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霸屏了!一夜之间,“洛水女神”何灏浩走红网络,她究竟美在哪里?

近日,一曲《洛神水赋》,让何灏浩走红网络。

何灏浩,90后女孩,曾经因出演周星驰电影《美人鱼》,被称为“人鱼灏浩”。

而现在,因为她在水下舞蹈《祈》中的出色表演,何灏浩又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洛水女神”。

何灏浩是如何“走红网络”的?

1.多家官媒报道。

自从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播出《祈》之后,舞蹈《祈》和演员何灏浩就迅速被各大官媒报道。

其中包括新华社、网民日报、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环球时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观察者网、光明网等多家官媒报道。

其中,印象最令人深刻的是新华社还用全英文向海外世界进行了报道,这气场,够强大!

2.外交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转发。

如果说新华社的英文报道并不令人惊讶,那么外交部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水下舞蹈《祈》的转发,就的确算得上是“重量级”的信息了。

5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其推特上转载何灏浩的水下舞蹈《祈》,并配上了“unbelienably beautiful”等英文。

随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方账号在微博上转发了澎湃新闻报道的《祈》,并配上了中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真是让人不得不服,“水下飞天”真是魅力四射!

3.自媒体+网友关注、点赞。

除开各大官媒、外交部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之外,很多自媒体和网友也对《祈》和演员何灏浩进行了关注、讨论和点赞。

有的是从演员角度进行关注的,有的是从《洛神赋》的角度进行关注的,有的是从传统文化角度进行关注的,还有的将河南电视台的系列节目和山东、湖南等电视台的节目进行对比讨论,总之,各个自媒体和网友们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

“洛水女神”究竟美在哪里?

正因为《祈》给人耳目一新、美妙绝伦的深刻印象,媒体和网友们对其赞赏有加。

于是,有的网友将《祈》改名为“洛神水赋”,也有网友将其称为“水下飞天”,演员何灏浩也因此被封为“洛水女神”。

这些称谓,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充满了诗意。归根到底,都显示出了网友们对水下舞蹈《祈》的热爱。

那么,这个“洛水女神”究竟是美在哪里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美在节目本身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

水下舞蹈《祈》最大的美,在于展现了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

舞蹈《祈》是以敦煌壁画《飞天》为原型改编而来的,在中国古代,“飞天”也叫做“飞仙”“飞神”。

敦煌壁画《飞天》,一方面将中国女子的古典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又将服饰文化、飞天梦想和佛教文化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飞天神女”的独特魅力。

舞蹈《祈》基本上保留了敦煌壁画《飞天》的人物形象特征和服饰造型,将《飞天》中的古典美以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面的主要看点还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发扬。

2.美在演员、摄像师的专业和敬业精神!

“洛水女神”第二个美的地方,体现在演员、摄像师的专业和敬业精神。

根据节目组的幕后工作介绍,这个水下舞蹈一共拍摄了三次,历时26个小时,才打造出了如此精彩的节目。

主演何灏浩,更是长期泡在水下表演,据导演讲,水下表演至少闭气1分钟左右才换一口气,这是“基本功”。

长时间地泡在水中演出,何灏浩的眼睛开始出现血丝。但她并没有放弃,很少有人知道成功的背后,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同样,如果没有摄像师的专业、敬业精神,我们也仍然难以看到精彩绝伦的《洛神水赋》。

演员何灏浩是水下舞蹈的专业选手,为了拍摄出更好的效果,摄像师也跟着何灏浩泡在水里,何灏浩泡多久,摄像师就泡多久。

最后,由于长时间泡在水下,摄像师还出现了毛细血管破裂、身体失温发抖等现象。

这些细节都说明,演员、摄像师的专业和敬业精神才是“最动人的美”。

3.美在导演的奇幻构图和“原生态”视觉形象的打造!

“画面美”是水下舞蹈《祈》的总体特征。但这个“画面美”从何而来?

一方面在于保留了“飞天”形象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则在于对装束、色彩、背景、灯光等因素的整体搭配。

蓝色的水光、深色的背景、绿色的裙摆、橘色的长绫、红色的彩带、白色的皮肤,这些颜色的搭配和统一,正式导演精心设计的奇幻构图。

此外,“原生态”视觉形象的打造,也让整个舞蹈显得更美。

稍微细心的观众们就可以发现,这一次“视觉盛宴”,并不主要依靠科技元素、特效技巧等手段,而主要是靠摄像机的近距离、超真实的“原生态”展现。

这在“特效泛滥”的时代,《洛神水赋》的朴素和真实,就显得异常珍贵。

《洛神水赋》的巨大成功,也是在告诉观众们,只有忠实于“生活真实”,才能创作出更具魅力的艺术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