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张艺谋巅峰之作,全片没一处激情戏,却讲透国人难以启齿的“性”

但复工后,看什么又成了大问题,想到今年的暑期档已经基本作废,这样国庆档便成了最值得期待的档期。近期有消息透漏,谍战片《悬崖之上》和展示全面小康成果的《我和我的家乡》确定定档国庆,而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与张艺谋很有关系,一部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一部是张艺谋监制的作品。

历史反思、警匪犯罪、谍战,西北、重庆、大漠,一年三部大片,三种不同风格,而且都已杀青,今年已经70岁的张艺谋,还能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和开挂式的拍片节奏,真的是佩服,佩服。

当然,影迷们最怀念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那些张艺谋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秋菊打官司》...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一路披荆斩棘,在奖项上创造了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度,在此后的时间里被无数影迷津津乐道,这些影片也都成为了最经典的华语电影。

今天介绍的是张艺谋1991年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小编认为这部影片可以算作张艺谋最好的作品,全片没有一场激情戏,却时刻透露着性压抑的气息。

相较于《红高粱》的汪洋恣肆,《大红灯笼高高挂》显得无比克制,四平八稳的构图、有明确象征意味的色彩、夏秋冬的剧情设计,就连演员表演也很克制,而这种处处收敛与电影的故事无比契合。

影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但如果你看过原著小说,你就会发现电影与原著基本大相径庭,虽然都是封建大家庭,讲述的都是十九岁的颂莲在大家庭中的成,但电影进行了许多根本性的改编。

原著中的江南水乡,被张艺谋改到了西北内陆,原著中“水”在电影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厚重阴森的砖瓦与方正的天井。原著中的核心意象水井也被替换,变成了更有视觉张力的红灯笼,是阴森宅邸里唯一亮色,但也是这支喜庆的红灯笼却成了女人们争宠的焦点,也导致了颂莲的悲剧。

与点灯笼的“仪式化”相似的就是捶脚的设置,当你习惯了男主人的“宠幸”,那种嘻嘻索索的声音就会回荡在耳边,对于捶脚的渴望也是颂莲对权力的渴望,这也成为了颂莲堕落的开始。

无疑,这样的改编是极具创造性的,张艺谋本人也对这样的改编颇为得意,张艺谋在看到乔家大院,十分震撼,决心把故事的舞台放到这里,而到了开拍之际,张艺谋脑海里浮现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而这部电影就要把“规矩”拍出来。

由此,我们也能窥见张艺谋的创作倾向,即“形式先行”,许多导演可能在关心故事,而张艺谋却关心故事发生的“舞台”,《红高粱》中的高粱地,《秋菊打官司》里偷拍的拍摄方式,即便进入新世纪,《英雄》中的红、青、绿、白、黑,再到如今的《影》的水墨山水,《悬崖之上》“想要拍出真正的冷”。正像张艺谋所说的“只要观众能记住影片的几个就够了”。

这样的形式营造,也体现在视听语言上,影片第一个镜头就奠定了影片整体的视听基调,巩俐的大特写,平稳、对称,简洁、真实的后景、光影,在这之后延伸到整部电影中,周正的“规矩”无时不在压在人物身上,一层套一层的房子仿佛是囚笼,同时影片也使用了大量的俯拍镜头,人物被压倒了一角,无处可逃。

同样,不露面的男主人也体现了这一点,无所不在的压抑,象征着无法摆脱的封建婚姻,这样比露脸更加神秘,更加压抑。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也非常具有张艺谋的特色,讲述压抑女性的反抗,《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如《菊豆》那样过火,但更加深刻,《大红灯笼》中四个女性,大太太隐忍、二太太世故、三太太的坚持和颂莲的成,四种女性的生存方式,但都没摆脱悲剧的命运。

三太太梅珊最后因与高医生在一起被吊死的小楼里,而颂莲也最终走向了疯狂,精神崩溃,穿着女学生的服装在大院里游荡。

压抑的故事,悲剧的结局,给人恐惧,从而唤起了心灵上的“陶冶”,这种古希腊悲剧中“卡卡塔西斯”式的“净化”,体现了张艺谋对于故事的选择。

张艺谋偏向戏剧冲突强烈的作品,很多作品都承载着“血亲复仇”的主题,讲述在压抑之下人的反抗,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老谋子会费力不讨好的把《雷雨》改编成《黄金甲》,把肯恩兄弟的《血迷宫》改编成《三枪》了。

三十多年的电影生涯,虽然也有《三枪》、《长城》之类的圈钱之作,但张艺谋的作品还是保持在一个基本的水平线上,正如张艺谋自己所说,他并不太爱惜羽毛,细心钻研,勇于尝试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