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余皑磊:反派演的不是坏,是欲望本身
老是演反派,余皑磊也有些无奈,“演员是被选择的职业,本身我不具有很强的市场认知度,所以就更不可能有挑选的权利,只能说我觉得不太适合我的,拒绝,但又不能拒绝太多,那样的话可能就没有工作了。”但对于他来说,所谓的正派反派,并没有太大差别。“对我来说和塑造正面角色其实是一样的。”
在表演过程中,余皑磊慢慢意识到,自己是喜欢表演的,“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让这个角色变得更合理,更能有机地融入整个故事。这件事变得有乐趣了。”而最后公演之后,导演还跟余皑磊父母感慨:这个孩子真是没想到,“第一天是那样,现在却是这样,太努力了这小孩。”在这位导演的鼓励下,余皑磊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然而随之而来的并非坦途,在表演系一群盘靓条顺的孩子里,余皑磊外形确实不出挑。“人贵在自知之明,我知道我确实长得不算好看,到底能不能靠表演这个工作能活下去,那是个问题。”入行以后,这种对比更加明显。余皑磊自述,有时候是真郁郁不得志到饭都吃不上的程度,但也咬着牙,给自己打起鸡血一套一套的。试戏被刷,“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心里难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多年前,余皑磊主演了部电影《夏日暖洋洋》,一天,有人给了他一份《北京晚报》,说:你入围了。余皑磊不信,仔细一看,自己还真提名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余皑磊一阵恍惚,随后是松了口气,他也不指望拿奖,就觉得:好吧,我确实是可以干这行的。
《夏日暖洋洋》截图,余皑磊饰演德子【对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没必要诋毁别人
澎湃新闻:你的一些采访,总出现类似于“神配角”、“神绿叶”这样的称谓,你个人怎么看待这些说法?
余皑磊:以前刚看到这种说法,一瞬间心里肯定有一点小别扭,说矫情点也有那么点小酸楚。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影视是一个群体创作才能达到的作品,哪怕一个群众演员,没有他也不行,总得有人去做这个事。“神”不“神”的也是,这反而是让我有点介意的,而不是“绿叶”这些词。好像现在什么都必须要贴个标签,必须要有一个设定,这个让我心里不是特别舒服,动不动演技就“炸裂”了,动不动就“神”了,就这个定语放在我前面,我觉得有些尴尬。
澎湃新闻:你好像有说过,有演技的标签和没演技的标签同样可怕。这句话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现在业界、舆论都在透露出一种神化“演技”、神化所谓的“戏骨”的趋势,特看不上流量,但又依赖流量。你好像不太在乎这种关于演技的认证也好,还是说赞誉也好。
余皑磊:可能因为我是理科生,很多事情我喜欢自己琢磨。什么叫演技,什么叫流量,前两年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我当时觉得,这可能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一种带货方式,一种吆喝方式。他们把观众简单划分为两个群体,一种是我就要看颜,我就要流量,我爱得不行;一种是就要看演技,看所谓的“飙戏”。有了一个阵营的强行划分后,商家就可以去推销不同的演员。
关于有演技和没演技,这两个标签都可怕,我当时说的是,有演技的标签,可怕在于我会不敢失败。但表演这件事,或者说创作这件事,它的乐趣有时候在不停突破,哪怕败了,至少我积累了失败的经验。别弄到最后都是惯性,大家就说演的太好了,这类型的演太好了,就想看他演这样的人,那一直演这样的人,最终就是在复制自己。
《长安十二时辰》截图澎湃新闻:也看你说过,不介意做“绿叶”,遇到年轻演员愿意给他们“托着”。其实也算挺难得的事儿,因为现在大家愿意去宣传的是什么“戏骨”对“流量”演技碾压什么的。余皑磊:对,我可能稍微有些另类,我真的是不太赞同“碾压”对手的表演方式。戏是大家一起完成的,你的角色好看,别人的不好看,被你演崩溃了,啥也不会了,那整个戏垮了有啥意思呢?
余皑磊演戏是不停否定和肯定的过程澎湃新闻:你是在机缘下接触了话剧表演而走上了演员之路。去年又重新回到话剧舞台,演了《威尼斯商人》,时隔多年再回到话剧舞台上,感受是怎样的?
余皑磊:感受当然是比20年前成熟了许多。当得到邀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我当然想去,第二就是深深的不安:我做得到吗?莎士比亚是巨匠,要站在巨匠的肩膀上表演时,哪怕你不能得一个很高的分数,但你不能像个在巨将肩膀上的跳蚤吧?很恶心对不对?所以就很焦虑,但我又喜欢挑战自己,就不停告诫自己这个事一定要干,哪怕被骂也得干,还得干出不一样,用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夏洛克这个人物。
人们都把夏洛克塑造成一个尖酸刻薄的犹太商人,大家都有既定印象,夏洛克是个无耻之徒,我不是想扭转这件事,我只是想在人物关系中找到他行动的理由,而不是纯粹做一个小丑,博得台下观众的哄笑。
所以我勉强对自己先满意一下,也许过几年再有其他经历的时候,回头来看,可能会再次“瞧不起”自己,没办法,这就是一个不停否定和肯定的过程。
澎湃新闻:所以你会不停地看过去的表演,否定以前的表演吗?
余皑磊:偶尔会回首一下,可能因为某个新角色在进入的时候,某个细节或瞬间让我闪回到多年前的某个角色,我可能会突然想,其实当时我怎么怎么演就更好了。
《在一起》剧照反派让我对自己更狠澎湃新闻:演了这么多所谓的反派,你觉得他们有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吗?
余皑磊:可能有,因为确实演了很多穷凶极恶的角色(笑),带来的影响是,我面对一些事的时候,变得更决绝,会对自己更狠,没什么做不到的。
澎湃新闻:能举个例子吗?这种决绝或者说这种让你决绝的一个情境?
余皑磊:我记得有次我在马来西亚潜水,在栈桥上摔了一跤,脚前掌蹭掉一块拇指指甲盖大小的肉,然后我就把球鞋扔了,买了个指甲刀,一瓶酒精,就自己处理了一下。给自己动这种“小手术”的时候,我会跟自己开玩笑,脑子里营造各种“绝境”,告诉自己这算什么事?不就掉了块肉,又不是伤到内脏,又不是腿折了。
还有个更细节的想法:生活里经历的痛苦也好,事件也好,都是将来你塑造不同角色,进入不同故事环境时,随时能拿出来用的素材。比如说痛苦之下,你的整个形体怎么去行动?疼痛对面部肌肉活动会有怎样的影响?特写镜头下应该怎样去抽搐?胳膊折了锁骨折了有什么不一样?太有意思了。
澎湃新闻:那演员也是挺不容易的,糟糕的事,我们普通人会选择忘记和忽视,但作为演员,你就要在经历一些痛苦情境时,得主动觉知这个身心的痛苦过程。
余皑磊:世界上没哪个人是容易的,连富二代过得都挺不容易的。另外我要说到,其实我稍微有些不太愿意暴露自己很多东西。因为我的工作其实“贩卖”的是自己的“肉体”,我的脸,我的身体,都是暴露在镜头或者舞台上的“表达媒介”;更重要的是我在“贩卖”我的“情感”,把自己过往生活中的经历,拿去构建一个可信的人物。我已经“掏出”那么多了,在工作之外我就想消停一下,有些合同要求的宣传就参加一下,可以不去就不去,安静过自己日子,因为积累素材这件事,是一辈子都得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