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汤唯近照曝光,年过40无人能敌,难怪能坐稳文艺女神第一把交椅

汤唯近照曝光,年过40无人能敌,难怪能坐稳文艺女神第一把交椅

汤唯近照曝光,年过40无人能敌,难怪能坐稳文艺女神第一把交椅

近日,沉寂许久的汤唯又重回了大众视线。

汤唯为某杂志拍摄的最新大片曝光,一头湿发随性披散,烈焰红唇魅惑出镜,百变造型性感又撩人,但尽管拍性感大片,身上依旧难掩文艺气质。

不少网友表示“汤唯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一种属于孩童的倔强和任性流露在她的眉眼,可一颦一笑尽显成熟韵味。”

美得令人心动,举手投足间,尽是明媚。

四十而不惑,出道18年,现在的汤唯早已跳脱出华丽的外表,揣着一颗并不“安分守己”的心,活得如孩子般随性自由。

正如她曾经说过的:“你可以不和别人争,不和外界争,但是不能不努力,要和自己并肩战斗。”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是汤唯人生的真实写照。

盛名之后,便是低谷

很多人认识汤唯,都是通过李安的《色·戒》。

凭借这部电影,她从之前的藉藉无名,到赢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一时风光无限。

很多人说她是幸运的,可他们不知道,这份成功,来得并不容易。

成名前的汤唯,历经三次才考上中戏的导演系,大一的时候已经23岁,相比于同期的同学来说,她已经“老了”。

在年龄的焦虑下,她能做的唯有默默努力。

投简历,找剧组,接其他演员不愿意去做的话剧表演,即使吃力不讨好,报酬也不高,还是日复一日地翻看剧本,磨炼演技。

后来,在出演话剧《切·格瓦拉》时,即便脚扭伤了,她也只是做了简单的处理,坚持把几场戏演完。

对她来说,尽管默默无闻,但也要尽全力去演好自己的角色,对得起观众。

在进入《色·戒》的初选后,汤唯被带去学习苏州评弹培养气质,白天练习上海话、习打麻将、穿旗袍高跟鞋,晚上回去熬夜研习史料书籍,做了厚厚一沓笔记。

为了最大程度上贴合人物原型的姿态气质,她每天穿着旗袍顶着书走路,忍着脖子的酸麻和脚上的剧痛,一练就是10个多小时。

历时3个月,李安“验收”满意,才决定和她签合同。

所有的绽放,不过是源于之前的厚积薄发。

所以李安才说:“汤唯之于《色·戒》,已不仅仅是女主角,是影片的所有”。

影片中的王佳芝,风姿绰约,精致的盘发与妆容,眼波流转间,尽显风情,一颦一笑中,内心复杂的情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时,也轻易将我此前的成绩轻轻抹去。我的过往无人提及,仿佛我是一个空降兵,直接落到了金马奖的颁奖台上。”

2008年,汤唯因《色·戒》被全面封杀,事业完全停摆。出道即巅峰,这句话用在汤唯身上无比恰当。

那年,她28岁,女演员的黄金时期,仿佛坐过山车一样,一下子掉到了人生的谷底,而且出头之日遥遥无期,也许从此万劫不复也未可知。

还好成名前的磨炼和积累,早已让她练就一身本领,那就是面对困难时,从不畏惧和妥协。

如果实在等不来风,那就靠自己上青云。

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汤唯选择忽略,收起行囊,远赴英国学习。

在异国他乡,她将一切归零:

以“空杯”的心态进入伦敦艺术大学进修,她拼命汲取知识的养分,每天啃一片面包就来泡图书馆,每日早出晚归,前途虽然灰暗,依旧无法遮盖骨子里的那股劲。

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高昂的学费和陌生的语言,让她的生活露出窘态的一面。

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她每天花两小时上街卖艺,用旧报纸撕出衣服的形状,穿在身上,脸上扑着厚厚的粉,姿势摆累了就换一种,但是脸上笑得肌肉僵硬了也还是热情揽客,吆喝路人打赏。

另外她还找了一家俱乐部,每周做羽毛球兼职陪练,每周大概可以收入900镑。

语言不通,她用了最笨的办法去解决。

就这样,到伦敦的一个月后,她从一无所有,到自给自足。这种自给自足,不仅给了她安定的生活,也给了她重新出发的底气。

蛰伏了三年,2010年,汤唯凭借《月满轩尼诗》回归影坛,与观众再次见面。同时还解锁了一门新的语言技能:粤语。

汤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者生存,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经年之后,逆势飞翔

