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举头三尺是何“神明”

举头三尺是何“神明”


(资料图)

翻阅《增广贤文》,其文曰:“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读罢,笔者不禁思量,“神明”为何?

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载,一读书人夜过岳帝庙,见朱门紧闭,却有人从庙中出来,心知是神灵,遂伏地高呼“上圣”。那人却自陈只是右台司镜的小吏。读书人问:司业镜吗?回应:近似,是另一种。业镜照摄众生善恶业,但只能够照出事情表面。人做事时,心中的万千感触以及感情的真伪,业镜是照不出来的。所以除了业镜之外,必须有“心镜”。“心镜”就是头上的“神明”。这是纪晓岚给出的一个答案。

“方寸微暖,情伪万端”,人类内心的细微感触、微妙变化,瞬息万端、起灭无时。单从外表看,一个人的相貌或美或丑,气质或亲切或疏离,着装或豪奢或俭朴,但内心深处如何呢?谁知晓是否潜藏着鬼蜮伎俩,心肠是“红”是“黑”、是“直”是“弯”。于是民间传说中走来的这位司镜吏,固守于镜边,一笔不苟记下,送达岳帝,决定降罪或赐福。上天有“法眼”:往往名声愈高则责备愈严,心术愈巧则惩罚愈重。

行笔至此,如本人所疑惑的一样,小吏与读书人发出灵魂一问:有这等好镜,“九流”众子为何不经常照照?各衙门口公职人员,“吾日三照吾身”,即使做不到“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也可看看自己是否兢兢业业,为官是满心图权势名声还是唯重民瘼民生?各类商贾老板,是想做出口碑“互利双赢”还是只求“捞一把就跑”,动没动过偷工减料、坑蒙拐骗的歪心思……

要而言之:今之各色人等,岂可只“观名”“观利”“观权”“观色”,更要时时“观心”“观己”“观人”。现实世界,当然不会有缥缈的“神明”,或是锐利的“法眼”,能透过纷繁复杂照见内心深处,并进行所谓的“命运奖惩”。但法律法规在、道德伦理在,人们生活在群体社会中必然需要受到多个维度的约束与审视。放眼所见,这些年,因放纵自己内心龌龊而至行事乖张,最终遮羞布被扯掉而身败名裂的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