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因病去世 五十余载教学生涯桃李满天下-全球最新
中国音乐学院11月15日发布讣告,著名声乐教育家、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15日11时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学生戴玉强透露
恩师睡梦中离开人世
“先生最近几天状态都挺好的,精神头儿不错,昨晚还跟从上海赶回来的儿子聊天,今早起来喝了稀饭,一切都正常,跟旁边的人说着话就睡着了。”金铁霖的学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向北京青年报记者透露,金铁霖先生是在睡梦中去世的,走得很安详。“他没有任何痛苦地走了,这是福气,功德圆满。金老师为中国培养了这么多声乐人才,为音乐事业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他在渡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渡自己。作为他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把他的研究成果和理念传承下去,不计任何得失地去培养下一代。”
擅长分析演唱方法
从歌唱演员到声乐老师
金铁霖1940年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医生世家,但他从小却对音乐情有独钟。1960年8月,金铁霖以优异的成绩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了当时全国的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成为整个长春考区唯一被录取的考生,受教于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开始走上专业的艺术道路。
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培养了金铁霖扎实的艺术功底,带给了他受益终身的收获。而在学好自己课程的同时,金铁霖很擅长分析同学或者某个声乐演员的唱法,经常琢磨这个音他们是怎么唱的,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沈湘教授发现了金铁霖的与众不同,有意引导他往声乐教学方向发展。1963年,尚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大三的金铁霖就已经开始带学生了。1965年,金铁霖大学毕业分配后作为歌唱演员进入中央乐团,成为了一名职业歌唱演员。同时,他仍然兼任声乐教学的工作。
“我挺喜欢听别人唱,看别人表演,对别人唱得好坏,我也喜欢动脑子考虑考虑。”多年前,金铁霖曾表示,自己对声乐教学有天生的兴趣。“我是唱男高音的,但不管是男声、女声,高音、中音还是低音,我都喜欢听,很喜欢琢磨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我对这个特别感兴趣,后来就从事了老师的工作,我就把它当做自己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探索民族声乐
研究出一套“金氏唱法”
在长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金铁霖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民族唱法的教学道路,推出了独树一帜的“金氏唱法”。
上世纪60年代,金铁霖被纳入“样板团”,原本学习西洋声乐的他,开始每天跟着京剧老师吊嗓子,学习用中国传统京剧的唱法发声。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金铁霖对经典“样板戏”非常熟悉。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令他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于是,他开始思考,西方声乐有自己的规范性唱法,而中国传统唱法是否可以融合中西方的发声方法,唱出既可以代表中国,又能被其他国家接受的声音。
带着这个问题,金铁霖在民族声乐之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金铁霖认为,新的民族声乐应该是一种融合的声音,既有中国传统唱法中真声的明亮,便于表现我们自身的民族语言,又应该有美声的柔和、圆润和高音华彩,而且没有明显的换声痕迹,这样,就能使中西方音乐得到最大程度的完美融合。
1981年,金铁霖告别闪光的舞台,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专注于教师工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民族唱法的教学道路。1985年起先后任声乐系副主任、声乐系主任;1996年至2009年9月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金铁霖提出了中国民族声乐应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给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以崭新的学术定位并作为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他为此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的努力;他创建的民族声乐“七字标准”即“声、情、字、味、表、养、象”,为民族声乐人才的选拔、培养及民族声乐比赛的评判奠定了客观的标准;他辩证地提出了声乐学习三个阶段的理论以及一系列完整的、富有创建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同时他将歌唱训练特有的“启发式感觉教学”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使声乐教学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从而能够在短时期内解决声乐训练中的诸多技术难题,获得了高层次声乐人才的高成才率。
桃李满天下
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
从教的半个多世纪里,金铁霖培养了众多声乐表演人才,阎维文、张也、戴玉强、吴碧霞、李丹阳等著名歌唱家都曾跟随他学习。金铁霖非常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金老师无论是眼界还是思想上都比较开放,对学生的发展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他很支持学生自己的创意和想法。”1999年,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金铁霖。她对北青报记者透露,自己当时想做中西声乐艺术研究的尝试,想边学民歌边学美声,就把这个想法和金老师说了,他非常支持。“金老师建议请中央音乐学院的郭淑珍教授做我的美声唱法导师,金老师还主动请郭淑珍老师吃了三顿饭,说服郭老师来带我,我非常感恩。在我们艺术行当里很注重师承关系,金老师能有这样的胸怀去接纳学生渴望求知的欲望,甚至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学生实现理想,这非常了不起。”
金铁霖在专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但是在学生眼里,课堂氛围却是轻松愉快的。吴碧霞透露,“金老师的课堂很阳光,上课的时候,并不是死板的老师说我唱,而是在交流中完成的,很轻松愉快。”吴碧霞透露,金铁霖的教学很有方法,“他会把自己研究的理论在黑板上通过人体结构图标注出来,时刻警示学生们注意在歌唱中调节”。
晚年的金铁霖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吴碧霞去年还在学校里见到金铁霖,“当时他正在去琴房的路上,我扶着他一起走到大教室,边聊边走,他去给学生上课。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他对于声乐的理解。他说话很缓慢,眼睛里满含着期待,很开心看到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潜心耕耘大半辈子的教师,金铁霖对学生倾注了大量无私的爱。即便学生早已毕业,金铁霖也一直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骄傲自豪。
金铁霖生前曾回顾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声乐教学生涯,感触最深的,并不是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带给他的光环和成就,而是从学生身上收获的自我成长。“从带学生到现在,他也在进步,我也在进步,大家都在进步,对我们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学习。”他说。
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