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暗算》三部曲之《听风》,一部优质谍战剧带给我们的欣赏与思考

王宝强的出色演绎,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阿炳形象

我始终认为,王宝强扮演的阿炳,是他演绎过的所有影视角色中最成功的一个,也是常常被人们莫名其妙遗忘的一个。

片中,王宝强浑然天成的表演,让阿炳的形象栩栩如生,将观众带进了阿炳的世界。阿炳的质朴与孩子气,阿炳的脆弱与敏感,阿炳独特的聪慧与傻傻的无知,都是那么让人难忘。特别是阿炳那双既茫然空灵又充满期盼的双眼、用耳朵专注感知一切的神态,是那么传神逼真。

每看此剧,我几乎从来没有想起过眼前这个阿炳,其实是王宝强扮演的,始终认为这位一脸憨笑、耳朵极其灵敏的弱智盲人,就是那个从江南水乡走出来的、本乡本土的阿炳。

“没有人能演的像他那么真实。”是柳云龙对王宝强的评价。

“这部剧让我找到了阿炳,也找到了自己,我不再是那个只能本色出演的演员了。”是王宝强的自我评价。

扎扎实实的写实风格,逼真的年代感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主创人员竭力追求一种扎实的写实风格,力求还原故事的时代原貌。从环境、人物造型、服饰、道具等各个方面,都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充满年代感。

敌我双方的残酷较量、暗中绷紧的神经无处不在。潜伏敌特对我方人员的多次刺杀,以及我方的强力反击,无不揭示出斗争的艰巨性、残酷性,以及处处暗藏的危机感。这一切,在剧中得到一种新颖别致的展现,别有一番味道。

吊足观众胃口的神奇听力和记忆力

敌方谍报策略的改变,造成我方监控的所有特务电台、所有频率一夜间全部消失。情报的丢失,意味着战局的被动;迅速找回敌方电台声波并纳入监听之下,等于在为前线战士的鲜血和生命赛跑。

门外两只嬉闹的土狗,阿炳瞬间听出是公是母,而且断定一只是另一只下的崽;连狗的主人都自愧不如。

最神奇的是,小镇一个从未谋面的孩子放在面前,阿炳能立刻听出这是谁家的孩子,以及孩子母亲——一个三年前只来过一次的外乡人,说话的特征。超强的听力和记忆力,让在场的村民和安在天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镇里的上千人,有谁能把全镇人都指名道姓认出来?只有阿炳,只要是镇里人,只要跟阿炳说过话,他就能知道你是谁家的人,排行老几,家里有过什么事。这,就是弱智盲人阿炳的本事!

新颖独到的传奇故事总能让观众欲罢不能。

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令人无限唏嘘的悲剧

无论是《风筝》还是《暗算》,柳云龙导演的电视剧,之所以广受好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展现的内容往往超出了谍战剧本身。剧情和人物向着更广阔、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引发人们对人性、人生、理想与价值的深入思考,大大拓展了作品的高度和内涵,绝不是为谍战而谍战、为故事而故事那么简单,表现出一个谍战剧导演难得的思考深度。

正如故事中阿炳的婚姻问题,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深度思考一样。

立下汗马功劳的阿炳是被作为英雄来对待的。于是,作为英雄母亲的阿炳妈,提出了任何一个母亲都会想到的要求:希望单位领导帮助有身体残缺的阿炳成个家。

尽快解决英雄的个人问题,成了单位领导和热心同事们心中的头等大事。

或许,曾经悉心照顾阿炳的护士林小芳,提出愿意照顾阿炳一辈子的那一刻,一开始就是个致命的错误。尽管她仰望阿炳的眼神,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

是的,林小芳与阿炳之间,从一开始就没有过真正的爱情。婚姻是建立在林小芳对英雄的崇拜情节之上的,林小芳反而成了高攀英雄的人。这种表面上的“高攀”,硬生生的用英雄情结掩盖了二人之间的明显差距,也注定了婚姻的不幸结局。

如果用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来看,或者说用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这种婚姻对一个心智正常的妙龄少女来说似乎是不般配的、有问题的,甚至是一种严重的畸形婚姻。

然而在当时,所有的人们,包括林小芳本人看来,这似乎又是正常的、值得庆贺的。林小芳的出嫁,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英雄的奉献,也可以认为是对英雄荣誉与待遇的仰慕。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合适的”、“般配的”,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大好事。

江南小镇走来的阿炳,传宗接代的意识是那么浓厚,他天真的以为,只要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女方就会自然而然怀上孩子。他不会意识到,每天趴在小芳的肚子上倾听有没有孩子的举动,对林小芳来说是一种多大的折磨。

阿炳终于用自己聪慧无比的耳朵,敏感脆弱的心,亲手了结了自己。用触电身亡的方式,维护了一个残疾智障人的尊严。在他看来,按照家乡的规矩,老婆生了“百爹种”,丈夫只有去死。

母亲的期盼,领导的关心,同事的祝福,对英雄的崇拜情结,共同主导了一场注定的悲剧。让两个年轻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好心未必带来好的结局,没有坏人的悲剧才更加令人唏嘘不已,痛彻心扉。

好心的人们,无法替代智商欠佳的阿炳把握自己的命运,阿炳最终成了一场好心的受害者。而不谙世事,过于年轻的护士林小芳,也因无法把握爱情与婚姻的实质,最终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了另一个受害者。

现在的我们或许能意识到,婚姻的价值是不应该如剧中的人们那样去衡量的,人的幸福也不应该如同林小芳那样去诠释。

然而现在的我们,似乎又无资格对剧中的悲剧婚姻做“对”与“错”的评判。只能立足于以当代的眼光,对以往的悲剧作出理性的追思,引发对当代人生、爱情和婚姻的理性思考。

时代与环境的不一样,造就了思维理念的不一样。不同的时代,决定了思维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不同。

传奇总是带着惊奇而来,带着遗憾而去。阿炳和林小芳都已离我们远去,我们只能祝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但愿阿炳和林小芳能在天国中各自找到幸福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