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唐探3》到底什么地方搞出了“世界级水平”呢?捞金能力

《唐探3》可以说是今年的重头戏,一上映就上演了口碑和票房的冰火两重天:作为一部喜剧片,蛮好看的。但是你要是把它当推理探案片来看,那显然是不合格的。

这部也算是属于毁誉参半了。首日票房过10亿,预售15亿,排片占比将近一半,运气好说不定最后能冲个50亿,赚到手软已经成定局。#陈思诚成中国首位百亿票房导演#

知道大伙为啥这么失望吗?因为在预告里、在正片里一直不断的出现本格、密室、日本。结果整场电影下来本格在哪里?

密室杀人的套路又有很多瑕疵,被人诟病的血包喷溅法太难以服众,本以为是本格,结果给我来了一个社会派推理,动机占了本剧案子的很大一部分。

首先我们看票房成绩:《唐探1》票房8.18亿《唐探3》这已经要奔着50亿去了。就这,放在全世界,那也是一顶一的捞钱水平了。

然后就是吓人的商业潜力。电影,网剧,衍生周边,甚至还要搞什么“唐探宇宙”。这就是我们的电影艺术,只要能卖座,就没有想不出来的花样,一个萝卜,我能给你整出一桌子菜。

公允的讲,《唐探3》维持了前作水准,华丽紧凑,搞笑热闹,是合格的春节档商业片,4天票房破30亿便是成功的最好注脚。

如果以《唐探2》的6.7为参照物,《唐探3》上映第一天的6.8才算客观,现在的5.8,太低了。

有人说这是电影遭到恶意刷分,可目前没有证据,先别下定论。

唐探3到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它真的是推理悬疑剧吗?

唐探系列每一部都是在电影院看的,说实话唐探系列走到现在爆红,是带着一种偶然性。

唐探1的时候,很明显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是定位成喜剧片,案件发生在泰国,从整部影片的质量来看,投资成本并不高,据说只有8000万,没有太多特效部分,大部分都是泰国实景取景,场景限定范围也很小。而16年年初唐探1取得8亿多的票房已经是赚得盆满钵满。

8000万的小投资带来8亿的票房,这可不得不说是一次中型爆发。于是导演陈思诚的心思开始活络了,想把唐探这个IP做起来,做起唐探这个IP,那就不能只是小家子气只有唐仁和秦风。

唐探2直接拉到了5.5亿元的投资,案件在美国,这次电影中各种特效就明显多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秦风头脑中计算推理宋义的位置,那一段特效把曼哈顿地图做出来整个未来科技的效果。而唐探2在18年春节档上映,这种喜剧片也是春节档中最受欢迎的合家欢商业片类型,这次迎来了一次大爆发,票房最终达到了30亿。

理性地看,电影市场应该百花齐放,《唐探3》是电影商业化的胜利、《李焕英》是普世情感的胜利,都是电影市场不可缺少的类型,没必要二选一。

《唐探》系列复杂程度应该就是商业电影的标准线了,高了低了都不卖座。是一部适合节日档期的合家欢电影。其他类型片能有这个尺度,就算中国电影工业的一大进步了。

唐探3,到底算不算一部好电影呢?

我只能说,是也不是。好坏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是你用什么去衡量,服务于什么目的。很多影迷骂,唐探三是一部完全不够硬核的“推理电影”。但这恰恰就是我们陈经理高明的地方硬不硬不重要,但是,挣不挣钱很重要。

春节档,需要的到底是好电影还是合家欢?一家人去看电影,需要一部硬核烧脑推理,还是合家欢?唐探3,可能算不上是一部佳作,但是它绝对是一个好产品,起码是一门好生意。

不得不承认,“唐人街”无论卡司阵容还是场面都越来越大片化,电影和网剧联动,也展现出了陈思诚构建“侦探宇宙”的野心,但这份野心完全是商业上的,而非基于创作。所以电影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动漫化和浮夸,也越来越吵闹聒噪。商业元素生硬堆砌,剧情发展随意,配乐滥用,整体节奏把控一探糊涂,又闹又乱又散。

就像之前提到的法庭高潮戏,既没有反转快感,也没有谜题揭晓的通透,所谓煽情也只在突兀地硬挠,还无比拖沓,乱成一锅粥。陈思诚导演能力上的短板,在电影里暴露无遗。曾经的《唐人街探案》有多让人惊喜,如今就有多让人失望。

那时候,还没有可预期的巨大商业成功,没有“侦探宇宙”,没有影剧联动,电影粗粝、生涩,却充满力量。显而易见,坐拥如此高的商业价值,这个宇宙还会继续膨胀和发展,它在商业上会继续大杀四方,你只能眼看它起高楼,可这一切,与最早的那部推理电影,彷佛再没任何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