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警察枪下《重生》后失忆,随着调查深入,所有疑点都指向他是黑警

《白夜追凶》过去3年,兄弟篇《重生》也与观众见面。《重生》原名叫《白夜重生》,同样的编剧,同样的虚构城市——津港,同样在魔幻之城重庆取景。

可以说,两个故事的世界观相同,只是主要人物切换了。就连人物关系也相通,《白夜追凶》的警察偶尔客串,让不少观众颇有“故友重逢”之感。

“重生”的疑惑:我是谁?

主人公秦驰在历经“7·14枪击案”后,颅内残留的弹片让他失去了部分记忆。他忘记了5月14日当天的细节,忘了自己的过往经历,甚至切断了与周围所有人的情感连接。

失忆后的秦驰,既要重组记忆碎片,查清“7·14枪击案”的缘由,又要侦破其他的刑事案件。可据观察,秦驰在侦破其他的刑事案件上逻辑推理毫无问题,唯独到了“7·14枪击案”却什么也不记得。

在“不错杀好人,也不放过坏人”的思想引导下。市公安局一方面既怀疑秦驰有“黑警”的嫌疑,继续“7·14枪击案”专案组调查。另一方面又提拔重用他,任命秦驰为副队长。

市公安局召开“7·14枪击案”专案组会议,督查处邱处长提出:“在现有的调查进展中,没有任何书面材料记录,当天出警是因何目的。并在进一步的现场勘验中发现,火拼后现场所有人都被同一支九毫米口径的手枪从头部垂直补射,这里面唯独秦驰没有中枪。”前去支援的警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调查组邱处长还原案发现场后,还发现:在朝向警员射击的子弹中,面向秦驰的子弹寥寥无几。这一切的疑点都把怀疑对象对准了唯一生还的秦驰。

就连秦驰自己也怀疑过自己。他不断地接到神秘人打来的电话和录音,录音里自己清楚地说:“不会有一个人能活着离开”。除此之外,身边还有个犯罪嫌疑人的妹妹天天跟着自己。

想到昔日出生入死的战友全部牺牲,秦驰不断地问自己:“我是谁?我以前是一个怎样的人?”

“重生”的方式:在痛苦中探索自我

不同于其他刑侦剧专注于破案,《重生》力图叩问人的内心状态,更突出“人文关怀”。在“7·14枪击案”大悬念的下面,套着4个小案件,它们像社会的一面镜子,分别代表了家庭暴力、亲子陪伴、女团关系、朋友关系等社会话题。

第一个灭门惨案因家庭暴力而起,剧中罪犯的犯罪手法堪称亮点。但导演并没有对此多加笔墨,反而着重刻画了女主人身为人妻的艰难处境,这对秦驰反省自己与前妻的关系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

第二案中没有描摹凶手的内心世界,反而着重刻画了犯人的母亲形象,以母爱的赎罪展现出的人性的光辉,而主角在案件之后也获得了正向的成长,重新思考父亲的意义。

最后两个案件是对秦驰最有震撼的。要刺杀自己的人,居然都是自己的朋友。第三个案件的女团犯罪者,自己比别人差又自我膨胀。第四个案件的准被害律师是一个虚荣心强,爱攀比炫耀的人,对待朋友也十分的傲慢。这些与原先秦驰的样子十分类似:“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想方设法升官提干。哪怕挡在身前的是自己父亲,他也丝毫不妥协。”

这样的人格,是失忆后的秦驰极不喜欢的,他开始在心理层面与原来的自己切断联系。心理医生也注意到了这点:“他逐渐产生已牺牲叔叔秦莽的幻觉,对叔叔的幻象成为秦驰心理上的‘过渡性客体’。”

“分身”,是以满足主体失落的理想形象出现,处于主体的想象中,主体经由想象成为“分身”的完美形象。此时,秦驰幻觉的出现,意味着真正的自我意识浮现,以及与原来自己的剥离。

好在心理医生及前妻的关心下,在“7·14枪击案”一步步浮出水面的过程中,秦驰战胜了自己的精神幻想。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劫后余生,他可以凭借现在的躯体和精神,彻底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体验。

“重生”的立意:当你过去的记忆消失,也就意味着你不再是同一个人

如果灵魂有形,我想,最直接体现的就是记忆。当你失去过去的记忆,也就意味着过去的你彻底消失了。

就像秦驰曾说过的一句话:“之前工作上出了点小意外,记忆混乱了,但总能发现些好玩的。比如说这个菜我刚才吃着还挺好吃的,但没准儿过去完全不喜欢吃,就像重新活了一次。”

如果记忆能够选择遗忘,你会想要失去哪段记忆呢?

至于本剧的结局如何,究竟秦驰是不是黑警,大家就去刷剧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