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四时风物放眼量

四时风物放眼量


(资料图)

近几年在快捷的现代社会中奔波的人们,确乎时时感同身受着各种焦虑和疲惫,在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之时,古人那种顺应自然节气的生活方式似乎让现代人眼前一亮:哦,原来我们的老祖宗们是这样生活的呀,衣食住行,在在皆于自然万物相生。当然,其实,这种生活一直都在啊,也其实一直都润物细无声于现代生活中,只是被四肢忙心也忙的人们有意无意漠视罢了。这么说来,媒体自媒体的,春夏秋冬的,都要热闹一番,相关的书籍也出来不少,至于究竟是否深入个人内心和行为,其实也究乎不同个体的感知和呼应了。

于《桃花与蟹》作者晏藜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她心心念念的。在有山有水的陕南安康之少年生活,厦门上海两地大学、研究生后又工作于西安的人生经历,山水、古城和那些连接着千年历史的风土人情,无形中又加持了她的这份对传统文化生活的心念。她喜欢古典诗词,喜欢中国绘画,喜欢那种古典艺术的诗意,于是,写作时也不免颇为追求字词的唯美。记得她几年前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念创意写作专业时,在我任教的《散文写作实践》课上的第一次作业,写赏游杜甫草堂,文辞很讲究,其实当时我还委婉地指出她有时候文辞的唯美并不必然带来内质的丰富。她是很有悟性的女生,慢慢也更多地在文辞和内容间找到妥帖的关系。

而在《桃花与蟹》中,她对语言的敏感和细腻唯美的追求,恰好切合了其所表达的“四时里的风物中国”主题。“青春”、“朱夏”、“白秋”和“玄冬”,融色彩和季节,又诱引出画面感的词汇,是四季,也是该书的四个章节。从春雨开始,到围炉夜话,二十四个节气,在她笔下感知、体肤、接纳、感应、感受,并且时时地“有情”张开审美的触角拥抱所有的四季变化,在日常的每一天中应和万物和人心人身的往通。

所以,作者不单只是照搬史书或月历的节气知识,而以自少而长的生活经历和文学艺术的阅读观赏感受,她笔下的风物不只是风物,而更是作者“情景交融”的风物,是“这一个的风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春雨心事”里的“渔客”,看到回忆“故乡夏日”,行走“秋至洞庭”,时时从西安进山看“岁寒雪后,终南山深处的松柏竹”,而作者也时时经由当下的都市生活打量过往,思考当下,在繁忙的日常中践行往通自然生气的感念,在偷闲的行旅中感受季节和各地风情,且于表面的风情中看到背后的经济和人文。

窃以为,这样的表达是较一味的风花雪月要深入的,毕竟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自然风物和人和社会的关系,并非那么单纯,总有着诸多牵丝攀藤的关系,好比“渔客”中的渔夫,他如今在潇湘上的撒网打鱼不过是给人拍照的背景,是拿工资的旅游节目,全非往日真正的“渔夫”,连同一湖山水,都不过是制造的“风景”。好比那些人们远行归来照片中的大树山径荷锄牵牛行的老汉,其实也非农业社会中的耕作图,而乃风景地的常规节目。自然人文生态的变化中,风物已非固定,时代社会的变化中诸种都在变化。

人们总希望“常”大于“变”,但地球气候已然变化异常,像沪上去年秋天“待机超常”,冷空气虽偶有报到,气温还是偏暖,于是四季桂腊梅白玉兰共生共时了,传统的节气在现代的变化面前,也不免迷糊了。然而,“四时佳兴与人同”,身心妥帖的心愿总希望在忙碌内卷的生活节奏中安放,也好比虽然在南方难见雪白,岁末年底的时候不免仍会想起那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些就像某种基因,埋伏在我们的身心内部,在某个或恰好或突如其来的时刻,浸染包裹你。那么,读读这些文字,这些“风物时光”,倒也是蛮恰宜的。

说起来,感觉自己与晏藜也是颇有些缘分。首先是师生的缘分,其次觉得从生命成长而言也颇有些关系,虽然我出生成长于上海嘉定,她则家乡陕西安康。嘉定是江南古城风格,且老街老屋练祁河,且马路街衢市集之城市,且田畴老宅乡村,嘉定如今当然发展得更加城市化,但我常依然有一种“在上海之内,却也在上海之外”的感觉,嘉定于海派文化之时更多江南文化的渊源。回想少时,就时时感受着外婆一日三餐中逢熟吃熟,应节气而相生的烟火气,也时不时跟着外婆去乡下走亲访友,江南农村的老宅村野炊烟劳作并不是风景,而是日常。尚未踏访安康,但从照片看有山有水,城虽小,房虽旧,但山水和生活的相融则有意无意会成为一个人生命的底色。也许因了这样的渊源,虽然和晏藜隔了二十几年的时空,但彼此之间有着某种生命的相通之处,而于古典诗词绘画等文化艺术上的共情,江南和中原就有了更多的呼应共感。

三年疫情以来,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过去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生态已然太多的变化,虽然网络使线上的沟通变得容易,视频音频也能连接人的声音和影像,不过似乎还是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的互动和连接,那些细节和微妙,只能面对面才会发生和体察。虽然如今都在憧憬“元宇宙”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我也觉得现代人自然会渐渐适应AI社会,不过基因的记忆潜伏于肉身,并未成为机器的人大概还是更希望看到真实的山林,触摸到真实的同类吧。

那么,我们还是欢喜春天闻着土地的气息,喝一杯春气满满的春茶,看叶子在秋风里转红,看冷冬里屋檐下的冰滴,体会一把踏雪访旧的温暖。是切肤的风物,也是世间之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