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为什么是他?人见人烦的李群凭啥当局长?
在《漫长的季节》中,李群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从出场的小李,到结局的李局,李群用了十八年的时间,实现了职场生涯的蜕变。在一众loser中脱颖而出,李群很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李局虽然气场十足,但是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他善打官腔、爱说套话,无论对谁都摆出一副油盐不进的姿态。仅有的几次出场,就立刻把烦人指数拉满。
十八年前,警局的汽车备胎在桦钢丢了,治安积极分子王响主动帮忙,最终让备胎失而复得。本来这是小事一桩,谁知李群摆出了一张阶级斗争的臭脸,当场怒斥王响糊弄警方、包庇他人。你看,论上纲上线,全剧人员加起来都赶不上他一人。
十八年后,马队、崔国栋攒了个局,邀请李局一同进餐。和我们印象中的老同事相聚不同,当年的桦林刑侦三人组重新聚首,却并没有喝酒、聊天、吹牛的三合一套餐。 原来,老马想借阅当年傅卫军的卷宗。李局长自然是一脸正气、立马拒绝,张口纪律、闭口原则,生生把老领导怼回去了。
别人都是通情达理,唯独李群爱答不理。可是,最后的最后,他居然成了人生赢家,还有没有天理啊!
不过,存在即合理。人见人烦、何德何能是观众的视角,从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角度来看,却是完全不同的画面。
李群在剧中的首次出场是第1集。当时,由于港商卢总失联、原料供应中断、桦钢长期停产,误以为这是下岗前奏的员工们,堵住厂办的大门讨要说法。
面对这种突发的群体性事件,马队、小李、小崔三人组集体亮相。马德胜是队长,自然是处于C位——他负责正面安抚,两个小同志侧面配合。
在这一场戏中,我们就可以找到李群升职的端倪。在马队出场之前,在现场维持秩序的是小崔与小李两人。
面对桦钢职工的质询,小崔的处理方式是官方回答,“吵吵啥?吵吵解决问题吗?别扎堆、别聚众,有啥事正常渠道反映去!”
这回答确实没问题,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小李相比,小崔的回答就相形见绌了。
小李的回答是这样的,“大家先别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行不行?”和小崔居高临下的态度相比,小李更加诚恳、姿态更低,少了份不耐烦,多了份人情味。即使是语气都有明显的不同,和小崔命令式口吻相比,小李言语之间更像是商量的口气。
在两人的垫场戏过后,主角马队才出场。然而,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向来是个国际性难题。在主任出场之后,现场矛盾进一步激化。愤怒的职工要冲进楼内殴打主任,第一个拦住众人的还是李群。
在冲突过程中,马队被一名孩子用弹弓打伤,马队、小崔于是离场,后来又赶赴碎尸案现场。于是,留在现场应对局面的只剩下小李一人。
对于领导和同事的离开,小李内心自然是不痛快的。但是,在短短的几秒过后,他就调整了状态,投入到了现场的工作中。自始至终,他一人挡在了门口,用血肉之躯维持了秩序。
小李的出场就向我们展现出了他的特点:坚定沉着、审时度势、敢于担当、善于沟通。就像他对众人说的那样,“大家听我说,已经联系你们厂领导了,马上会给你们解决。”
联系领导是措施,解决问题是结果。李群的话虽然很短,但是却能抓住关键、切中要害,自然能够化解矛盾。
仅仅一次出警,我们就能看到李群的优点,组织自然早就发现了他的特质。
金子总会持续发光,小李总能踩准步点。在剧中,抓捕傅卫军是决定小李变李队的关键。这一次机会,也是小李自己争取到的。
当时,朱局长命令马队抓港商的案子,但是马队直接拒绝,丝毫不给上级领导留情面。这样的尴尬时刻,换作一般人,躲都躲不及,更别说主动出头了——小崔就是这样的一般人。
然而,小李却是二般人,他主动提出自己帮助马队接手港商案。他接过了烫手的山芋,化解了领导的争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马队从松河归来,由于被沈栋梁投诉,最后一怒之下脱下了警服;而小李则顺理成章地上位,加冕了李队的头衔。
事实上,无论是怒斥王响还是拒绝老马,我们看到的是不近人情,但在组织眼中这是有原则、有纪律。李群的身上,有责任,有担当,有处事的智慧,有坚持的原则。这样的年轻人,自然是提拔重用的对象。
从这个角度看,李群当局长,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