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和珅临死时,写的诗是什么?诗中真暗藏着大清灭亡之缘由吗?

和珅临死时,写的诗是什么?诗中真暗藏着大清灭亡之缘由吗?

乾隆死后,嘉庆为了稳住和珅,让和珅做了乾隆皇帝的首席治丧大臣,全权办理乾隆的身后事,从表面上看,和珅是继续得宠,要做两朝宠臣。和珅也是这么想的,心里不免得意洋洋。

其实,这是嘉庆皇帝的缓兵之计。

不出5日,嘉庆便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逮捕了和珅,并派人抄家。不抄不知道,一抄吓一跳。从和珅府里抄出了几十大车的古董、玉器、字画等,价值几亿两银子,是大清国十几年的财政收入。把嘉庆皇帝吓了一跳,这老东西还真能贪啊。

本来,嘉庆皇帝是要把和珅凌迟处死的,后来,和珅的儿媳妇,乾隆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去嘉庆那里求情,才改赐和珅自尽。

于是,一道白练送到了和珅的面前。

狱中的和珅非常的平静,他没有害怕,没有紧张,更多的是反思。

他开始回忆,回忆自己这50年来的经历,如何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侍卫,发迹成为权倾朝野的和中堂。

他开始反省,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睡觉也只能睡一张床。再多的财富,也只是替他人保管,终究都不是自己的。这些道理,在和珅得势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去想的,他只有贪欲,永远也满足不了的贪欲。

钱,再多也不够,你敢送我就敢收;官,再大也不够,嘉庆皇帝的官够大吧,和珅还想压他一头;美色,再多也不够,虽然他已经妻妾成群,但是他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娶了乾隆遣散出去的妃子。这一点,也成了他的二十大罪状之一。

他甚至想起自己有一年过寿的时候,儿子丰绅殷德为自己唱的一首小曲儿:“为贪今日荣华无尽,落得明日子孙尽戮没,我只在这白云间,自可怡悦”。

当时和珅正风光,自然没有品出这小曲儿中的深意,其实是丰绅殷德借小曲儿,劝父亲见好就收,及时功成身退。

可惜,一切都晚了,和珅,该上路了!

临走之前,和珅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到底是和珅到底想表达什么,现在已经不可得知,是离愁?是不满?是诅咒?还是表达一种英雄气概。但是,这首诗却让后世的人苦苦研究,成为千古之谜。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绝没有想到,他的这首绝命诗,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发挥无穷想象空间的素材,无数的史学家,小说家,民间闲散无聊爱好者运用完形填空、分析中心思想、同义词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这首诗进行了解读。

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以及多方的博弈,逐渐形成了一种主流的观点,被民间野史各派所承认,他们对这首诗的解读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种,投胎转世说和珅的前世是乾隆最喜欢的王妃马佳氏。

据说,在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他喜欢上了父亲雍正的一个王妃马佳氏。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被皇后钮钴禄氏知道了,将马佳氏赐死于月华门。

乾隆闻讯赶到,可惜他那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宝亲王,在父亲和皇后面前还是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死去。乾隆一很行,咬破自己的手指,在马佳氏的脑门留下一个血印,相约马佳氏投胎后,以血印来相认。

二十年后,宝亲王已经登基成了乾隆皇帝,一次,他无意中在一群侍卫中看到一个人额头有个血印,乾隆就认定,他就是投胎转世的马佳氏,于是把这个小侍卫提拔为御前侍卫,并关爱有佳,逐步成为自己最亲信的人,这个小侍卫就是和珅。

“五十年来梦幻真”,暗指和珅是马佳氏投胎,来这世间做了一个很真的梦。

和珅的后世是慈禧太后。

“认取香烟是后身”,这里的“香烟”,在古代指的是传递烟火,能传递烟火的一定是女性,暗指和珅的后世是一个女性。

“水泛含龙”,被认为是黄河泛滥发大水。巧的是,道光十二年,黄河决堤,同年十月,在北京城一个小女孩呱呱落地,就是后来的慈禧。

慈禧统治大清朝50年,挥霍无度,最终把大清朝给败完了,后人认为,是和珅转世为慈禧,来报仇来了。

第二种,神话传说论关于“水泛含龙”,后人认为是来自于一个神话传说。

相传,夏帝从两条龙那里求来了龙的唾液,把他锁在了一个小盒子里面,不允许任何人打开,据说打开后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想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样。

但是有一个人就是不信邪,这个人是周厉王,他打开了这个盒子,发现里面的唾液变成了一缕青烟钻进了一个女子的体内,这个女子无夫受孕,生下一个女子,名字叫做褒姒。

后来,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所以,后人认为,和珅的这一句“水泛含龙”,是在暗指清朝的灭亡不远了。

第三种,关于“香烟”的解读承接上一个观点。

西周的灭亡是因为褒姒,那么,大清的灭亡会是什么原因呢?“香烟”,也被人解读为“鸦片”,大清灭亡的诱因就是鸦片。这一点到也符合历史,大清朝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才被西方列强按到地上摩擦,最后给摩擦死的。

所以说,有人认为,和珅在临死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大清朝将灭完于鸦片。

当然,以上种种,都只是后人的猜测,甚至是根据和珅死后发生的历史事件,给硬凑上去的,有一种事后诸葛亮的感觉。

至于,和珅当时写下这首诗,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也只有和珅自己知道了。如果和珅在九泉之下知道,后人能把他这首诗的意思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一定会哈哈大笑。