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查尔斯加冕典礼最受关注的,不是国王和王后,而是两颗传奇的钻石

老周

摘要:5月6日英国的查尔斯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但是全世界媒体对这场盛典似乎并不太看重,反而对典礼的花絮都更为青睐,在众多报道热点话题中,竟然不是国王和王后,而是两颗极具传奇色彩的钻石“光明之山”和“库里南”。

5月6日英国的查尔斯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但是全世界媒体对这场盛典似乎并不太看重,反而对典礼的花絮都更为青睐,在众多报道热点话题中,竟然不是国王和王后,而是两颗极具传奇色彩的钻石“光明之山”和“库里南”。

查尔斯国王和卡米拉王后应该是加冕典礼的焦点,但为什么却并没有成为舆论道的热点,因为查尔斯和前妻戴娜娜王妃以及卡米拉之间的感情纠葛,使得查尔斯和卡米拉在广大民众心中失分不少,很多人甚至对英国王室都有了一些反感。相比之下,伊丽莎白女王在位七十年,确实可以说恪尽职守,赢得了民众的衷心爱戴。

所以这次即便是查尔斯卡米拉唱主角的加冕典礼,媒体却不约而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各种花絮和外围,而其中热度最高的就是两颗钻石:

第一颗是“光明之山”钻石,还有“柯伊诺尔”、“伟大的莫卧儿钻石”“巴布尔钻石”等名字,和“摄政王”、“非洲之星”、“蓝色希望”并称世界四大著名钻石,而且是知名度最高,传奇色彩最重的一颗钻石。

传说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这显然有些夸张了,最早有关“光明之山”的记载出现在1304年,距今也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不过现在比较主流的说法,是1655年在印度戈尔康达地区的科勒尔矿山被发现。

流传最广的名字“光明之山”来自于波斯语。18世纪,没落的莫卧儿帝国遭到波斯的侵略。波斯君主纳迪尔·沙占领了印度西北部,并且洗劫了莫卧儿王朝的首都德里,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围绕这颗钻石,用无数的珠宝修建的孔雀王座以及这颗举世无双的钻石,都成了纳迪尔·沙的战利品,纳迪尔·沙第一眼看到这颗钻石,就惊呼“这简直就是一座闪闪发光的山啊!”,“光明之山”也由此而得名。

“光明之山”的原石重达793克拉。人们发现这颗钻石后,最初是供奉在一座女神庙中,作为眼睛镶嵌在女神像上。此后,北印度的突厥卡尔吉王朝南下入侵南印度诸国,这颗钻石成为战利品并被带回了德里。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曾邀请一位来自威尼斯的工匠对钻石进行了加切割加工,由于这位工匠手艺不精,将其重量减少到了186克拉——这真是暴殄天物啊!

在之后的岁月里,随着朝代更替,钻石的主人也不停更替,而无一例外,所有成为这颗钻石的主人都遭遇种种灾祸:战乱、背叛、暴病、横死……为“光明之光”建造孔雀王座的沙贾汗,也是大名鼎鼎的泰姬陵的建造者,他就曾经将这颗钻石赏赐给宠妃蒙泰姬·玛哈尔把玩,而沙贾汗也同样没有逃过厄运,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奥朗则布囚禁。于是,这颗钻石就有了“神秘的诅咒”的说法——谁得到它,都会遭遇不幸,这是一颗类似的卢马那样妨主的钻石。

1747年,“光明之山”落入了阿富汗国父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之手。1830年,杜兰尼的后裔苏加·沙·杜兰尼战败,带着“光明之山”逃亡。他将钻石献给锡克帝国的君主兰季德·辛格,作为回报,兰季德·辛格帮助他夺回阿富汗王位。而不幸随即降临兰季德·辛格的头上,1840年锡克战争爆发,兰季德·辛格战死,“光明之山”最后的主人、也是锡克帝国的惟一继承人杜利普·辛格当时只有9岁,受到英国人监护才幸免于难。杜利普·辛格成年后,他害怕钻石的诅咒,同时也想将不幸转嫁给英国,就在1850年将“光明之山”献给了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

1851年,“光明之山”在伦敦公开展出。钻石业界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初对这颗钻石的切割和加工实在是个败笔,不但重量大大减轻,而且闪光较差,外观也不美观。

于是,1852年,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 坦南特对这颗钻石进行了修补性加工,使得重量减到了现在的105.6克拉,但是原先的瑕疵被彻底清除,外观璀璨耀眼,美艳动人。

