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它是影史第一位吸血鬼,也是哥特电影的“老祖宗”

在欧洲三大蛮族之一的斯拉夫人传说中,有一种诡秘的超自然生物——吸血鬼(Vampire)。它青面獠牙,昼伏夜出,以鲜血为食,千百年不腐不朽,令人闻风丧胆。

从民间传说到文学作品,近一个世纪以来,吸血鬼的骇人形象愈发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噩梦所在。100年前,世界上诞生了第一部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恐怖电影——《诺斯费拉图》(Nosferatu-ASymphonyOfhorror)。它的出现,首次塑造了吸血鬼这一超自然生物的经典形象,影响甚巨。

不同于布朗宁的《德古拉》,亦有别于科波拉的《惊情四百年》——诺斯费拉图的形象,更接近于巴尔干半岛传说中的吸血鬼原始面貌。它形如枯槁,面目狰狞,具有一种野蛮而古老的恐惧感。

《诺斯费拉图》的人设形成了一种“恐怖谷效应”,它非人非鬼,身影颀长,让每一个目睹他形象的人都深陷惶恐。在遥远的1922年,甚至有人笃信饰演诺斯费拉图伯爵的演员马科斯·夏瑞克,本身就是一只吸血鬼。

该片除了成功塑造出影史第一位吸血鬼形象外,同时还开创了“哥特电影”(GothicFilms)的先河,影响后世一众电影大师。

以现在目光来看,《诺斯费拉图》的故事剧情早已屡见不鲜。但在百年之前,但凡看过此片的人,都不敢独自一人走夜路,它俨然成了当时人们的梦魇。

从起初哈特对超自然生物的不以为然,到亲身经历诡谲异事后的心有余悸,再到他与妻子联手对抗诺斯费拉图……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在一种极为诡秘的氛围中过渡完成,恰如其分,一波三折。

在默片时代,《诺斯费拉图》已然突破滑稽剧和写实戏的固有创作思路,以一种“渐入佳境”的绝妙惊悚氛围营造,将光影转化为恐惧,透过观众的眼睛,扎根在心田脑海。

这部电影最具意义的一点,当属茂瑙导演在片中所尝试的影像实验。或许这些“五毛特效”会让一些人嗤之以鼻,但在电影技术极度落后匮乏的20世纪20年代,片中“特效”足以让人惊掉下巴。

影片中所出现的黑森林、城堡、棺椁、鼠群这些令人不安的影像元素,更是为后来的哥特电影奠定主基调,意义非凡。

为了增加影片恐怖观感,茂瑙运用了一些独具开创性的小技巧,让影像画面变得神乎其神,充满魔术般的神秘感。

比如在这样一组镜头里,导演为了展现诺斯费拉图伯爵的“超能力”,便运用了定格摄影技术(Framesthephotography)来呈现棺板腾空闭合的过程,十分玄妙。

在诺斯费拉图驾驭马车的剧情中,为了体现风驰电掣的“速度感”,茂瑙故意让镜头里正常的车速与影片帧速错位,造成视觉落差,进而“加快”了马车行走速度。

而为了与这异于常人世界的车速相呼应,影片中更是加入了负片镜头(NegativeFilm)颠倒黑白,进一步凸显吸血鬼与凡人世界的不同之处,以主观视角带领观众进入诺斯费拉图的“黑暗禁地”。

它是默片时代的恐怖电影,也是后世吸血鬼片的灵感源泉。茂瑙的表现主义太适合这种恐怖类型片了,当时的观众如何受得了?

但在百年之后,能再次让我们感受到那份原始恐惧的,唯有《诺斯费拉图》这部伟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