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服饰可分为哪几类(京剧的服饰和脸谱)
小小编辑为大家解答关于京剧的服饰可分为哪几类,京剧的服饰和脸谱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脸谱知识 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
2、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
3、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
4、”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
5、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脸谱与戏曲人物角色的关系如何?是不是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呢?回答是否定的,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
6、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7、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8、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9、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
10、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面部化妆都差不多。
11、“生”、“旦”人物个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12、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
13、“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
14、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净”,俗称花脸。
15、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16、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
17、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18、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
19、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20、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21、 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
22、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有《将相和》的廉颇,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
23、 副净(也可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24、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
25、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剧中抹白脸的曹操等一类,也由架子花脸扮演。
26、在其它剧种里大多不称架子花脸,有的剧种叫草鞋花脸,如川剧、湘剧等。
27、二花脸也是架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表演上有时近似丑,如《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28、 武净(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两类。
29、重把子工架一类扮演的人物如《金沙滩》的杨七郎、 《四平山》的李元霸等。
30、重跌朴摔打一类,又叫摔打花脸。
31、如《挑滑车》中牛皋为架子花脸,金兀术为武花脸,金兀术的部将黑风利为摔打花脸。
32、 “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
33、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
34、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35、 服饰一。
36、 服装与表演人物之间的关系 (一) 京剧表演的程式化对京剧服装类型化的影响 作为京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的程式化,可以说它是利用京剧的唱、念、做、打一整套表演形式去创造表现各种类型的人物的表演语汇,并且形成了京剧的表演规范。
37、尤为突出的表现在它的行当划分上,在京剧表演的行当中,可是说是具有艺术化、规范化的,而且也可以说是有性格的表演分类,在京剧舞台上,行当是剧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反映,因而它的唱、念、做、打等程式都具有一定的性格色彩,为此各个行当又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它们的每一句念白,每一唱腔,每一举手,每一投足,都能体现出不同行当的特点和表现不同人物身份、性格以及所处的环境的手段和语汇。
38、 京剧表演之所以能形成自己一套程式,主要还是为表达不同行当所要塑造的各类人物的需要,而去创造适合每个行当的独特唱腔、动作或是它所要表现人物的各种手段。
39、京剧所划分出的生、旦、净、丑在表演上还远远不能表现所有人物性格、年龄以及所处的环境、身份为此在实践中把原有行当又派生出更为细腻的支流,如生行中出现了老生、小生、武生,旦行中又出现了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净行中出现了铜锤、武净、架子花,丑行则出现了文丑、武丑,这样的划分,足以看出原有的行当在表达人物上受到了局限,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练,这种程式化的分行得到了确认,表演形式的确立,行当的划分标志着京剧表演艺术趋向成熟,而作为综合艺术之一的服装为表演创造角色的外部造型,相应的提出新的课题。
40、 (二) 京剧服装的类型化 京剧是一个综合艺术整体,除去表演,需要有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去共同创造一个完整的艺术精品,为此服装是为表演创造角色外部造型,树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体体现者,也是综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自己首先遇到的是多方面对它的制约,要想在艺术工作中发挥作用,就要承认这种客观上对自己制约的因素。
41、 京剧服装在创作规律上,目前除去在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创作中可以去发挥一个设计者的构思完成一个剧目的创造之外,大都局限于维持程式,维持原有的衣箱制,进行局部的革新。
42、实质上,当前京剧服装在传统剧目演出中,主要人物是为演员塑造不同类型人物的外部装扮,为此京剧服装本身就受到剧中人物的表演程式的制约去装扮演员,表演程式势必成为服装类型化的主要依据,进而形成了一整套衣箱制,这种衣箱制是在老艺术家长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造就了目前每个人物的固定装素,这种装束的确立又是经过观众长期与京剧表演的磨合,达到了观众可以接收而京剧表演本身又习惯了的固定模式。
43、这种模式,在处理京剧表演中的各类不同人物已成为规律。
44、这种规律使京剧服装在处理各类人物中产生了独有的特点和作用。
45、类型化的形成、衣箱制的确立,在客观上迎合了表演程式化需要,同时巩固了表演程式化和服装的衣箱制以及服装类型化。
46、 京剧服装与京剧表演一样,表演为一出完整剧目和处理各类人物,它可以分为多种行当,而且通过各自的行当动作、唱念、翻打等手段去塑造人物,那京剧服装也不例外的为自己能塑造不同人物,也分门别类的划分为大衣二衣三衣、盔帽等专业行当,它们各自又有各自的工作复仇和具体使命,作为一门专业,作为为演员创造完整人物,试看服装衣箱制,类型化在京剧艺术中的特点: 1. 京剧服装既然是类型化,它在处理不同类型人物时,从不考虑季节变化,都按常规类型去装扮。
47、 2. 京剧服装在样式品种方面,总计不过四五十种,但它要塑造上至上古,下至明清诸多朝代、诸多历史故事和成千的人物,要依靠四五十种样式服装去概括中国历史全貌,这又体现京剧服装另一大特点——不分朝代。
48、 3. 京剧服装在塑造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在色彩、纹样处理上,也只依据衣箱制种的上五色、下五色去完成富丽堂皇的场面和贫困交加的境地种的人物身份和他们心绪。
49、 综上京剧服装在装扮上的特点,就能清楚的看到京剧演出中的服装类型化的作用。
50、 (三) 京剧服装行当的划分及作用 1. 大衣: 大衣是京剧服装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它的存在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服务。
51、从技术职能来 讲是管、拌、扎、勒,所谓的服装的管理保养,在演出中负责演员的服侍的装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强技能操作以及服饰的名称识别和塑造不同人物着装类型,为此服装的分行对表演起到了保证作用,为艺术的完整,达到预期效果,发挥着集资的智慧和才能,大衣行当在技艺处理上有其自己的范围和特点。
52、 (1) 范围及作用: 大衣类中的服装名称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学士官衣、判官衣、开氅、鹤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宫装、古装、裙、裤、袄以及其它服饰配件。
53、 大衣类中各种服装名称在使用上有它的一定范围,如:表现宫廷帝王将相以及朝廷名官等身份的人物通常穿蟒,身居地方官员则穿官衣,但蟒和官衣都属于朝服及礼服。
54、皇帝身份的有《上天台》中的刘秀、《金水桥》中的唐太宗等。
55、身为亲王的有《辕门斩子》中的赵德芳,身为大将的廉颇,官居首相的蔺相如,其它朝廷命官,可为朝中大臣,在面见皇上时必须穿蟒。
56、另在各历史时期被朝廷称之为"草寇"和敢与朝廷分庭抗礼者,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敢穿着蟒服或自称皇帝或占山为王。
57、如:晁盖、宋江等。
58、 表现地方官员的知府、知县可穿官衣,在舞台上有一句台词"相府门前七品官",也说明相当与这种身份者均穿官衣,如《七品芝麻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