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的《梁祝》模糊了性别情感,东晋门阀士族婚姻不谈爱情
前半场笑死,后半场哭死,这就是徐克版的《梁祝》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1994年之前,徐克,别名徐老怪已经拍出了许多当时卖座,后来成为经典之作的电影,如《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倩女幽魂》等,在1994年以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拍出了了部爱情故事《梁祝》,将一部经典的传奇故事保留故事不变的基础上年轻化、趣味化和更悲剧化,有人说此后多年再也无《梁祝》,成为无法超越的一部了。
这部作品如此经典,有的人说已经看了不下20遍,看一遍流一次泪,可见其动人动情之处。
配对上故事,电影中的配乐出的功过不少,由黄霑主刀的“梁祝与小提琴协奏曲”经改编后作为本片的配乐,获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而这部电影的出彩之处除了年轻化、趣味化、爱情纯粹化之外,还有的则是对于当时政治背景、社会风气的涉及,终于通过徐老怪的手,我们看到一个时代的爱情为什么变成了悲剧。
王与马,共天下
徐克的这部电影深刻的抓住了东晋时期的时代脉落,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八王之乱之后,晋元帝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迁镇到建康(今南京),并重建晋室,史称东晋。
南迁后王导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政策稳定政权,而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衣冠南渡,在王导号召下共同支持司马睿,使得江南诸州次第归附,东晋得以偏安。王导内掌朝政,堂哥王敦外握兵权,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也因此引起了司马睿的忌惮。后来才有了动乱的产生,在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后东晋的统治趋于稳定,在东晋历史上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支配着王朝政局。
潮起潮落,门阀大家们更替不停止,但其中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如何在这个时期保持自我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个时期联姻变成了一种政治投机活动,爱情是个什么鬼,一切都得要向权势看齐才成。
所以在电影中,借着和尚之口说出一番当时的世俗格局出来:
汉人枉称有几千年文化,总是希望感化蛮夷外族。结果现在北方被胡人霸占了,汉人被迫南渡过江。先过江的就霸着大官来做,排挤迟来的人。士族要互相拉拢,所以婚嫁讲究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我没有躲起来,我是站在门外观看他们而已。
在东晋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典型的门阀政治婚姻,那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婚姻故事:先是郗、王以政治利益相近而交好联姻,所以王献之娶了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为妻,婚姻应该还是幸福的,谁说包办就没有好婚姻的,不过后来离婚了,原因是重新娶了简文帝女余姚公主。在《王氏谱》中有此记载:“献之娶高平郗昙女,名道茂,后离婚。”
《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献之字)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翻译下的意思就是:王献之病重,请道士来做法事,祈求除病,延长寿命,按规矩病人应该自陈罪过。道士问王献之:“这些年有做过什么错事吗”,王献之回答:“不觉得有什么事情,只是常想起与郗家离婚的事情。”
不管是前者或是后者的解释,其实都有着士族门阀政治的背景在内。所以在影片中,徐克借祝英台母亲之口说的,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这个时代可没有自由恋爱这回事了,要想也得是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了。
虽然如此,但是爱情就这样来了。
年轻、趣味、纯粹的情
士族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祝英台早就接受了马家的聘礼,让祝老老爸感觉非常有面子,关键自己的家族又可以上一个台阶了,沾了点皇亲国戚的边了,脸上不用擦粉都有光。
只是女儿祝英台貌似不争气,文采太差,所以要送去书院读书,结果不读还好,一读如同步入了母亲的后尘遇上了爱情,只不后者学会了妥协,而祝英台就没那么容易妥协了。
徐老怪对于爱情有看法,所以找来充满青春气息的杨采妮和吴奇隆来演绎这段爱情故事,还有后来的西门吹雪何润东这次在里面打酱油了。徐老怪在这部电影中跑得还是有点远,为什么不说是纯粹的爱情,而是情呢?因为在电影里展现的那个魏晋时代以降的另一个特色:风流相放,唯色是尚。
《北史·魏·彭城王韶传》:勰孙韶至北齐袭封,后降为县公,文宣帝——高洋——尝剃韶鬓须加以粉黛,衣妇人服以自随,曰:‘以彭城为嫔御。’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放浪的,梁山伯一直反感亭望春,因为对方老是想勾引他,他自己的取向还是正常的,认为男人和男人之间都是“虚”的,男人和女人之间才是“实”的。
一段书院的爱情就此登场了,才开始梁山伯并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人,但是男女之间的吸引力就这样自然产生了,他倒是一直很纠结,貌似自己变成了亭望春了,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变虚不要变虚,其实自己还是变虚了。
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当祝英台捧着断琴继续罚站到晚上的时候,梁山伯心疼之下弹出了经典之曲《梁祝》,最终明白老师说的弹琴是如何发自心肝脾肺肾的。他自己一直说不要变虚的,最终还是变虚了,喜欢上了祝英台(此时依旧认为是男的)。
两情相悦之下,在山洞中私定终身,但是生米煮成了熟饭就能跳过世俗的牢笼吗?电影前半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爱情构造,到了后半段开始扎心了。
鲁迅说过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政治婚姻和爱情的取舍
徐老怪在这部电影中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反差冲击,前半场看上去完全是个喜剧,而后半场开始严肃起来,哪怕此时梁山伯已经考中秀才,当上了祝英台家乡的县令,这可是父母官,不过在士族大家的眼中只是个屁而已。
爱情遇到政治婚姻怎么办?两代人不同的追求,祝英台的母亲当年也爱上了和尚这个穷小子,但是她还是选择嫁到祝家,爱情和家族政治关系,她选择了后者,因为她认为自己斗不过这个时代。
如今祝家已经不如从前了,若是能够和马家樊上关系,立马身家百倍,所以祝英台只能下嫁去马家。
即使两情相悦又如何,在电影中祝英台母亲去找梁山伯,说了一段类似和尚差不多的话:
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你和英台的命运吗?你以为表示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吗?要怨就怨你生错地方,怨你生错时候。生在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人人都是那么虚伪,迂腐和势力。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你们两个就能改变这时代。
和尚最终还是放不下,想来为梁山伯和祝英台求情,两人的对话就验证了不同的选择和面对方式。
徐克并没有更改经典作品的结局,不过却让结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剧尾感受到一点大漠孤烟直的气氛,当一场大雨冲刷掉祝英台脸上厚重的粉脂时,也喻意着包裹的重重无形外衣下的爱情变得纯粹起来,两只蝴蝶又飞舞起来了。
理想照见现实,现实却让理想粉碎,有网友说的:我真的没看到像山伯英台这样缠绵悱恻的感情,即便是有父母反对的,也不会像英台那样决绝勇敢,我们更加现实,更加直接,也更加懦弱。
徐克的《梁祝》又纯粹了一回,再看一遍时,明明知道了结局,明明已经看了多次,当那首由黄霑填词的曲子响起时,又忍不住流泪,也许这就是爱情的纯粹性,纯粹到只有在泪光中看见和想到,从此江湖不见。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