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守正创新 继承发展——观新版蒲剧《三娘教子》有感

  • 《三娘教子》作为传统剧,因其在教子育儿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而被京剧、秦腔、蒲剧、豫剧等多个剧种改编久演不衰,在观众中流传甚广。近日,由国家一级导演李泉水执导、青年剧作家廉闰泽、胡猛改编、国家一级编曲畅元发作曲、优秀青年演员吴敏丽、南征、王博丹联袂演出的新《三娘教子》与广大观众见面了,笔者有幸观看了演出。

  • 相对于此前演出版本,这部剧无论从音乐设计、服装、道具、舞台美术还是剧词、配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动和优化。那么,效果究竟如何?从现场观众的反映来看,应该说是还是比较成功的。无论是吴敏丽、南征还是王博丹的表演观众都还是很认可的,现场的阵阵掌声就很说明问题。

  • 先说说演员的表演。剧中王春娥的扮演者吴敏丽是一位优秀的年轻演员,之前在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比赛中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比之前,吴敏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蒲剧名家李爱玲老师的指导下,表演更加细腻传神,尤其是刚开场的织布情节,弹灰、坐机、扎带、咬线、引线等动作非常生活化,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到剧情当中,非常形象生动。唱腔方面能感觉到她是下了功夫的。剧中吴敏丽的唱腔更有棱角,更具感染力了,让人听着非常舒服。

  • 老薛保的扮演者南征表演地也非常到位。南征是山西省杏花表演奖获得者,曾饰演过很多须生、小生角色,在观众中颇受好评。这次演的老薛保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都完成的非常到位,情绪分寸也把握的恰到好处,把一个忠义的老仆人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多次给予热烈的掌声。

  • 由王博丹饰演的薛乙哥也是可圈可点。薛乙哥从刚开始的顽皮捣蛋到似有所悟再到知错改过,到最后的立志成才,王博丹通过肢体和表情表演把薛乙哥的前后变化过程表现的非常形象,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与肯定。

  • 音乐设计方面,有着浓郁的“畅师风格”,该剧一开场用可一段低回婉转的蒲剧“苦调”音乐,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凄凉伤感的场景之中,一个身处苦寒之家而又勤织不倦的主人公形象立马呈现在观众面前,颇具感染力。而后面的音乐也是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心情变化而错落有致,让观众感到非常舒服悦耳。

  • 本剧配器是由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一团青年演奏员郭元军进行设计,他在蒲剧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又加进了小提琴、琵琶、扬琴、大提琴等乐器,使整体乐队的呈现更有立体感,乐部层次更加丰富,也能够很好地烘托和表现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

    服装设计似乎借鉴了我们的“国粹”京剧,整体非常符合人物,但个人认为,沿用咱们蒲剧传统服装也未尝不可。道具和舞美方面,清淡素雅的整体风格非常走心,舞台背景的棵棵青竹也非常符合主题,暗喻了剧中人物“忠孝节义”的高贵品格,整个舞台看着非常干净高级。

  • 对于本剧的改编,客观来讲,剧本整结构非常紧凑,在整体剧本提升改造的同时保留了经典唱段”待为娘将苦愁细对儿言”,比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而剧情推进合理而自然,剧词也朗朗上口而通俗易懂。尤其是“十三年”一大段唱,把王春娥遭遇薛乙哥“恶”语相向后的委屈、愤懑而急于爆发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大段唱让观众大呼过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结尾处薛艺哥的几句唱“母亲养儿苦受罪,怎忍娘亲痛伤悲?……乙哥谨记娘教诲,发奋读书占高魁”!从不愿读书到我要读书,是为三娘教子意义之所在,可谓全剧画龙点睛之笔!

    综合来说,这部剧改编是非常成功的,整体效果也非常好。但笔者鸡蛋里挑骨头,有几处地方似乎感觉尚需调整和改进。

    ◆ 一是开场三娘织布时用了蒲剧曲牌“八板”,这个曲牌属于欢调,虽然节奏符合,但似乎和整体氛围不太锲合,如果改用靠近“苦调”的曲牌是不是更好一些?笔者听过秦腔的“织布曲”,他们的风格就是比较靠近“苦调”的,前后只有节奏快慢之分,但整体还是在苦调的范畴里的。当然,作为戏迷,这只是个人看法,对与不对还请专业老师斟酌。

    ◆ 二是演员的化妆。个人觉得演员的妆容稍显年轻,如果再往主人公历经变故、辛酸无奈的“沧桑”形象上再靠一点,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 三是剧词个别地方尚需打磨。比如剧中“十三年”唱段中“这才是恩养子暗藏祸患”,换成“这才是养子无恩反成怨”是不是更好一点?

    当然,既然是新排剧目,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作为戏迷,希望咱们的主创团队不断加工、精雕细琢,把深受观众喜爱的《三娘教子》打磨成能流传于世的经典剧目。

    写到最后,笔者想说,作为一个戏迷,衷心希望咱们的家乡戏蒲剧能够发扬光大,永远流传下去。希望咱们的蒲剧工作者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作出更多精品剧目为人民群众服务,也希望咱们所有戏迷朋友们都能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咱们蒲剧的创新,对咱们的蒲剧工作者以更多的包容和支持!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我们的家乡戏——蒲剧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