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日本又把丧尸片带到了全新的高度!年度黑马,豆瓣8.6分

18万人民币成本,上映后靠口碑红透半边天,换回了1.8亿元人民币票房,这还仅仅是在日本一国的票房。从导演到演员,都因为该片从默默无闻到爆红。现在,整个日本都在讨论这部奇迹之作。90分钟的影片,胖哥看到停不下来,又笑又哭,看完后亢奋得有点失眠。《摄影机不要停》是电影人对电影最深情的告白,一封情绪复杂的情书。

不断的NG,让导演狂怒,让演员低落,让制作组灰心。一段无厘头的对话后,真正的丧尸突然袭来,演员们慌张尖叫,四处奔逃,只有导演醉心“真实”,

看着丧尸一边咬人,一边大喊“摄影机不要停”,因为这就是他要的,最真实的恐惧反应。

有一定观影阅历的观众,很容易看出这一段在剧情和镜头上的“瑕疵”,为部分场景的设置,演员的表演感到困惑,觉得无厘头到有点尴尬,甚至出现看不下去的动摇。比如演员们的尬聊,夸张的表情反应;

剧情走势的毫无逻辑;镜头神秘的走位和毫无意义的取景,这些“失误”即是槽点,又是爆点。这就是导演要的效果,这股“酸爽”在后面的第三幕,将以伏笔的形式逐渐揭晓、连环引爆,让你笑到捧腹难忍,同时又哭得泪盈于睫。

37分钟,怪异又激情的第一幕毫无预料的来了个急刹车,字幕缓缓升起,影片看似结束,实则才刚刚开始!“戏中戏”以倒叙的方式加了“平方”,人物和故事从第二幕开始丰富,升维。第二幕,来到一个月前,讲述了从导演,到演员,再到摄影师等制作人员如何参与到这部直播“僵尸片”的项目当中。你会惊喜的发现所有角色的另一面,比如导演其实很内敛,男主角其实很爱耍大牌,录音师的肠胃问题,酗酒的男配角,有腰伤的首席摄影师,想当首席的副摄影师……

第二幕从各个角度与第一幕形成反差,矛盾和冲突开始逐渐发力,故事越看越有趣。

在极短的时间内,影片导演充分利用了“少即是多”的潜文本运用,居然还完成了导演一家三口的人物性格塑造和人物关系,为后面的角色弧光打下了基础,为他们电影梦想的起飞清空了障碍,建好了跑道。

整部影片,第二幕非常关键,承上启下,叙事直接有力,脉络清晰,这才让最后“天神下凡”的神奇第三幕能够蓄力高飞。第三幕,观众将难得地看到,整个第一幕拍摄时的“场后”真相,那些镜头背后的拍摄经历,将串联起第一幕中的“瑕疵”,为不合理的剧情,非正常的镜头,无厘头的表演提供令人爆笑的解释。

你能看到无法NG时的强行加戏;你能看到“三头六臂”,疲于奔命的导演;你能看到因为压力而发挥失常,走火入魔的演员;你能看到各种因意外而起的“神来之笔”,戏中戏中戏,加倍了笑料,翻倍了剧情,扩张了冲突,把电影人和角色会遇到的“两难”境遇推向了极致。

在人物极力掩盖一个又一个突发状况时,你会从大笑转为泪目。那些狼狈是电影人为完成一部作品而“用尽全力”的真诚,那些尴尬是拼尽全力的电影人的可爱与可贵,全片高潮,为了一个“必须”要的镜头,我们看到了一群电影人为电影付出的血汗。

通过这个镜头的完成,电影的主题闭合了,人物的孤光完成了,剧情的高潮到来了,从戏里到戏外,僵尸戏,拍摄戏,中间的叙事戏,都得到了有力的落幕。用三幕戏,影片完成了多个戏中戏中戏,多层次叙事的成功塑造,这是《摄影机不要停》最令人兴奋的地方。

在看似轻浮的地方庄重,看似涣散的地方严谨。这是电影的胜利,这是电影人的坚持,只要摄影机不停,电影就会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