不过,“光明之山”到了英国之后,却并没有给主人维多利亚女王带来什么灾祸。原来,这颗钻石的诅咒的破解之法,就是只能在女人的手里才能平安无虞。所以,之后英国王室就将这颗钻石只传女不传男,王室的男性成员都不能拥有和佩戴。维多利亚女王死后,“光明之山”传到了孙媳英王乔治六世的妻子玛丽王后(就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母亲)手上,并镶嵌在1937年玛丽王后加冕的后冠上。2002年玛丽王太后去世,这颗传奇的钻石又传给了伊丽莎白女王,去年女王去世,应该就传给了儿媳卡米拉。但这次卡米拉虽然还是用了玛丽王后的后冠,却刻意将这颗钻石取了下来,就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外交麻烦,因为近几年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要求英国归还“光明之山”。

第二颗钻石就是“库里南”,也叫“非洲之星”。

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原石重量达到了惊人的3106克拉!

1905年1月,南非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的监督员弗烈德维尔,在矿场散步时,看到泥地里有东西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他开始以为是个掉在泥里的玻璃瓶,他就想把玻璃瓶挖出来再扔到垃圾箱,挖出来之后,就完全惊呆了——竟然是一块拳头大的钻石!

这块钻石不但大,而且纯净透明,带着淡蓝的光彩,是最佳品级的宝石级钻石!因为这个矿场的主人叫库里南,所以就叫“库里南”钻石。至于叫“非洲之星”,就很简单,出产于非洲的璀璨之星。而发现者弗烈德维尔因此获得了伊万英镑的奖金。

关羽这颗钻石的发现,还有一种说法,是矿工托马斯·伊万·鲍威尔在矿坑里发现发现,然后就交给了弗烈德维尔。显然这个说法平淡无奇,没有玻璃瓶发现说这么富有戏剧性。弹老周觉得真实情况这种平淡发现可能性更大。

“非洲之星”被发现的消息瞬间传遍全球,当时珠宝界的行家对原石的估价就高达75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400亿美元)。由于这颗钻石实在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最后只能由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由于当时南非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1907年12月南非当局决定作为祝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寿诞贺礼,献给英国王室。

不过如何把这颗钻石安全送到英国,却是一件非常棘手打得事情,因为肯定有无数的珠宝大盗要打这颗钻石的主意。最后,伦敦警察厅想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将这颗拳头大的钻石装进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普通包裹,不加任何安全措施邮寄出去。一个月“非洲之星”就平安顺利地出现在白金汉宫的皇家邮筒里。

1908年初,这颗钻石被送到当时切割钻石最负盛名的荷兰阿姆斯特丹,交给最顶尖的珠宝公司约·阿斯查尔公司加工,加工费高达8万英镑。由于原石太大,必须要先切割成若干块,这个第一步的切割就是极具高难度的工作,因为如果事先研究不够深入透彻,或者操作时出现失误,切割成一堆小碎块,那就等于将这颗巨钻给报废了。因此,具体负责操作的著名工匠约·阿斯查尔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研究这颗钻石的结构,还按照钻石的大小和形状造了一个同样的玻璃模型,还为切割专门订制了一套工具。他首先对玻璃模型做了切割试验,结果模型完全按照预设的要求被切割开来。这让阿斯查尔信心大增。他休息了几天养精蓄锐之后,正式开始加工。经过几小时紧张地操作,钻石完全按照预定计划被切割成两半,而阿斯查尔却昏倒了。

接下来,三个熟练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连续工作8个月,将这颗钻石切割成9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这105颗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大致只有原石重量的三分之一,可见切割打磨的难度之大。

9颗大钻石依次是:

“库里南一号”为水滴形,是切割之后最重的一颗,重530.2克拉,共有74个刻面。同时也沿用了“非洲之星”的名称,镶嵌在英国国王王的权杖上。

“库里南二号”为方枕形,重317.4克拉,后来镶饰在英国国王的王冠上。

“库里南三号”为水滴形,重94.4克拉,镶在英国女王王冠的尖顶上。

“库里南四号”为方枕形,重63.6克拉。

“库里南五号”为心形,重18.8克拉。

“库里南六号”为船尖形,重11.5克拉。

“库里南七号”为船尖形,重8.8克拉。

“库里南八号”为长方形,重6.8克拉。

“库里南九号”为水滴形,重4.39克拉。

在这次加冕典礼上,人们可以看到查尔斯权杖上的“库里南一号”,也可以看到卡米拉后冠上的“库里南三号”、“库里南四号”、“库里南五号”。可以说,“库里南”钻石的精华汇聚一堂,争相辉映。

而人们争议的焦点并不在这些钻石有多美艳高贵,而是印度、巴基斯坦、南非都要求英国归还这些钻石。但是英国认为这两颗钻石都是当年主动献给英国的,手续完全合法,并不是强取豪夺而来,因此不存在会还之理。

你说,英国应该不应该归还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