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采访邓丽君
采访邓丽君,在海外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这的确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电视采访。
剧团的青年演员也被发动起来,几十只眼睛在舞台侧的幕后悄悄地在剧场搜寻……一位查票人员说:“邓丽君可能坐在楼上2排。”
闻听此言,我们迅速扛起摄像机直奔楼上,然而楼上2排是清一色的“光头”,根本没有邓丽君的影子。事后我们才知道,那时邓丽君还在伦敦,她准备看戏确有其事,只是因故未能如愿。
第二天晚上8点20分,香港各界人士在利苑大酒店为天津青年京剧团举行庆功宴。正当宴会进入高潮之际,突然邓丽君神奇地出现了!
她刚进宴会厅便被人发现,顿时整个宴会厅沸腾起来,大家把邓丽君团团围住,毫无准备的人们争相递过帽子、本子、名片、菜单、护照等,争先恐后地请邓丽君签字。
邓丽君温文尔雅,热情地与每一个人握手……这时我和摄像师解辉立刻拨开人群,快速按下摄像机录制键,记录下这历史的一刻。
摄影师解辉、邓丽君和我
这时我突然想到:要打“亲情牌”,问问她是不是北方人(当然是指中国的北方人,这样无形中也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了),她爽快地回答:“我是河北人!”。
邓丽君仅仅逗留了20分钟,但她高兴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并把最真情的歌声送给了大陆观众,这是邓丽君第一次在无伴奏条件下公开演唱歌曲。
特别是她根据我们请求唱的那首歌——《小城故事》特别有意义:“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我采访邓丽君的影像资料。
本来采访邓丽君之前,我们已向当时在场的新华社香港分社领导张浚生请示过,他表示同意。可采访成功之后,他又派人找我们,要把录像带拿走,审看后再决定是否还给我们。
为了新闻时效,我和解辉与他们玩起了“躲猫猫”,先藏在洗手间,然后又从餐厅后门溜出来,直奔TVB香港无线电视台,我已和TVB主席邵逸夫老先生说好,借用他们的制作间。
我在香港采访邵逸夫
李瑞环 、 张君秋正在最后审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赴港演出的节目
说起采访邓丽君的事,还要感谢两个人:张君秋和李瑞环。没有张的提醒和建议,没有李的支持和批准,就不会有采访邓丽君的新闻。
那还是1987年,在天津干部俱乐部小剧场的国庆晚会上,我看见了京剧大师张君秋。他告诉我:天津青年京剧团将去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你们电视台知道不?去不去呀?我们几十人都办好了各种手续买好了机票啦!
张君秋正在向我透露他们要去香港演出的消息
我马上当着张君秋和一些市领导的面,和王拉钩确认。当时我立刻给李市长写了一份报告,请求批准电视台两个人去香港采访,并且马上赶往他的住处,交给了秘书兰克昶,请兰放在李市长每天晚上十一点批阅的文件夹的第一页。
结果我和解辉还比谢国祥、张君秋、梅葆玖带领的天津青年京剧团早到香港一天。我和解在采访邓丽君前,虽然请示了当时也在场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但采访成功后,他又要先拿去审查素材,不让我们带走播出。
李瑞环和我
我和胡启立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瑞环的思想是十分开明的。我后来想,如果我们没有直接从香港请示正在参加十三大的李瑞环,没准这条当时犯禁的电视新闻,会不会被扼杀在香港新华社,或死在天津广播局?
日本索尼公司内部中文刊物对此事的报道
日本索尼公司内部中文刊物对此事的报道
所以回想起来,真要感谢李市长,感谢张君秋,还要感谢后来真送我们一台Betacam(日本SONY公司最新最贵的摄像机)的王玉春!
完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