“未来,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汤唯始终坚信这点。

2011年,汤唯参演《晚秋》,自此逆势飞翔,迎来人生的转机。

她借助这部电影,在韩国“第47届百想艺术大赏”上,以最佳女演员和人气女演员两项提名入围,一举夺下影后桂冠,也成为韩国“百想大赏”创立以来,第一个获奖的外国人。

也因为这部电影,汤唯强势回归中国的电影市场,并受到主流媒体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认同。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她的机遇接踵而来。

2013年,汤唯出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演活了一个拜金女的形象,一举打破华语都市爱情片票房纪录;

2014年,主演反映著名作家萧红一生的电影《黄金时代》,并被提名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2018年,在毕赣执导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挑战一人分饰两角,从此奠定文艺女神的地位。

海鸣威曾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她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

《黄金时代》开拍,为了变成萧红,汤唯读书、练字、学包饺子、画画,提早几个月到哈尔滨,感受萧红曾经呼吸的城市空气,甚至整夜翻看手抄萧红的书籍,而且用的是繁体字,半年下来,《生死场》、《呼兰河传》……早已烂熟于心。

这些行为看似枯燥繁琐,可她偏偏甘之如饴,笨拙中带着虔诚。

她的搭档冯绍峰回忆说:“为塑造出萧红颠沛流离而面黄肌瘦的神态,在哈尔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穿着薄棉衣和单鞋出去,一连好几天,在冰天雪地里受冻挨饿。”

拍完后,“背上全是冻伤,一块一块的红肿,疼痛难忍。”

汤唯说:“我没有技巧,没有捷径,我只能走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里面,感受她的喜乐,所以我每天都渴望能够进入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她的灵魂在我身体里。”

这样看上去有些笨拙的办法,让自己不断打破、建立、再打破、再建立,却让每个人物在她的身上活了起来,她是安娜,是文佳佳,是萧红,也是万绮雯。

也是这一腔赤诚,让她还是是汤唯。

无论面对何种境地,始终全力以赴,自信笃定。

戏里戏外,以不变应万变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追求的强壮不是一争胜负的强壮,我不希求用于反击外力的墙壁。我希求的是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是能够静静忍受不公平不走运不理解误解和悲伤等等情况的强壮。”

在她看来,真正的强大,不是一味的争强好胜,而是能坦然接纳一切变化,即使一场大雨突然袭击,也能把它看成大自然献给我的掌声。

所以,这样的她,才能在跌入谷底之时,安之若素。也只有这样的她,才能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顶着一张清淡的脸,笑得云淡风轻。

镜头前,汤唯华丽多变,时而性感,时而清新,时而文静,时而灵动。

戏外的她,却喜欢把自己隐匿于闹市之中,一切光环当作从未发生。

她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把结婚、生子一一收入人生行囊,想爱时爱,想笑时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

结婚时,她只是在瑞典农庄举行了一场浪漫而朴素的婚礼,邀请当地的亲朋好友,接收最诚挚的祝福。

怀孕时,素面朝天,穿着淘宝买来的宽松麻衣,扎着马尾辫,大大方方地在菜市场买菜。

被偷拍的照片,永远是菜市场、地铁上、旧书摊、大学图书馆,穿着衬衫,牛仔裤,抱着书,和普通人一样。

陈可辛曾回忆和汤唯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她刚从唐山赶回来,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踩着一双有点像木头的鞋就来了。

也正是因为这双鞋,让陈可辛认定她能够演平民老百姓:

“汤唯的一个优点在于,虽然盛名在外,但仍然保持了很多很朴素的特质。

我这十几年来碰到的演员里,很少有人能保持这种单纯。她很能融入当地的环境,没有任何偶像包袱。”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时,便可以接受任何一种生活。

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如何跌宕起伏,她始终对自己真诚。

作家亦舒说,“女人,最要紧的是姿态好看。”

所谓姿态,不是身材凹凸有致,容颜不老,而是在岁月的试炼中不断成长沉淀,不盲从,不攀附,不争不抢,却自信骄傲着,不论站在哪里,都是一道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汤唯大抵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

无论20岁、30岁还是40岁,她依旧不改初心,简单干净;

她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却没有在世俗里乱了步调,一直往前走着从不回头;

她在无常的世事中,活成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没被生活欺负过的自在模样。

不困于心,不乱于势,“不安分”地做自己,这不就是人生最理想的模样吗?

汤唯近照曝光,年过40无人能敌,难怪能坐稳文艺女神第一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