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请问膝关节疼痛怎么治疗(教您膝关节痛怎么治)

请问膝关节疼痛怎么治疗(教您膝关节痛怎么治)

小小编辑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请问膝关节疼痛怎么治疗,教您膝关节痛怎么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按摩和穴位按压。

1.揉痛点。

用手指按压,找到膝关节周围的压痛点,用拇指和食指腹摩擦。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内外侧、上下髌骨、膝后N窝。可以用食物在后n窝处摩擦膝盖。根据揉每个痛点时的注意程度,由轻到重揉20次,再由重到轻揉20次。

此手法可促进痛点炎症吸收,松解粘连,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膝关节疾病。

2.点击穴位。

膝盖膝关节周围的一些特定穴位,每个穴位揉捏1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关节水肿的时候,按摩穴位比较好。

雪海角和梁丘角

位置:下肢绷紧,膝关节上部肌肉最高,内有血海,外有梁丘。

作用:刺激这两个穴位可有效增加股四头肌的血液供应,配合股四头肌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尤其对改善膝骨关节炎的腿部无力和屈伸困难,效果显著。

(2)小腿鼻穴、膝眼穴、卫中穴。

位置:膝盖弯曲,小腿鼻点位于膝盖、髌骨、髌韧带外侧凹陷处,膝眼点位于内侧凹陷处。中点位于N横条的中点,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

作用:刺激这三个穴位,可以增加关节的供血和润滑液的分泌,防止摩擦引起的疼痛。

(3)阴陵泉和阳陵泉。

位置: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盖以下高骨后侧凹陷处。阳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高骨前方略凹陷。

作用: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疏通下肢经络,改善腿部无力、疼痛的异常感觉。

(4)三阴交、足三里。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四横指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四横指处。

作用: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增强下肢力量。具有补益肝脾肾、强身健体的功效。

3.揉捏髌骨。

用手掌按压髌骨,在保持足够压力的情况下,使髌骨稍微向内向上移动。在此基础上,带动髌骨做圆周运动2-3分钟。按压时,以髌骨下产生酸胀感和温热感为宜。适用于膝关节骨质增生、髌骨软化症、膝关节水肿、伸膝装置创伤性粘连、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握住股四头肌。

用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捏住股四头肌(即膝盖上丰富的肌肉)约1-2分钟,有轻微的酸痛感。这种手法可以有效地增加股四头肌的血液供应。尤其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内侧头萎缩,膝关节无法伸直。

5、拨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肌腱。

用除拇指外的四指触摸膝关节后颅窝两侧,可以感觉到两侧有两条“大肌腱”,这是大小腿的主要肌腱通过的地方。膝关节疾病患者由于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腿部长期不能伸直,往往会出现这些肌腱的“挛缩”。双手四指经常拨动这两个“大筋”,可以起到舒筋通络、解除挛缩、恢复筋原长度的作用。这样膝关节就可以逐渐伸直了。

6.带上小牛。

用手掌轻轻摩擦小腿。每边一分钟,

站立,双下肢并拢,双膝微屈,身体前倾,手掌压在膝盖上,双膝旋转40次。然后坐下,让下肢悬空,抬起左腿,如踢球30次,左右旋转。这种方法主要是激活关节内部组织,促进关节内润滑液的分泌和滋润。

结尾技巧

用双手和手掌按压并吸收患者腿部的双侧皮肤和皮下组织。做快速揉搓,从大腿到小腿操作,以深层组织有热感为宜。

护理知识

1、膝关节损伤恢复期和膝关节慢性疾病,更适合采用自我按摩保健疗法。注意每次操作的适度,不要急于求成。你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保持关节平衡。

2.半蹲位时膝关节最脆弱。下蹲时,不要左右旋转上半身,以免损伤膝关节的内侧和外侧副韧带。一旦关节韧带受损,一定要注意休息。否则以后容易因膝关节稳定器受损而造成关节不稳,最终发展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膝关节最容易磨损的部位是髌骨,因为髌骨是下肢屈伸运动中的“加力”装置,也可以说是膝关节伸直时的“支点”。锻炼膝关节的关键是在膝关节尽量少受压力的情况下锻炼周围的肌肉和骨骼。其中,直腿抬高运动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方法如下:平躺在床上,伸展双腿,收紧伸直大腿上的肌肉,与床成45度角。每次保持1秒,让你的直腿停留在半空中,然后慢慢放下。重复这个动作50次,50次一组。这种运动也可以站着练。第一次做的时候,第二天大腿肌肉会有些酸痛,但是持续练习一周之后,酸痛感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膝关节的抗负荷能力逐渐加强。

2.药浴法

目的:改善物质代谢和微循环,抑制退变的进一步发展。

  处方:肉桂50克,鸡血藤80克,川芎50克,木瓜50克,独活50克,苏木50克,川续断50克,络石藤80克,路路通50克,海桐皮50克,希莶草50克,仙灵脾50克,刘寄奴50克,土茯苓50克,秦艽50克,伸筋草80克。

  方法:药浴的温度保持在43℃左右。煎药浸泡双下肢为佳,上述药水煎去渣取液2500毫升,分为5份,每份再加清水3升,浸泡双下肢,每次45分钟,1天1次,1份药液可用5天,但每次用完后要注意低温冷藏(不要冰冻),15天为1个疗程。注意每次药浴宜加入少量白酒(35度-45度,10毫升左右)。药浴后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膝关节疼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1、小骨空贴压法

  取4x4cm胶布,中置一粒磁珠或王不留行子备用。在患侧小骨空穴(位于小指背侧第一指关节之中央)附近用火柴棒或特制的按压棒按压,找到压痛点后,将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在上面,然后用手按压,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约1-2分钟。按压时嘱患者活动患膝。本法对膝关节疼痛、畏寒效果最为明显。

  2、交经巨刺法

  根据患膝疼痛位置的不同,取对侧肘部之曲池、尺泽、天井、小海等穴。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泻法,至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为止,并留针30分钟。

  3、针刺内关法

  取患侧内关穴,进针得气后,持续缓缓捻针,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膝或以手按压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后,留针20分钟。

  4、膏盲穴刺络拔罐法

  取背部患侧膏肓穴,以拇指在其附近按压,找到压痛点后,以三棱针点刺数下或以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拔出瘀血后,往往数年之疾,立见轻快。

  5、局部刺络拔罐法

  在膝关节疼痛部位寻找青色之静脉,以三棱针点刺后,则出血如豆,然后加拔火罐。为了预防火罐漏气,可在罐口涂上超声耦合剂。留罐10分钟。若无静脉,则可在压痛点上以皮肤针叩刺后再拔火罐。本法对久痛不愈及扭伤所致者,疗效显著。

  6、委中刺血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膝下塾上塑料纸、草纸或药棉。如见委中附近有怒张之络脉,则以三棱针点刺,任其血液流出,始为深紫色,渐变为淡红,后自停止。以75%酒精棉球揩去污血。

  7、腹部敏感点针刺法

  膝痛患者在腹直肌第4节处可有明显的敏感点,且多以患侧为明显。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在其腹部找到敏感点后,以1.5寸针缓缓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

  4、董氏奇穴特效治疗膝痛

  临床常用灵骨大白合肩中治疗膝痛,针入痛止,没有一例不大见奇效的,何不试试?

  其实针对侧内关合小肠的合穴效果也非常棒,下针后一定要活动患肢关节。

  以上数法,根据临床需要,可单独应用,亦可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