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孟达?

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孟达?

我想说,诸葛亮为什么要救孟达?心有余力不足!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破坏北伐大业!所以;在劲敌阻击时,就没有血战到底。

近代名人在"惯于长夜过春时"中写到"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句诗词描绘出地方诸侯或割据武装酣战中,江山更迭比较频繁的一个真实缩影。

汉末三国乱世时期,八方诸侯、大小军阀战祸不断,或多或少会有人投敌变节,乞降背叛。地盘今天姓孙,明天就有可能姓刘,转眼间又统统姓魏了。

三国鼎立的战争年代,城池易主异常频繁。而处于封建社会统治时期,无论文官或是武将,基本上来说都没什么气节可言,临阵倒戈、献城投敌简直就如穿衣吃饭那么简单。

三国时期的三姓家奴"吕布"是这样的一种人,而三降三反的"孟达"也是这样的一种人。还有先叛东魏,再叛西魏,后背叛南梁,狡猾奸伪的"侯景"更是这样一种人。

而在明末清初时期,游刃于“明、顺、满清”三者之间的"吴三桂"也是这种人。这种频仍反叛的人,纵然在浊世,也仅仅是夜空中的流星,虽耀眼、但转瞬即逝,其下场可以说是相当悲凉凄惨。

纵观三国时期,一代将帅之才的"孟达"可以说是一个数一数二的人物。是关中平原地区"扶风派"的豪强代表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两边倒人物,更是反复无常"悲催派"的掌门人。

孟达本是刘璋的手下,先是,引狼入室、认敌为友。又因渎职临阵叛变,最后,不知为何,又向蜀汉投诚,和昔日主子誓死不相往来。以至于让司马仲达率兵弹压而亡。孟达一生"三次反水",可以称之为"三反四覆"之辈。

西汉末期,地方诸侯之一的西汉后裔"刘焉"在武力盘踞益州之后,扫平了地方豪强武装,将益州独立出来成了自己的根据地。刘焉死后其子刘璋接替执政。

刘璋执政时期,由于自身的软弱平庸从而导致了,以法正、孟达、射援、上官胜等人为代表的本土豪强势力一直左右着益州局势走向。

刘璋的统治手段远不及其老子执政时期那么果断刚烈,以至于,益州的时局又回归到了由本土豪强们掌控的局面。而法正、孟达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竟献出引狼入室之策。

刘璋采纳引狼入室之策后,以至于,导致了益州"改姓易代"的后果。而法正和孟达也因此受到刘备的格外器重。这是孟达倒戈处女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刘璋手下谋事时长期被雪藏,而刘璋又不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主子。

所以孟达的第一次反水,大家可以说是谁都能够理解或体谅。孟达"归降"刘皇叔之后,奉命驻守宜都郡(湖北宜都)。赵刘果儿原创文章.请勿盗发.转发请标明出处!

公元 219年,刘备命孟达攻房陵郡(湖北房县)。不日孟达就攻克了房陵,交战中杀死了郡守将蒯祺,也就是诸葛孔明的亲姐夫。(此举留下了祸根,多年以后,诸葛亮借刀杀人为姐姐报了此仇)之后为不让敌人有喘息之机又乘胜逐北,一路率兵追杀,不日就进攻到了上庸郡(湖北竹山)。

上庸地势险要,攻难守易,历来是兵家争夺的焦点。古代时期"上庸"经济相对落后,但地理位置关系非常重大。孟达攻陷上庸后,让刘备顿生顾虑,随即一纸调令,刘封空降上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