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解读电影《黑白往事》与原著《姚爷》背后的伦理悲剧

《黑白往事》这部电影可能鲜为人知,它改编自作家牛余和的原创小说《姚爷》。 这是一部于2009年上映,由王羲武执导、唐大年执导、演员赵毅维(姚哥)和杨雅絮(乔姐)主演的文艺片。 影片以30年代的中国北方农村为背景,讲述了长工姚哥和乔小姐的前半生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导演通过两人的爱情故事,强调了普遍而永恒的艺术主题——对人性的思考和追问。

在原作《姚爷》中,作者牛余和将人物时间轴拉长,不仅描写了姚哥和乔姐前半生的爱情悲剧,还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时代变迁中两人后半生变成了什么样。 在更大程度上,呈现了对近百年乡土中国伦理变迁的审美思考,书写了人性的复杂性。

今天,我将以影视小说中的“紫箫”元素为中心,从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的悲剧、两人的悲情与新时期乡村伦理危机的角度来解读影视小说。 这是姚哥和乔姐在中国伦理变迁中展现出的人性之深。 最后,在文末阐述对电影和小说的见解。

01紫箫阴沉着声音,一部揭开传统农村伦理文化悲剧的电影,响起了无尽的箫声。 秋日里,姚哥双手握着紫竹洞篇专注地看着乔姐。 失明的小乔沉迷其中,向姚哥倾诉“心中飘来的声音”。 “最近,我心里总是有声音。 每当那声音响起,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常说的太阳、月亮、青山碧水、村庄和树木。 我觉得看到了古人诗里写的秋天……姚哥,你能吹出这个声音吗? ”天资聪颖的姚哥为乔姐吹起了《魅惑曲》。

遗憾的是,姚哥和乔姐传达心声的箫声,被地主乔老爷听到了。 小乔深深地爱着女儿小乔,但他深受挨家挨户等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有穷人陪着小乔,棒打鸭子,让小乔在邻县年事已高,俗称“神仙”,还是个有钱的瞎子

另一方面,接受过旧伦理文化教育的乔姐姐,受“父母之命,媒人之言”思想的影响,无奈地接受了父亲安排的婚姻。 婚后,乔的姐姐还生下了爷爷的儿子,但她抹不去姚哥哥在自己心里留下的阴影,过着悲伤的生活。

很遗憾,不仅小乔被古老的伦理文化束缚着,姚哥也没能摆脱这种束缚。 姚哥哥被石头打伤,乔姐姐来看他时,乔姐姐忍不住说:“姚哥哥,如果我不嫌弃嫁别人,天黑带我去吧。 ”。 这时,已经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的姚哥知道尚爷对乔姐好,看尚爷仗义的一面,不忍破坏他们的婚姻,不能带着乔姐出去。 他响应乔姐姐“我的笛声在守护着你”的号召,无法摆脱旧伦理文化的藩篱。

02紫箫魅惑天地,在姚一哥和乔姐的伤感爱情电影中,姚一哥是唯一进入盲女乔姐爱情世界的人。 乔受到父母的喜爱,但只有姚能照亮她的世界。 只要通过姚哥吹紫箫,她就能感受到太阳、月亮、青山碧水、村庄和树木。 同时,姚哥是唯一能进入姚哥内心世界的人,只有在姚哥的爱和期待下,姚哥才能迸发出美丽神圣的《魅惑曲》。

电影到中秋节赏月节,姚哥和乔姐彻底突破了旧伦理文化的束缚。 中秋之夜,乔和姐姐的感情开始变得冷淡起来,盲人因为交游还没有回到四方。 姚哥为了安抚乔姐,再次吹了《魅惑曲》,为乔姐驱散了黑暗的世界。 小乔从长笛的声音中重新感受到了无比辉煌的世界,忘记了一切。 姚哥和乔姐终于情不自禁,突破了传统文化的藩篱,从无奈的精神之爱融入人间亲情。

此后,电影节奏明显加快,乔姐生下一个印有姚哥胎记的宝宝,引起轩然大波。 不轨的执事谎报尚爷的密码,召集盲人为尚爷雪耻。 姚哥和乔姐面临着被盲人们的棒子杀害的危机。 姚哥选择刺瞎自己的眼睛,不让乔姐死。 这位时尚爷爷吐血而死,姚哥和乔姐互相牵着手蹒跚而行。 最后,悲伤的箫声又响起来了。

与电影姚哥的悲惨结局不同,小说《姚爷》的时间跨度长达七八十年,姚哥没有刺瞎眼睛,而是被赎罪原谅。 土地改革后,小乔曾被指责为“地主婆”,但长工出身的姚大哥没有抛弃小乔,而是选择全力保护小乔。 最终,裘姐因不堪屈辱而上吊自杀,姚哥为裘姐吹奏了最后一首曲子,释放出非常怨恨的空气。

其实,无论是电影《黑白往事》,还是小说《姚爷》,笛声都是“立会人”,见证了姚哥和乔姐的爱情。 不同的是,影片侧重描写不同情境下的笛声转换,呈现出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紧张的叙事节奏,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氛围; 小说通过箫声,从更广阔的历史和时空视角,表达了两人历经磨难、生死攸关的悲情。

正,箫音只为一人吹奏,乔姐死时,箫销玉殒时。

03紫箫悲痛不已,哀叹新时期农村伦理危机与电影《黑白往事》剧的集中、激烈对比。 小说《姚爷》突破了舞台艺术的限制,以最大容量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深刻性。 这一特征在小说《姚爷》的后半部分尤为明显。

