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喜福会》:娓娓道来的辛酸苦辣,旅美华裔家庭,经历过什么?

文/锦佩。

电影《喜福会》以回忆的方式,讲述四位母亲各自的艰辛过往。她们在过去的苦难经历既充满戏剧性,却又是旧中国小人物们的日常。展现出四对女儿与母亲,母亲与祖母的冲突和面对残酷现实的苦苦相依,感人至深而又引人深思。

改编自旅美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Tan)的成名作《喜福会》,电影在1993年上映,由王颖导演,周采芹、温明娜、俞飞鸿、邬君梅等人主演。

喜福会,由莺莺的母亲成立,即四位母亲聚在一起打麻将,“来忘却过去的错误,笑声和欢乐。”“输赢都有但不忘讲述最棒的故事。”也含着中国传统对有喜气、有福气的期望。

电影体现的跨文化主题,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而生的文化情结,以及华裔对自我身份即“我是谁?”的苦苦追寻。移民海外的华人,到了异国他乡,心中总有一种不可弥补的裂痕:不被理解的语言,无法排解的巨大悲伤,与居住国民族文化的碰撞,一种无“根”的迷茫,都只能通过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来排解。

然而,出生、生活在异国的下一代,听着父母的回忆,发着不忘祖国的誓言,却只能幻想出遥远故国的朦胧样子,只出现在光怪的梦里。无根的华裔黄皮肤,黑眼睛,美国国籍,一口当地流利英语,使用刀叉等等,除人种之外,自己与其他人没有两样。可自己究竟是谁?

陷入无尽的困惑,迷茫与“我是谁?”的追寻中。

最终,从我什么也不是,到我既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的转变,华裔开始找到自己。

第一组

莺莺拒绝弹钢琴:“我永远不会成为你想让我成为的那种女儿。”

母亲回答:“有两种女儿:乖乖听话的,或者遵从自己内心的。只有一种女儿能待在这个家里,就是乖乖听话的那种。”

莺莺:“那我希望我不是你的女儿,你不是我妈妈。”

母亲:“太晚了,改不了了。”

这也许是许多家庭都会出现的对话,多么绝情,多么伤人,却又多么真实。

第二组

而片中最触碰人心的一幕也就在林多与女儿的关系中呈现:

林多:“我可以看到她的脸面向我,但不是看着我,她感到羞愧,为做我的女儿而羞愧。”

女儿:“你不知道你对我有种影响,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我就又回到四岁,哭着入睡,因为不管我做什么,都不会取悦你。”

林多:“现在,你让我高兴。”

最后,两人破涕为笑,相拥而笑。

第三组

莺莺在旧中国时,在16岁最美的年华,爱上仅将她作为玩物的男人,付出自己的一切,最后为了报复男人,亲手淹死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轻盈地躺在她的怀里时,她才意识到,她微弱的灵魂也一并烟消云散。到美国后,她教导女儿,追寻自己想要的:尊重和柔情。

第四组

这是最令人心碎的一组故事。安美的母亲承受了旧社会一个漂亮女性所能承受的最残酷的一切:丈夫去世,被恶霸欺凌,被迫生子,儿子被占,最后,为了女儿活得幸福,吞食过量鸦片自杀,她杀死自己的灵魂,只为了挽救女儿的灵魂。

世代延续,在美国,安美对自己的女儿谆谆教诲,关于爱情,关于自由,关于女性自身的尊严。

于是,女儿对想放弃这段婚姻的丈夫说:“你不能拿我的房子,也不能带走我的女儿,不能拿走我的任何一部分,因为你不知道我是谁,我六十年前就死了,我吃了鸦片......然后死去......滚出我的屋子。”

这里,恐怖、阴森、悬疑、如同安美的母亲灵魂重生,暗喻着这种保护女儿的心情亘古不变。

《喜福会》中提到:“如果你展示一张脸,就必须牺牲另一张脸。”

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有展示给别人看的脸——一张光鲜亮丽的脸;和别人永远看不到的脸——一张布满孤独而又坚强的脸。

影片开头讲了个贯穿全片的关于天鹅毛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故事,了解旅美华裔背后的那张脸,就请看看这部触摸人心最软处的好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