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春晚《碇步桥》编导:第一次采风就刻在心里,春晚成为我们生命中难忘的一个冬天
“宽宽的仕水之上,世界都很宁静,耳畔唯有水声呢喃,水和桥就是我对家的记忆……”1月21日晚,首席舞者朱洁静在微博上写道。当晚,浙江原创舞蹈节目《碇步桥》亮相央视春晚,将泰顺仕水碇步的韵律与美感带到全国人民眼前,其中一则五年前在溪边排练表演的视频也引来网友刷屏。
这场精彩演出的灵感取材于浙江温州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桥。资料显示,碇步桥始建于清乾隆59年(1795年),一字型凌波延伸,是世界上最长的“古碇步”。
“宽宽的仕水之上,世界都很宁静,耳畔唯有水声呢喃,水和桥就是我对家的记忆……”1月21日晚,首席舞者朱洁静在微博上写道。当晚,浙江原创舞蹈节目《碇步桥》亮相央视春晚,将泰顺仕水碇步的韵律与美感带到全国人民眼前,其中一则五年前在溪边排练表演的视频也引来网友刷屏。
这场精彩演出的灵感取材于浙江温州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桥。资料显示,碇步桥始建于清乾隆59年(1795年),一字型凌波延伸,是世界上最长的“古碇步”。
↑碇步桥 据泰顺发布
溪水淙淙,江南女子在碇步桥上缓缓走来,让人仿佛置身烟雨江南,回味悠长。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舞蹈《碇步桥》编导、浙江音乐学院教师李佳雯,了解该舞蹈节目背后的故事。
李佳雯介绍,她在泰顺采风后深受启发,后于2017年创作了舞蹈《碇步桥水清悠悠》,作品问世后广受好评,斩获众多奖项。春晚上表演的《碇步桥》,截取了原舞蹈最精彩的一段,并在领舞、音乐、服装、妆造、视频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完美再现了碇步桥的古朴韵味,以及人们踏石而行的悠然和怅惘。
“第一次采风就刻在了我心里”
浙音学生用课余时间编排
红星新闻:当初采风的时候,对石桥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样的?
李佳雯:舞蹈《碇步桥》灵感来自于浙江温州泰顺的文物保护单位,碇步桥的形态特别像散落在水面的琴键,所以又叫做琴桥。当在一次采风中看到碇步桥时,它瞬间就刻在了我的心里,形形色色的人在桥上来来往往,有外婆背着熟睡的孩子,有小女孩牵着母亲的衣角小心翼翼跨过石碇……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简直就是一幅油画。
碇步桥美在它让时间变慢了,你走在上面不得不放慢脚步,看青山绿水,所以它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是江南最富有诗意的桥梁形式。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碇步桥,它代表的是我们内心最温存最温暖的时光。
红星新闻:有网友拍到2018年舞蹈队在杭州九溪十八涧排练的视频,当时为什么选择在大自然里排练?
李佳雯:去九溪并不是有意排练,而是2018年拍摄了《碇步桥水清悠悠》的舞蹈影像,这支舞蹈后来凭借视频入围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舞蹈影像展。这次在户外的拍摄,也促进了学生对于碇步桥的真切实感,对作品的完成、形象捕捉有很大帮助。
↑舞蹈资料图片 据泰顺发布
红星新闻:这支舞蹈成型大概用了多久?中间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李佳雯:大约用了一年时间,包括初稿完成和作品修改提高。由于我们浙江音乐学院为地方艺术院校,不同于专业院团,我们作品编排也均为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表演也需要细细打磨,所以耗时会相对长一些。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在学院也有很多好处,因为学院是一个可以单纯、纯粹地做作品的“净土”。
最难忘的是首演。我们参加了首届“浙江风格·江南舞韵比赛”,当时学生也均为大一新生,第一次上台难免紧张过度。有一位学生在表演中独自一人“提前下桥”,旁边的学生都一时乱了阵脚,好在这位同学即兴发挥,做了几个“理头发、看脚下流水”的动作,虽是“失误”,但却很意外生动地凸显了十几岁年纪少女的俏皮形象。
到京排练期间陆续感染
在酒店视频会议线上训练
红星新闻:听说有400多名学生参加了选拔,经历了初选、排练、复选、终选等多轮选拔,最终确定了31位参演学生。得知入选春晚后,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李佳雯: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特殊,有一定难度,我们是由浙音舞院的徐颃院长连同编导、其他学院教研室主任一起组织选拔,全方面考虑了学生的专业、身高,形象以及修养、品德和平时表现,挑选了品学兼优的学生。
入选春晚后,我们排练了1个月时间,到京后,有10天左右陆续有演员包括老师经历了新冠。为了不耽搁时间,我们就在酒店视频会议线上训练。
随后,我们一共经历了5次联排,一路来,也得到了导演组和审查领导的好评,期间也应导演组要求修改了大概几个版本的细节处理。
↑舞蹈资料图片 据泰顺发布
红星新闻:什么时候开始和朱洁静老师合作的?
李佳雯:之前没有和朱老师合作过,这是第一次。朱老师到京后就在宾馆和我们开始合成排练。此次与朱老师合作,学生们也受益良多,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个职业演员的专业态度。
红星新闻:在节目的4分10秒多,朱洁静老师站在石桥上有一个不稳的姿态,这是故意设计的动作吗?有什么深意?
李佳雯:此处是一个生活动作的提炼,在创作中我们经常思考“契机”,如何上桥、如何坐下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发生的。因为行走在桥上的失重,所以才产生了快速找回重心坐下的动作。
同时,此处也是从“回忆”走到“现实”的一个“出口”,连接的是最后一个回首道别的画面,时空交错,远处的自己在说“你好”,现实的我在说“再见”。创作时,一直有一句话在我脑海里回响,“小时候我们总是在说‘你好’,长大后我们却总是在说‘再见’。那些过去的,终将成为美好的记忆。”
邀请“只此青绿”服装设计老师
创作团队在视觉上全新升级
红星新闻:春晚的四分多钟据说是挑选了最精彩的一部分,做了哪些升级,可以具体讲讲吗?
李佳雯:我们整个创作团队在原版的基础上,在音乐、服装造型整个视觉上都做了全新的升级。此次春晚版本邀请浙江音乐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袁竹老师一起完成升级版创作,在动作语汇上修改了多处细节,可对比原版。新版音乐则由作曲杨翼老师重新调整旋律与配器,并邀请优秀的乐手、演奏家完成新版录音。服装设计则是由“只此青绿”的服装设计师阳东霖老师设计,因“春晚”这个舞台是在电视和属于中国人最特殊的节日播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不同于黑匣子似的剧场,所以本次服装色彩明亮、质地轻盈,并且做了写意山水色绣花,增强细节。
红星新闻:反响这么好,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了吗?
李佳雯:当然值得,作为文艺工作者,能够参与2023年春晚演出,我们感觉到非常荣幸和骄傲,我想它会成为我们全体演员、老师生命中难忘的一个冬天。
↑舞蹈团队在春晚后台合影 受访者供图
红星新闻:接下来这支舞蹈有什么打算?“只此青绿”去年在全国多地演出,你们有这个打算吗?
李佳雯:暂时没有巡演计划,浙江音乐学院不同于院团,我们是教学单位,当以教学为首要任务,但这次的经历也将激励我们未来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继续努力,也激励了我们年轻教师未来出更多的原创作品。
红星新闻记者 蔡晓仪 宋昕泽 罗丹妮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何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