在小说《姚爷》后四章中,牛余和老师没有选择戛纳,而是把姚哥变成了姚爷,继续活在历史时空里,跟上了奇妙的起飞时代。 土改后,姚爷爷依然像“跳火坑”一样守护着恋人,姚爷爷依然坚守着时代的变迁。

另外,小说结尾还有一笔惊人的笔。 人们曾以为,与姚爷爷传说相近的故事会逐渐消失,但谁也没想到姚爷爷会在古稀之年突然成名。 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姚爷爷的紫箫竟然堪比阿炳的二胡。 姚爷的长笛曲子被录到唱片里,赚了一大笔钱。 这时,两个亲生儿子说要分点钱,被姚爷爷斥责了回去。 曾经迫害乔姐姐的主犯外甥和侄子(紫箫弟子)来请求原谅,但乔姐姐被迫害的情况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出来。 姚爷摇了摇头。 ”。

这时,老馆长来劝说姚爷爷放下前嫌,原谅犯了错误的后辈。

“仇恨是他们种在这里的! ”姚爷指着胸膛,眼里冒出了火。 “现在,这些仇恨变成了七股八股。 我挖不出来。 画得不好啊。 本来他们可以坐刀片去。 我刚回到村子的时候,那些年轻人在我这里转了一圈,喊姚爷爷,我心里明白那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但是,他们俩什么也没说。 你以为我不想忘记吗? 做噩梦很痛苦吗? 忘不了,忘不了啊”

姚爷爷内心的噩梦和无法摆脱的痛苦,通过对话一个个清晰地展现出来,令人感慨万千,也表明单纯的遗忘和原谅,无益于构建新的伦理文化。

牛余和先生在描写旧时代姚哥和乔姐的爱情悲剧时,就揭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旧的劣质伦理文化。 也就是说,这是蔑视自由恋爱的伦理制度。

同时,牛余和他的老师也深刻地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建设新伦理文化的时代,那些尚未忘却旧时代噩梦的人们,为什么会迅速将关注点变成了对物质的迷恋和对金钱的崇拜? 人性在新的伦理文化语境下发生了新的异化。

“从房间里传来了微弱的箫声。 箫的声音冰冷、湿润,弥漫着若有若无的苦涩,莫名其妙地缠绕着魅惑……”姚爷爷临终时的箫声格外深沉。

04最后写了,小说和电影显示的内容有点不同。 小说有其原型,而电影是小说的浓缩,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集中体现了人物的矛盾和冲突。

这里我们来集中谈谈小说中对原型人物的处理。

对小说《姚爷》来说,姚哥和乔姐的原型来自旧时代想爱却不能爱的青年男女。 小说通过这种隐性描写,反映了民间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怎么理解?

举个例子,《赵氏孤儿》是民间有名的报恩故事,讲述忠臣程婴在赵家遭难时,为了报答赵家的恩情,把赵氏孤儿藏起来抚养,孤儿长大,赵家昭雪的故事。 故事的模式是,赵家蒙难——孤儿失踪——程婴为了保护孤儿,不惜牺牲亲生儿子——程婴,历尽艰辛,成长为被世人抛弃的——程婴,赵家昭雪——程婴笑着死去。 叙述了20世纪90年代,王朔与合伙人借鉴《赵氏孤儿》的叙事模式,创作《渴望》,讲述了平民刘慧芳遗弃子女,最终收养子女的经历。 《渴望》的故事模式是,王家蒙难——小芳失去了在外的——慧芳,为了抚养小芳,不得不舍弃了儿子冬冬的——慧芳,——小芳被遗弃长大,王家团圆3354慧芳瘫痪在床。

很明显,这是同一个原型在起作用。 刘慧芳的故事是忠臣义仆原型的现代版,这种“信而不疑、忠而诬蔑”的文化原型引起了观众的兴奋。

看小说时,最直接最感性的层面是直觉,是我们面对文本时的感觉; 再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到那个故事的原型。 这对作家来说可能是不自觉的,是文化教育和熏陶的结果,无形中寄宿在人们的心里。 我们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更多。

除此之外,笔者在阅读小说《姚爷》时,也感受到一些美丽。 例如,小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过于简洁,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缺乏人文地理意义; 而且这部小说时间跨度很大,描写了姚哥童年从20世纪20年代到市场经济90年代,近百年的乡村历史。 小说的前十二章写得比较从容,从第十三章开始节奏加快,集中在事件记录上,由于中篇小说篇幅的限制,人物的内心世界难以完全表达。

电影《黑白往事》就像电影《黑暗中的舞者》中女盲人通过舞蹈表达内心深深的叹息一样,通过紫箫的声音跨越了无尽的黑暗,艺术化地传达了姚哥对乔姐姐无比的爱。 同时,这长笛的声音也跨越了历史时空,传递着百年乡土中国伦理文化变迁中的悲剧与危机。

对中国乡村百年变迁史感兴趣的人,通过阅读小说《姚爷》和看电影《黑白往事》,可以体验到时代洪流和历史转折所表现出的人性之深。 这是小说和电影想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变迁,我们都要积极面对生活,摆脱本来的束缚,形成一个新世界。

创作并不容易。 如果你喜欢,一键关注,爱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