时期太仆卿驸马都尉鲁潜的墓志,其中明确提到“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距离精确到了具体步数,可见高陵不出西高穴村一带。该墓葬海拔103-107米,比北朝墓葬海拔高出10米,墓室上没有封土,也与文献的记录吻合。而该墓葬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又更加宏大,结构也更加复杂,墓主当为王侯级别,也与曹操身份相符。
另外,高陵除了曹操墓之外,其实在曹操墓以北20米处还有一处小墓。因为整个考古工作主要是由北往南发掘,所以小墓被命名为1号墓,曹操墓被命名为2号墓。1号墓只出土铁刀1件、铁棒1件、方形陶片1件和陶盘残块若干,墓主推测可能就是曹操长子曹昂。因为曹昂在曹操讨伐张绣时战死,故在曹操心中地位非同一般。但该墓葬并无葬具和人骨,所以可能只是一座象征性的衣冠冢,也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遐想。
文/林屋公子(文史学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